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研究

2021-01-02刘睿媛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院校幼儿园高职

刘睿媛

(1.首钢技师学院 护理与学前教育学院,北京 100043;2.De La Salle University,Cavite Dasmarinas 4115)

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是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对学生活动设计能力、评价反思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今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存在教法单一、评价方式匮乏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有效解决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教学问题,实现该课程在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发展,是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改革的重点内容。因此,要探索高职院校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以提高学生的活动实施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教学现状

(一)教师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承担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专业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注重教师讲授,忽略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少运用案例教学法、实训演练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班科学活动《糖怎么不见了》时,告诉学生可以采取故事讲述法导入活动;在教授中班语言领域教育活动《梨子小提琴》时,告诉学生应该采用角色表演法;在教授大班音乐活动《夏天的雷雨》时,告诉学生可以采用儿歌、手指游戏的导入方式。这种说教式的讲授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其内化、理解、迁移、应用相关知识。

(二)学生理论基础薄弱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正式进入幼儿园实习的时间是在第三年,前两年只有零星的、短暂的入园见习机会。因此,学生在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因缺乏与不同年龄段幼儿接触的直接经验而影响对活动目标设计的感性认识。此外,学生对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学前卫生学三大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等纲领性文件不了解,从而导致其对不同年龄段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在语言、社会、科学、社会、艺术等不同领域中的表现进行分析时,缺乏理论支撑。

(三)教师教育观念陈旧落后

迫于“学生多、教师匮乏”的现实压力,教师承担超额教学工作量,没有较多时间用于学习能力培训和进修提升,无法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此外,教师常常从学科基本理论定位教学重点,忽略了学科知识的实践性、应用性。这导致的结果是:学生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学习兴趣不高,无法准确把握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应用。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发挥,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无法为社会输送一批符合岗位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课程评价方式不科学

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在评价方式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评价方法单一,过于注重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评价,缺乏学生自评及学生之间的互评,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第二,评价内容单一,侧重于对活动目标、活动设计的基本结构、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等理论知识的书面考试,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核心素养的评价。

(五)学生对课程存在认识上的偏差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对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重要性及学科地位在认识上存在偏差。通过随机访谈几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发现学生普遍认为当今幼儿园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只有在技能方面有所长,才能找到更好的幼儿园岗位。学生对课程认识的偏差,影响了其学习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因缺乏幼儿园实践经验,导致其难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使活动的设计缺乏现实的土壤。在进行活动设计时,常常在目标设计上出现如下问题:目标表述主语混乱,行为发生主体不一致;目标制订缺乏具体性、可操作性、可实施性;目标制订缺乏重点;教学目标偏离领域活动总目标;目标制订脱离幼儿身心发展实际特点。

二、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的具体措施

(一)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势在必行。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任务驱动法、小组演练法、混合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能有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法,即组织学生通过多元化的任务完成学习的一种方法。多元化的任务能有效驱动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小组演练法,即组内一名同学扮演教师,其余同学扮演幼儿,试教幼儿园教育活动[1]。混合教学法,即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案例教学法,即通过幼儿园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活动设计与组织的一般结构,提高学生活动实施的能力与模拟教学的水平。

比如,在幼儿园文学作品活动设计与实施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法引入,通过任务驱动法组织学生有序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同时,采取混合教学法,即线上畅课平台、闯关游戏平台、实时录播和线下模拟幼儿园实训室演练和幼儿园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施活动的水平。

(二)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担任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专业教师,应强化学生对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生能对各领域教育活动进行精心设计的前提在于能熟练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以及不同领域教育活动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方法。高职一、二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在校学习阶段,对幼儿的直观感性认识大部分来源于书本。因此,只有强化学生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工作规程》以及教材中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使学生更好地设计出适宜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方案。

(三)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以教师为本位的教育观,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现代教育本质观。任课教师应结合学生喜欢动手操作的实际特点,优化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比例设置,将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理论讲授与技能实训的学时比设置为1 ∶1。一方面,教师通过分领域开设实践课程,多维度考查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设计不同教育活动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利用学校实训室进行授课,安排学生学习完理论知识后及时进行模拟教学实训演练,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2]。

(四)改革课程评价方式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社会环境下,课程评价应立足于学生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挥激励的作用[3]。在课堂教学上,应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发展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价。例如:采取幼儿教师资格证面试的方式,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活动方案的设计及试讲。进行教学评价时,采取“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的试讲过程。在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时,教师可采用实时录播系统录制学生试讲的过程,通过录像回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提升学生的教育活动设计能力、反思能力及试讲水平。

结语

高职院校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改革旨在培养学生的活动设计能力、活动实施能力、评价反思能力等专业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等社会能力,其教学成败关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作为一线教师,应立足于所在学校幼儿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有针对性地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进行创新改革,从而提升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进而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院校幼儿园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我爱幼儿园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欢乐的幼儿园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