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校女生初次就业质量对策建议
——基于人力、社会、心理三维资本角度
2021-01-02王杭芳
王杭芳
(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金华 322000)
近年来,女性大学生的就业话题越来越吸引社会各界的眼光。高校女生是大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人力、社会、心理三维资本角度研究其初次就业质量问题,对高校女生个体、高校、家庭和社会都有较大的借鉴参考意义,更有利于激发高校女生在大学期间开发和培养相应能力的内生动力,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就业竞争优势,提高就业满意度与幸福感[1]。
一、我国高校女生三维资本现状
(一)人力资本
高校女生的人力资本主要是指在其整个成长过程中,通过外界和自身的投资和培养逐渐形成,并已经内化于心的知识与技能、经验与能力等素质的总称,它有助于高校女生在就业过程中获取一定的就业机会和提升就业满意度,这里主要是指学业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学业能力主要包括最高学历、外语水平、学习成绩及学校类别等;社会实践能力可以包括学生干部经历、实习实践经历等。
当前,我国高校女生的人力资本现状主要体现为:学业能力方面,本科学历、专科学历占主要力量,普通高校比例略高于重点高校;接近四分之三的高校女生学习成绩处在中等偏上水平;外语水平上,以英语学习占绝大多数,基本上都通过了毕业所要求的英语等级达标考试;毕业证和职业资格证的取得数量每年呈上升趋势。在社会实践能力方面,高校女生倾向于校内实践活动,三分之一左右曾有过担任学生干部的经历或是在某些比较重要的活动中担任过重要角色,绝大多数的高校女生愿意参加校内各类学生活动和技能竞赛;根据教学计划安排,高校女生在校期间都曾参加过社会实践活动,包括专业要求的实习活动,有一定的社会实践经历和能力。
(二)社会资本
高校女生的社会资本主要指其在就业过程中起到重要支持作用的社会网络关系,主要包括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家庭关系主要包括父母所拥有的资源,如父母教育程度、父母职业和家庭月收入等,还包括关系较近的亲属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社会关系主要是包括高校女生在成长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非亲属关系,主要为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校友关系,还包括学校为其提供的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等。
当前,我国高校女生的社会资本现状主要体现为:家庭关系方面,受生育政策的影响,年龄相仿的亲属较少,孤独而独立的成长经历导致其缺乏对社会关系的处理和社会资本的积累。社会关系方面,主要由朋友、同学或是学长学姐、校友等提供的就业帮扶,或是由学校或老师、辅导员提供的就业机会。
(三)心理资本
高校女生的心理资本主要是指高校女生在择业、就业、职业过程中所拥有的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择业效能感、就业韧性等。
当前,我国高校女生的社会资本现状主要体现为:整体心理资本储量较好,高校女生总体对未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较为乐观,充满信心,但抗挫能力和拼搏精神较为缺失,冲劲不够,面对困难时有时会产生退缩和逃避心理,就业韧性度不高。
二、提升高校女生初次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人力、社会、心理三维资本在提升我国高校女生初次就业质量的过程中举足轻重。因此,提升高校女生的人力、社会资本的储量,培育其正向心理资本,对增强高校女生就业竞争优势,提升其初次就业质量异常重要[2]。
(一)个人层面
1.努力积累自身的人力资本
高校女生要主动、有意识地积累多元化的人力资源,让其成为自己成功就业的资本之一。比如,在校期间应该意识地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钻研,珍惜在大学期间的学习机会,善于学习,学会适应,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还要敢于挑战自己,主动向社会跨出第一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积极“走出”校园“踏入”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断积累自己的社会经验。
2.合理开发自身的社会资本
高校女生在步入社会之前,社会交往的范围很小,家庭关系和社会关系是其两个最主要的载体。第一,高校女生要学会积极利用父母、亲属关系,这两种关系在初次就业过程中能为其提供较好的物质保障和精神支撑,因此,加强日常的联系与沟通、采纳合理建议很重要;第二,要积极拓展自身所积累的朋友关系、同学关系、校友关系及学校提供的社会资源,不断扩大自己的社交圈,就业信息来源和范围,为自己初次就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3.主动培育自身的心理资本
高校女生自身的心理资本储量越大,抗挫力就越强,心理素质就越高,在初次就业时的竞争优势就越明显。高校女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主动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取长补短,主动培育强大的心理资本。在大学期间,高校女生应积极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和经历,提高就业自信心。在大学期间还应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等特点提前做好人生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生涯目标和职业目标,并朝着目标不断前行。在应聘、就业过程中,高校女生一定要提前做好失败的心理建设,但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自己越挫越勇。乐观向上的心态和心理韧性培养也十分重要,遇事不慌,能一直朝前看,不畏艰难险阻,能在困境和逆境中迅速恢复,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二)高校层面
1.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校应从开发高校女生的人力资本角度出发,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高校应该根据市场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科学制定并不断优化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特别是针对女生较多的专业,要充分融合其特点,设置针对性较强的课程与实训环节;其次,要不断营造良好的校园学习氛围,坚持工学结合,依托“政、校、企”三方资源来开展合作交流,使学生所学与社会实际不脱节;再次,高校要有意识地培养高校女生的可迁移能力,如团队协作能力、表达沟通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及终身学习能力等,提高女生在就业过程中的竞争能力。
2.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要加强对女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宣讲会、招聘会等形式帮助其掌握就业信息,整合全国范围内招聘需求信息,兼顾线上线下多个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加强招聘企业的网络面试途径。指导高校女生制作求职简历,学习求职基本礼仪与技能,提前做好求职准备。主动与社会知名就业渠道建立长期联合机制,根据高校女生生源地自动点对点推送招聘信息。高校还可以建立女生就业帮扶中心,对不能顺利就业的女大学生进行就业帮扶培训。
3.重视心理资本培育
高校还应重视高校女生的心理资本培育工作。如定期开展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活动,加强心理援助,及时疏解高校女生在初次就业时遭遇的心理困境问题;应主动关注和关心高校女生的心理需求,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增强高校女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心理韧性等,不断提升其心理资本[3]。
(三)政策与社会层面
政府与社会一直以来都是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后方有力的保障力量。政府与社会应共同协作,不断拓展一些公共性的社会资本,为高校女生初次就业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和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通过完善和健全相关就业法律法规,不断维护高校女生的就业权益。要努力构建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氛围,不搞分别对待和歧视,探索出台一系列适合我国国情的就业保障和激励机制,如对主动招用高校女生达到一定比例的优质企业进行补助奖励或减免税金的政策,这样既能降低企业的用人成本,也能支持高校女生公平顺利就业,提高就业满意度。
政府和社会还应积极拓宽基层和一些重点领域的就业渠道,从宏观层面大力扶持企业的发展,使其能发展壮大成为岗位提供主力军。企业也要注重企业自身的用人信用和声誉管理,在落实对高校女生的就业承诺时主动担当,以企业、员工共同发展为己任,实现共赢。此外,政府与社会还要充当就业政策落实的监督角色,主动积极地帮助做好相关就业政策的宣传与实施工作[4]。
(四)家庭层面
家庭是高校女生初次就业成功的坚强后盾,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的营造极其重要。多数女生受家庭观念的影响,更倾向于选择稳定而有保障的教师、公务员等作为职业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择业的范围。再者,多数高校女生自小具有强烈的被保护和依赖心理,缺少独立面对逆境的勇气和胆识。因此,家庭层面要注重对高校女生的个性化培养,在择业就业方面提早谋划,与学校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培养策略,因势利导。
综上所述,人力、社会、心理三维资本是高校女生在初次就业过程中能够被投资和利用的资本,政府与社会、高校、家庭和高校女生自身等要密切联动,共同维护,形成合力,不断提升高校女生初次就业质量,为构建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体系提供新思路,从而推动高校进一步做好人才培养就业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