APP下载

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新思路探析

2021-01-02杨朝晖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民办高校主体思政

杨朝晖 张 辉

(广州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800)

教育部发布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指出,要建立健全多元化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综合评价[1]。教学评价是检测教师教学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对于民办高校而言,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建设显得相当迫切。

一、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的现状

目前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评价体系不健全,评价指标简单粗糙,评价内容不全面;二是评价目的不明确,流于形式,不求实效,为评价而评价,甚至把教学评价结果与教师绩效挂钩,严重偏离了教学评价的目的;三是评价主体单一化,缺乏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的多元化主体评价;四是评价方法机械、简单,基本上采用全校通用的评价量表作为评价工具,一纸定优劣。

二、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创新思路探索

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与时俱进的评价理念、完善的组织体系、严密的实施环节、科学的评价方法,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机制的创新建设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提高民办高校管理者对思政课教学评价的认识

民办高校对教学评价的认识普遍存在两大误区:一是重教学过程、轻教学评价,把重点放在教学实施上,而少有人关注教学评价;二是把教学评价作为管理教师的一种手段。这都是对教学评价功能错误的理解。民办高校管理者应转变对思政课教学评价的认识:首先,教学评价不是独立于教学活动而孤立存在的,而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教学设计、教学实施相伴而行。其次,教学评价依赖于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以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为前提条件;再次,教学评价以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作为终极目的,是为了让教师更有效地“教”,学生更有效地“学”,最终为教与学的过程服务。所以,教学评价为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依据和动力,民办高校管理者应正视教学评价的客观功能,立足于教学本身。

(二)构建系统而全面的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

1.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遵循的基本原则

第一,导向性原则。思政课的育人目标是使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掌握马克思主义思维方法,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设计要以这一育人目标为导向,注重检测教师对学生世界观、政治观、价值观的引导及思辨能力的培养等,在这一目标指导下开展的教学评价活动,能为教师教学指明前进的方向,积极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

第二,全面性原则。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应全面地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等各方面。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教学管理者、教师自身、教师同行、学生、家长、用人单位等。就评价内容而言,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应分别涵盖教学行为和学习效果等全部内容,对教师课堂的检测应包括教师责任感、专业理论素质、教学技能素质、与学生沟通能力、课堂语言能力等,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应包括学习成绩、学生思想素质变化、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要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考察方向。就评价标准而言,一是要制定思政课个性化的适用标准,避免与其他专业课标准混为一谈;二是要体现动态化,评价标准的覆盖时段要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等过程,甚至包括学生毕业前和毕业后的过程,保证评价过程的完整性。评价方法和策略上要体现多样化,实现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

第三,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定性评价能够形象地描述人们思想、行为的主要特征表现,对受评对象具有激励与教育作用。定量评价法主要是运用数据的形式,通过对评价对象表现出来的一些变量关系的整理分析,从数量上相对精确地反映评价效果[2]。民办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把握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培养思想素质过硬的社会主义合格人才。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定性评价,对评价对象进行具体细化的描述,同时也必须通过定量评价,利用数据准确反映评价对象的变化,单靠定量指标或单靠定性指标都不能真实地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只有把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相结合,才能体现教学评价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构建思路

(1)顶层设计。完善的评价方案是教学评价活动有效性的前提。教学评价的顶层设计要明确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评价活动组织者,即教学评价应由谁领导和组织;评价目的,即要回答教学评价活动是为了什么而开展;评价范围,即要选取哪些评价对象,是全面覆盖还是选择典型;评价主体,即由谁参与评价,这一评价主体的评价意见有何价值;评价方式,即教学评价通过什么途径、运用什么手段、借助什么工具来实现,评价方式要为评价目的服务;评价时间或阶段,评价活动是否在相对固定的时间开展,间隔多长时间开展一次,教学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要考虑评价时间的连续性;评价指标,这是整个评价方案设计中最关键的内容,指标的内容要体现综合性;评价信息的收集与反馈,开辟评价信息反馈通道,反馈过程要注重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总之,评价方案设计得越细,操作性越强,评价依据越充分,评价结果越客观真实。

(2)确定多元评价主体。根据主体的多元性构建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型,包括学生获得性评价、教师反思性评价、同行研究性评价、专家诊断性评价、家长情感性评价、企业效用性评价等。而在这些不同主体的评价模型中,最容易被忽略的是家长情感性评价和企业效用性评价。家长情感性评价是对自己孩子思想品德方面变化的情感体验。学生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和情感价值观的提高会直接表现在对待身边的事和人的态度上,如对家人的尊重、沟通、关心、孝顺等,所以家长情感性评价是思政教学评价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企业效用性评价是用人企业单位对学生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效果等方面的综合评价,学生把思政教育所获得的情感价值观等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在工作效能中表现来出,而且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都会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企业评价对学校育人目标的确定起到方向标的作用。

(3)构建多层级指标体系。指标体系的构建是整个教学评价过程最关键的部分。通过在评价过程中确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并针对各项指标设置合理的评价标准,将这些因素合成科学合理的体系,即是评价指标体系[3],它是由表征评价对象各方面特性及其相互联系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具有内在结构的有机整体[4]。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要体现多元化、多角度、多层级、全方位性等特点。要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而设计不同的评价量表,从评价指标的层级上看,每一种教学评价量表上的指标应设置有一级指标、二级指标甚至三级指标,每一级指标上应设置合理的分值权重,以使评价依据更充分、更具体。

(4)重视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反馈。在现实教学中,“只听课不评课”“只打分不交流”的现象普遍存在,教学评价信息的收集和反馈环节缺失,因此教学评价信息库的建立非常有必要。可以学期为时间单位,定期收集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等评价主体对思政课的评价意见,借助新媒体技术建立教学评价数据平台,完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成果的短期、中期、长期等监控反馈机制[5]。同时,评价信息收集完成后要及时向被评价人反馈,其中最有效的反馈方式是开展集体评课活动,通过各评价主体各抒己见,可以更深入、更直接地把评价信息传递给评价对象,这样的评课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结语

民办高校学生有着思想境界相对较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对不稳定、自我约束力相对较弱等特点,民办高校思政课要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显得相当艰巨,而科学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是达成这一育人目标的重要保障。创新民办高校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工作,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猜你喜欢

民办高校主体思政
论碳审计主体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新时代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何谓“主体间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分类管理制度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成果报告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