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肺”信息化教学设计

2021-01-02范红波

科学咨询 2021年13期
关键词:解剖学导图人体

范红波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基础部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湖北孝感 432000)

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越来越广泛地融入教学领域,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得力助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规定要着力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与创新,增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水平。近年来,全国各级各类职校纷纷举办多种信息化教学培训和比赛,积极推动信息化教学的普及。本文以笔者执教的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中“呼吸系统—肺”这一章节为例,在充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整合多种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策略设计,应用于教学实践过程,并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现介绍给广大同行,以期共同探讨。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教材选用的是国家卫健委“十三五”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第8版(吴建清等主编),语言简练,有丰富的彩色高清配图和典型的临床案例,实用性很突出。本课“肺”为第十章“呼吸系统”的第四节,主要介绍肺的位置、形态和组织结构。肺是呼吸系统的基础,结构层次多而复杂,主要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为身体的各项新陈代谢提供氧分。掌握肺的解剖学知识将为后续生理学、病理学等专业课中学习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打下基础。

本教学使用多种信息化教学资源,影像类资源有肺的微课、肺的解剖视频和气血屏障的动画。软件类资源有带有AR互动功能的人体解剖学图集、3D body虚拟解剖软件、思维导图软件X Mind,以及教研室自制的电子拼图小游戏。和学生进行交流和教学管理的平台是QQ/微信群和“微助教”。

(二)学情分析

授课对象是高职临床医学专业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入校刚开始系统学习专业医学知识不久,对人体解剖结构的探究欲较强,但主动学习的劲头较差,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来激发学习热情。之前学习过基本组织和消化系统等章节,已经具备一定的解剖学学习方法基础。学生成长于信息网络时代,热衷于使用智能数码产品,对移动学习、线上学习等方式适应性很强,因此,使用多种网络资源和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化教学的设计和实践是符合学生学情的。

(三)教学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肺的位置、形态、结构及肺的微细结构,掌握肺泡和气血屏障的超微结构和功能,并能在模型和图片上指出肺的位置,辨认出肺的主要组织结构。教学的情感目标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关注和关爱肺部健康,预防肺部疾病。同时,在课堂活动中加强对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的培养。

二、教学策略

基于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在教师的引领下,以任务驱动法为主要的授课方法,对照临床医学专业的岗位需求,将教学重点内容分解成几个任务,引导学生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完成任务,激发学习兴趣,锻炼自学能力。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环节融入信息化技术和资源,具体为:课前准备时,在“微助教”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和肺的解剖微课视频,使学生熟悉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1]。课中讲解时,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利用肺的模型和标本,以及3D body虚拟解剖软件进行多层次虚拟解剖,虚实结合,化抽象为具体。课后巩固阶段,让学生自主使用AR互动功能在人体解剖学图集完成肺解剖结构的复习,以及以小组为单位,用X Mind软件绘制肺的思维导图,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点,形成层次清晰的知识体系,加深和巩固记忆[2]。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和“微助教”平台布置,要求学生预习教材,观看“肺的形态和结构”微课视频。教师及时查看后台数据,同时在班级群中询问学生有哪些理解难点,掌握学生的课前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

(二)情景导入

播放一段新闻调查短视频,介绍我国矽肺患者的生存现状,提出疑问:“为何环境空气中的粉尘最终会侵入到肺部引起严重疾病?”激起学生探究肺部奥秘的好奇心,再播放教师自制的介绍因肺病去世的名人的短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肺部健康的重要性。

(三)课程讲授

内容一:肺的位置和形态。提前设置任务:“在拼图软件中完成肺的位置的拼装”,提醒学生注意听课的重点。首先展示多媒体课件上的彩色图片示教肺的位置,接着让学生自行观察探索互动三维解剖软件3D body中的肺的结构层次,明确肺的体内定位和体表投影。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这些知识,通过微助教的随机叫号功能请学生上讲台,在拼图软件中把肺和毗邻脏器都拼装到正确的位置,这种类似玩电子小游戏的形式能增加课堂趣味性,而且能将抽象的位置关系变得具象化和立体化,便于学生准确理解[3]。介绍肺的形态时,总结出“一尖、一底、两面、三缘、左二右三分叶”的口诀,展示肺脏模型、标本和新鲜猪肺,学生分组对其进行观察和触摸,形成直观的实物印象。

内容二:肺的微细结构。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肺的微细结构层次多,尤其是支气管树的分级多、分支多,复杂又抽象。因此,要注意按照结构层次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展开讲解,再与各结构的功能对应起来。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软件实现这个方案。思维导图能通过层次分明的逻辑关系展示出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知识框架[4]。此时布置第二个任务:“用X Mind软件绘制出肺的结构思维导图”,要求学生在课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归纳,制作完成后上传到“微助教”中进行评比。课堂教学时,用模式图、光镜图、电镜图等平面图像和立体模型等多角度讲解肺的微观结构,同时,利用人体解剖学图集软件中的拖放功能对组织切片图进行放大和缩小,使学生对各层级零碎的结构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对于比较难记忆的气管的各级分支,总结出“叶段小细终导气,呼吸细支管囊泡”的口诀,简单有效。尤其重点介绍肺呼吸部的肺泡结构,这是气体交换的结构基础,也是解答课程导入视频中矽肺发生的病理原因的基础。

内容三:肺呼吸部的气-血屏障(呼吸膜)。“人呼吸的氧分是如何在肺中进行交换进入血液中的?”首先设问引导学生思考。结合上一内容中肺泡和毛细血管的分布是紧密相连的,让学生明白氧气流通于肺泡中,通过呼吸膜的交换作用渗透到血管中。用模拟动画来演示气-血屏障的组成和运行原理,动态又形象地将流程中涉及的6个部位串起来,非常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在课程的最后,讲解肺泡隔的结构,回答矽肺产生的原因是肺泡隔中的肺巨噬细胞吞噬矽尘引起巨噬细胞崩解,从而刺激成纤维细胞增生引起肺部纤维化。

(四)课后拓展

给学生布置两个课后任务,一是用手机AR技术在人体解剖学图集中对肺的解剖图谱进行三维观察,二是组内合作,查阅资料,制作一张关爱肺脏健康的宣教画报,并发布到微信/QQ群中,向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宣教。选取其中优秀的作品,作为班级社团服务进社区的宣传资料之一。

四、教学反思

在当前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已在学生中普及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平台进行辅助教学管理,如通过“微助教”发布课前预习任务,进行课堂签到考勤和随机点名提问,以及收集和评阅课后作业等。这样就做到了课前有资料可学,课中有平台可用,课后有记录可循,教师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

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图片、模型和标本等传统教学资料的基础上,辅以专业的三维解剖学软件(如人体解剖学图集、3D body等)进行多个角度和维度的演示,以提供更符合学生个性化认知的切片图像、清晰的位置关系和精细的结构层次。做拼图小游戏和手机AR观察立体结构的任务方式既能考查学生的掌握程度,又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另外,绘制思维导图的任务能让学生自主归纳和总结肺的解剖结构知识要点,有利于复习巩固。总而言之,对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够拓展传统教学的广度和维度,方便教师的教学管理,也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对提高教学质量是有益的。

猜你喜欢

解剖学导图人体
人体“修补匠”
人体冷知识(一)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人体解剖学与医学影像解剖学在教学中的结合探析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人体解剖学
人体可笑堂
太极拳侧行步运动解剖学分析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