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的路径

2021-01-02李婉玲张家刚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黔东南爱国爱国主义

李婉玲 张家刚

(1.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马列主义教研部,贵州 凯里 556000;2.安顺学院,贵州 安顺 56100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高校应依托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优质资源,更好地培育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红色文化资源内涵与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分类

(一)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

红色文化资源是指“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而创造形成宝贵而丰富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成果财富珍贵资源的总和”[1]。

(二)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分类

黔东南的红色文化资源,大体可分为“革命遗址和文物。中国工农红军在黔东南先后建立遵义、黔东、毕节、滇桂黔边区等四个革命根据地,留下了大量的革命遗址和文物”[2]。

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形式多样、数量较多。具体包括文献资料如文件和会议记录,遗址遗物如会议旧址、历史事件发生旧址,陵园、纪念碑馆、名人故居等各种有形的资源,以及在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文艺、励志事迹等无形资源。

二、大学生爱国情怀培育的重要性

(一)传承红色基因,增进政治认同

红色文化资源是爱国情怀培育的土壤,是中国在不同时期历史文化的积淀,可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宝贵的资源和生动教材,有助于加强对青年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促进红色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红色文化资源能够增进大学生的政治认同,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丰富的宝贵资源,拓宽爱国主义教育路径,给予大学生生动的爱国主义情感体验。

(二)坚定爱国信仰,筑牢信仰根基

爱国情感是振兴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培养学生爱国情感,对于振奋其民族精神,鼓舞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3]。

(三)砥砺前进奋斗,明确责任担当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必须同时间赛跑、同历史并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体中华儿女发出砥砺奋进的最强音。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对象,他们的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兴衰,因此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有助于大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弘扬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认同感、自信心和自豪感,努力学习,避免出现思维偏差和不良行为。

三、依托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培育大学生爱国情怀新路径

(一)课程育人,使爱国情怀入脑入心

依托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提升课程培育针对性。在课堂教学中结合黔东南红色文化基因的生成条件、内涵、特色和影响等展开深入讲解和剖析,使学生读懂红色文化精神,并从中汲取丰厚营养,让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在黔东南的革命历史进程;传播革命真理,激励学生勇往直前、自强不息;使爱国精神入脑入心,统一学生思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师生形成对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研究的合力,培养大学生爱国情怀。

1.加强爱国情感教育

将在黔东南进行剿匪斗争、土地改革等内容融入教育教学相应的环节,引导大学生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及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黔东南的重要事件,使其熟知党领导人民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持续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增强“四个自信”。引导大学生进一步深化对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的认识,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爱国之情。

2.深入推进爱国之行

将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是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对青年学生具有很强的感召力。以贵州省三穗县杨至诚将军纪念馆为例,用他在革命期间制作军装、创办赤色邮政等事迹教育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实践,努力找到立身之本、成才之基。通过实际参观了解黔东南俊杰精英如龙大道、周达文等英烈光辉事迹,用鲜活的人物事迹让学生追忆、感动;使学生接受精神洗礼,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学生,使其爱国思想得到升华,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肩负起历史和时代赋予的重任。

(二)文化育人,厚植爱国土壤

构建校地共建共享红色文化育人模式。黔东南党史馆是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之一,可与学校合作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月,使红色文化进校园,发挥红色文化教育引领作用,带领大学生了解黔东南与红色革命有关的文物资源及其丰富内涵。学校应深入挖掘校史、校训、校歌中的红色教育元素,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精神,持续深化爱国情怀教育,更好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广泛邀请党史党建专家、先进人物、党员榜样等先进群体或人物进校园以及领导干部上讲台等活动,开展红色文化主题宣讲、互动对话、理论阐释活动,引导师生深刻学习理解中国共产党在黔东南的光荣传统、宝贵经验、伟大成就,增强大学生对黔东南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进一步巩固大学生爱国情怀。

(三)活动育人,培养爱国情怀

充分利用黔东南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生动讲解红色故事、诵读红色经典等方式,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讲清黔东南红色故事发展历程,加强对红色故事背景意义的解读,注重引导学生思考红色背后的故事,使他们认识到革命者艰苦卓绝的付出与新时代人民幸福生活的必然联系。

首先,组织开展红色文化资源口述史大赛,如“口述校史 薪火相传”作品征集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同时加深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理解。依托专门开发红色文化资源的网络平台,设置参观竞答和讲述展示环节,引导师生结合个人学习感悟与成长体会,以故事讲述、感悟分享、告白展示的方式进行竞答考核和讲述展示。

其次,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争做爱国青年”红色讲解员、“寻访红色足迹”研学实践活动(研学日记、研学摄影、微电影活动),围绕黔东南地区发展进程中发生的红色故事,开展故事性介绍和讲解。让学生讲好黔东南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争做传播红色文化的爱国大学生。号召学生在校园内外、展览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用故事讲解、文化介绍等形式开展黔东南红色文化研学活动。

(四)借助新媒体,拓宽爱国教育路径

首先,打造学习教育“云课程”,将黔东南红色文化资源内容有机融入思政课程。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多元平台,开展主题教育,组织师生开展“网上重走红军桥”活动,用好用活线上线下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文化故事,引导学生到黔东南革命遗址、纪念场馆实地学习,了解相关历史,现场体验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推动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其次,利用移动App、“两微一端”等信息技术手段,创新竞答方式,采用短视频、漫画等表现形式,网上网下组织竞答推选活动。“结合黔东南重大事件、重要理论、榜样人物、校史校训”[4]等方面的内容引导学生完善知识体系,党政管理干部、思政课教师、辅导员为学生提供指导,推动爱党、兴国、荣校相统一。

再次,主题展示。利用重要纪念日,同相关媒体设计制作红色文化资源主题节目。通过歌曲、舞蹈、情景剧、朗诵、角色扮演等方式再现不同时期的历史场景,“讲述黔东南革命时期故事以及抗疫故事,引导学生了解黔东南革命史,传承红色基因,继承革命传统”[5]。

猜你喜欢

黔东南爱国爱国主义
遇见黔东南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这里有一枚“金钉子”——黔东南苗岭国家地质公园
诗书画苑
爱国学·晒佳作
爱国学·晒佳作
黔东南:2016年计划搬迁10万人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