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名词术语的隐喻认知机制及其翻译研究

2021-01-02彭昌柳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源域术语阴阳

彭昌柳

(福建中医药大学 人文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122)

中医作为世界传统医学代表和中国典型文化之一,其医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发了中医学、语言学、哲学等多学科专家和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故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家乔治·莱柯夫(George Lakoff)等的概念隐喻理论对中医常用名词术语中的隐喻思维及其英译策略进行探讨,以期为中医常用名词术语的研究拓宽思路。

一、概念隐喻理论

认知语言学家把隐喻同人的思维、概念系统和语言系统相结合进行研究,认为在语言与现实之间存在思维、认知或概念这一中间层次,人类是依靠思维方式、认知结构和范畴知识去了解语言所反映的现实结构[1],而隐喻正是这中间的认知机制。概念隐喻理论的创始人莱柯夫在其当代隐喻理论中革命性地把隐喻定义为“概念系统的跨域映射”[2],即隐喻就像是横跨在已知与未知中间的一座桥,它将人们已知的具体、有形的事物跨域映射到抽象、无形的事物上,从而达到建构人类概念系统的目的[3]。

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借用其他概念去谈论和思考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事物。比如,借用旅行来谈论生命,用战争来谈论争吵,用食物来谈论思想,等等。这些可以用一个模式——概念域A 是概念域B——来表示,这就是所谓的概念隐喻[4]。在这个概念隐喻中,概念域A 是目标域,概念域B 是源域。隐喻不仅对源域的实体特征进行映射,还对与源域相关的知识进行映射[5]。比如,在概念隐喻Life is a journey(生命是旅行)中,生命是目标域,旅行则是源域。当谈论生命时,由于隐喻思维的作用,人们很自然地将旅行的实体特征(旅行者、旅程的开始与结束、目的地等)映射到人生命的实体特征(人、人的出生与死亡、人生目标等)上,于是便产生了一系列有关生命的概念隐喻:人生是旅程,出生是旅程的开始,死亡是旅程的结束,人是旅行者,人生目标是旅行目的地,人生经历是旅途故事和风景。这些概念隐喻又分别衍生出许多隐喻表达式,也就是我们在理解和谈论生命时用到的各种语言隐喻,如“The old general is leaving us.”(那位老将军就要离我们而去了),“My grandma passed away five years ago.”(我祖母五年前去世了),“你已来到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下一步怎么走由你决定。”(You have come to the crossroads of life. How to take the next step is up to you.)。

二、中医术语的隐喻思维和概念认知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贾春华在题为《中医理论思辨录》中提道:“中医理论中充斥着大量的概念隐喻。”[6]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腧穴和治则治法等基础理论概念术语中均蕴藏着概念隐喻。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于阐释宇宙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中国古代哲学理论[7]。阴阳是中国古代汉族圣贤创立的一对哲学范畴,它们最初是基于日光的向背而言,朝向日光则为阳,背向日光则为阴,随着古人观察面的拓展和认知的延伸,阴阳逐渐演变成一对概括自然界具体对立属性事物和现象双方的抽象概念,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中医理论中的阴阳学说将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交感互藏、消长转化、自和与平衡等相互关系及其运动规律,通过隐喻映射到人体生命的各项活动中来阐释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及人体内外的各种关系,并指导临床辨证与治疗。比如,《素问·宣明五气篇》写道:“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8]这里阴阳的对立制约、消长转化等变化规律被映射到人体的病理变化中,用于解释病因的阴阳属性以及病理变化的基本规律。

五行学说是古代汉族人民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中医五行学说基于这一思想将金、木、水、火、土的特性及其生克制化规律跨域运用到人体上,从而解释人体内脏之间的相互关系、脏腑组织器官的属性、运动变化及人体与外界环境的关系[9]。在这个概念隐喻系统中,五行分别对应人体的五脏、六腑、五官、五志以及自然界的五音、五味、五色、五气、五方、五季,等等。由于五行学说的术语在中医理论中承载着丰富的内涵,且其本身已是隐喻概念,由它们衍生出来的其他相关术语也都是隐喻性的。

对于中医经络腧穴的理解和命名也体现了概念隐喻的认知机制。古人根据天人相应的理论,运用“取象比类”思维认识自然和人体,利用天象、山、河、湖、海、建筑等周边事物映射有关穴位的功能和临床主治,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中医针灸穴位的命名中。例如,古人将气血在经脉中运行的情况与自然界中水流的动向相对应,隐喻性地揭示气血流注从小到大、从浅到深的状况,于是就把五输穴分为“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5 个种类。此外,中医对人体具体穴位的命名也蕴含着隐喻思维,如中府、云门、天府、太渊、合谷、阳溪、曲池、地仓、库房、天枢、水道、伏兔、大都、太白、公孙、养老、天窗、昆仑、涌泉、天池、鸠尾,等等。

中医治则中也存在概念隐喻,如中医常用诊疗的“增水行舟”法、“釜底抽薪”法、“提壶揭盖”法、“导龙入海”法、“引火归原”法等都蕴含着隐喻认知思维。

可见,隐喻广泛存在于中医术语语言和理论思维中,是中医理论的模型建构方式和概念阐释手段。

三、中医隐喻术语的翻译策略

隐喻翻译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涉及两种语言、文化的转换,它不仅仅是表层语码形式的解码过程,更是深层喻义与语义的转换过程,是译者把隐喻所隐含的信息通过形象思维与灵感思维进行的一种综合处理[10]。中医是一门集文学、美学、哲学于一体的科学,因此,中医隐喻术语的翻译不仅要考虑术语的简洁形式和医理内涵,还要关注术语的隐喻特征,处理好归化与隐喻认知差异之间的矛盾,以及异化与医理有效传播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医隐喻术语时全方位考虑术语的字面语义、隐喻寓意及医理信息,从而选择适宜的翻译策略。

(一)英汉相通,映射对等,保留形意

人类各民族在与自然界的斗争和磨合中形成了某些共同的体验认知,从而产生了相同或相似的思想和概念,这些都体现在不同文化和语言的共享概念中。中医语言作为汉语语言的一个重要产物,其理论术语继承和体现着汉语言的典型特征,其中的绝大多数隐喻概念和术语折射出鲜明的人类体验式认知历程,这类术语在英语中可以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翻译时可采用异化法直接翻译以保留原术语的形式和意义。这些隐喻术语包括中医针灸穴位术语、形体官窍术语及中医治则疗法术语等。

中医的针灸穴位术语蕴含着丰富的概念隐喻,其中绝大多数术语形象生动,意义直白,在英语中常常可以找到对等的表达,故适宜直译。例如:

华盖(canopy) 天枢(heaven pivot)

血海(blood sea) 涌泉(gushing spring)

劳宫(labor palace) 中府(middle mansion)

“华盖”穴位于肺部,肺居心之口,如心之华盖,故而得名,英语中恰好有与“华盖”完全对等的表达“canopy”,所以可将“华盖”穴直译为“canopy”。“天枢”穴的位置与人体脐部平行,按照阴阳学说的理论,脐部是人体阴阳的分水岭,脐部以上为天属阳,脐部以下为地属阴。“天枢”穴位于人体阴阳的分界线上,所以被看作天地阴阳的枢纽,因此命名为“天枢”,可直译作“heaven pivot”。“血海”穴位于脾经,善治各种血证,犹如聚血归海,故命名为“血海”,可直译为”blood sea”。“涌泉”穴是肾经的起始穴,肾主水,该穴位于足心,经气自下而上,如涌出之水泉,故命名为“涌泉”,可直译为“gushing spring”。“劳宫”属心包经之穴,位于手掌之中,手主劳作,故命名为“劳宫”,可译作“labor palace”。“中府”位于中焦,为肺经的起始穴,是中焦脾胃之气汇聚肺经之处,犹如一座府邸,故直译作“middle mansion”。这些穴位术语经直译后不仅字面形式完全吻合,而且可以帮助读者通过联想理解该穴位的真正内涵。

同样,中医的有些隐喻性形体官窍名称也应采用直译法。例如:

髓海(sea of marrow) 水之上源(upper source of water) 苗窍(sprout)

中医术语“髓海”虽实指大脑,却不宜译为“brain”,中医认为脑为诸髓之海,故称其为“髓海”,此术语反映的是中医对脑本质的一种认识,而“brain”并不包含这层意思,故应保留其原有隐喻,将其直译作“sea of marrow”,这也是目前比较流行的译法。中医术语“水之上源”实际上指肺,却不翻译成“lung”,而是直译为“upper source of water”,原因是中医认为人体的三焦具有通调水道的作用,肺位于上焦,相当于水源,故称为“水之上源”,只有直译才能在形式和内涵上与原文相对应。中医术语“苗窍”指五官,因五官是五脏的外侯,就像从内向外发出的枝芽一般,所以称为“苗窍”,在翻译时应保留这种隐喻内涵,可译作“sprout”,而不翻译成“the five sense organs”。

以上几类隐喻术语形象生动,直译不仅保留了原术语的隐喻特色和文化内涵,而且具有很好的回译性,因此是此类隐喻术语的首选英译策略。

(二)体验相近,认知相异,替换源域

即使有相近的体验,但由于人们对于这种体验的认知加工过程不同,也会产生不同的隐喻思维和文化差异,这种差异可直接体现在隐喻表达式的不同源域选择上。中医针灸穴位命名中某些隐喻术语的源域在英语中找不到完全对等的表达,翻译时需要先对源域进行替换,然后再进行翻译。之前提到的五输穴之的翻译便是如此。例如:

井穴(well point)

荥穴(brook point)

输穴(stream point)

经穴(river point)

合穴(sea point)

古人认为气血的运行犹如水流之动向,气血在井穴里汇聚以后,便在荥穴处开始微微地流动,从荥穴流动过来的气血又逐渐汇集起来,在“输穴”处“水流”变大,具备能够把气血往大江大河里输送的能力,所以输穴就像小溪一样,“水流”比荥穴更大,脉气更大,从输穴里输送过来的脉气到了经穴犹如到了宽敞的“江河”,气势磅礴,最终汇入大海,气血也是一样,最终从井穴里流注到合穴里,达到隆盛。五输穴中除“井穴”(well point)外,其他4 种穴位作为隐喻性术语其源域“荥”“输”“经”“合”在英语中无法找到完全对等的表达,但可根据其具体内涵分别转换成相近的源域“细流”“小溪”“大河”和“大海”,从而找到对应的英译文。

(三)阴阳相关,征候特殊,意译为佳

中医基础理论中的有些隐喻术语内涵深厚,关联性较强,多反映阴阳五行学说在临床治疗中的具体应用,故翻译时必须明确其相互关联,否则就可能指鹿为马,歪曲原意。例如:

培土生金(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to nourish the lung)

滋水涵木(nourishing the kidney to strengthen the liver)

泻南补北(weakening the heart fire to nourish the kidney)

术语“培土生金”是指通过补脾(脾在五行属土)达到补肺(肺在五行属金)的方法,英译时应根据其实际内涵意译成“strengthening the spleen to nourish the lung”,若按字面直译成“nourishing the dust to produce gold”,不仅意思完全偏离,而且会使读者犹如身处云里雾里难解其意。同理,术语“滋水涵木”是指通过养肾(肾在五行属水)达到补肝(肝在五行属木)的方法,可意译成“nourishing the kidney to strengthen the liver”。而术语“泻南补北”是指通过泻心火(心在五行属火,南在五行配五方亦属火)达到补肾水(肾在五行属水,北在五方配五行中亦属水)的方法,可意译成“weakening the heart fire to nourish the kidney”。

另外,中医特殊征候隐喻术语“失眠”“盗汗”“里急后重”“乌风内障”“白虎历节”等具有典型的汉文化特征。对这些术语的翻译只能采取归化法进行意译。例如:

失眠(insomnia)

盗汗(night sweating)

里急后重(tenesmus)

乌风内障(glaucoma)

白虎历节(acute arthritis)

如果将“失眠”直译成“loss of sleep”,或把“盗汗”译成“stealing sweat”,从表面看,译文虽保留了原文的字面意义和形式,却完全扭曲了原文的真正内涵,因此只能采用意译法将它们分别译成“insomnia”和“night sweating”。同样,术语“里急后重”“乌风内障”和“白虎历节”也应借用英语中对应的说法,采取归化法,意译成“tenesmus”“glaucoma”和“acute arthritis”,这样才能使这些术语的译文达意,从而避免荒唐可笑。

结语

中医语言具有形象生动、蕴藏丰富的隐喻思维和独特的文化特征,中医术语作为其核心元素继承了相关的独特性和隐喻性。从事中医隐喻术语翻译不仅要做到保持术语译文本身的简洁、规范,译出其医学信息,还必须尽可能保留原术语的隐喻内涵和文化特性,灵活合理地选用翻译策略。

猜你喜欢

源域术语阴阳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基于参数字典的多源域自适应学习算法
阴阳学说在杨式太极拳中的表现浅探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从映射理论视角分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成长主题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