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课程思政融入《印刷发明史》教学的课改探索
2021-01-02
(北京印刷学院 北京 102600)
1 《印刷术发明》的传统教学方法
以标准知识点为教学方法所产生的问题。这种以有定论的知识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当学生看不到泥活字印刷的实物时,会产生疑问,泥活字印刷真的存在吗?为什么我们看到的古代印刷多为雕版印刷?印刷术的发明到底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我们真的领先世界吗?当网络上出现众多质疑时,学生们会感到茫然和不解,不知如何来看待这些疑问。
这时候,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引导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来考察印刷术的发明,让学生从历史的沿革中去看到印刷术发明的实际走向以及为什么会形成某些定论,辩证地用中西文化这两种视野去思考,学生就会实事求是地去领会印刷术发明的真相,理解这种变革的艰难,以及对人类文明的推动和巨大影响。
2 印刷术发明的真实沿革
2.1 课程思政下如何讲解最早的印刷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事物是发展的,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发展的,一个事物的发生发展一定有从出生到衍变、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印刷术发明史也是这样,早期的印刷有印刷的性质又不能确切地称之为印刷,印刷经历了1000年的发展,逐步应用,逐步演变,才将印刷发展成了一个行业,这才是事物的本质。
中国考古发现,最古老的印刷品是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现的印花敷彩纱和金銀色印花纱,时间是公元前168年,发掘时间是1972年。
1983年发掘的广州南越王墓中,也出现了公元前122年的几块青铜的凸纹印花版。出土的大量丝织品显然是由彩色套印而来的。
马王堆汉墓中绸帛上的图案,有的使用漏印,有的使用丝印。有同学说,没有印在纸上,不算印刷品,其实,那时候的丝织品就是后世的纸,那时候还没有今天意义上的纸。后来东汉蔡伦造纸的时候,也用到了麻和棉的成分。
马王堆汉墓和南越王墓,都用实物证明在西汉初期,中国人就开始使用凸版印刷等方法来印刷丝织品。当今印度还可以看到用这种印刷方法来印刷纺织品的过程。但为什么没有人把这作为印刷术的发明来看待呢?也可能有人认为它不是印刷文字不是传播信息,也可能有人认为它的版面太小有捺印的性质,不能定义为印刷,更有可能是马王堆汉墓的出土文物发现太晚。
其实现代印刷中的名片印刷机印刷的面积更小,有一种硅胶印刷同样面积不大。对于如何定义印刷,专家们并没有统一认识。这给我们注重标准答案的教育出了很大的难题。
在宋朝之前连“印刷”这个词都没有,“印”这个词倒是很早就使用了,但印与印刷毕竟还差得很远,在西汉到唐代这1000年的时间里就是在做着由印到印刷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868年的《金刚经》,被一些专家认定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最精美的佛经版本,是最早的图书。但同时又有很多专家有其他的观点。并且这些知识会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不断地变化。让学生当成标准答案去背某个专家在某个时间的观点,这并不是认识世界的科学态度。
那么,怎样的教学方法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其实,只要摆脱事事都要寻求标准答案的陋习,回到事物的本质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去纠结印刷发明的确切年代,沈括在《梦溪笔谈》的原文也是记载了毕昇如何用胶泥活字去印刷,并没有说他是怎么去发明活字的。让学生自己去了解1000多年印刷的发展历程,让学生去讨论、全面地认识印刷的发明使用过程,真理越辩越明,事物越从不同角度去认识,才能越来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这样当新的观点突如其来的时候,学生们不会偏听偏信,而是又多了一个认识问题的角度,这恰恰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而当考古有新的发现时,他们往往对印刷的发明会产生新的认识,学生们会很快跟上科学发展的步伐,而不会固步自封。
当学生听到学者说:在朝鲜发现的《无垢净光大陀罗尼咒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代印本,听到学者说:《无垢净光经自心印陁罗尼》是目前已知有确切年代且无争议的雕版印刷品的时候,既不会因惊讶而自卑,也不会跟他们争得脸红脖子粗,而是会从隋唐汉字的特殊性上去思考印刷品的来源,历史地还原当年隋唐文化对韩国和日本的文化影响,看到证物背后的中华文化底蕴,这就是真正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
2.2 雕版印刷的发明对中华文明的传承所作的贡献
四大发明给很多普通人带来的概念是,泥活字印刷的发明推动了世界文化的传播,但纵观中国的文化传播史,就会发现雕版印刷才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播产生巨大作用的印刷方式。
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是文字在汉代纸张发明之前,我们靠甲骨、石刻、绢帛记事,后来用上了竹简,但这些材料或者昂贵或者不便携带。
学文言文的时候很多人就奇怪,古人问什么要用那么少的字来记事?书面语不但和口语区别大,甚至连个标点都不写。省字成为古代国人书写和文章品质的标志。老子的道德经记录了多少哲学思想?总共才4000字。
纸张发明后大大推动了中国文化的传播。誊抄文化经典和历史记载成了一种专门的职业。那么,雕版印刷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呢?
明代胡应麟(1551—1602年)在《经籍会通》中指出:“雕本肇自隋时,行于唐世,扩于五代,精于宋人。”这句话大致将雕版印刷在中国的沿革清晰地表述出来了。虽然唐代《金刚经》是公认的最早的雕版印刷品,但荣宝斋木版雕刻专家冯鹏生认为,1983年11月30日美国纽约克利斯蒂拍卖行出版的《中国书画目录》第363号为《敦煌隋木刻加彩佛像》,落款为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这本刻印的木版画,是隋朝已有雕版印刷的实物证据。
2.3 雕版印刷的应用和传承,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为什么早期的雕版印刷品大多保留在人迹罕至的大漠和西域?现存的隋唐印刷品大多出现在敦煌,敦煌干燥的气候有利于纸张的传世,但内地数千年的战乱、饥荒、瘟疫、迁徙、火灾,使印刷品历尽劫难,难以存世。
中国政府组织大规模印刷是在宋朝初期,宋朝的前四个皇帝每个皇帝都主持过大部头书籍的印刷。官方和民间的刻书坊竞相刊刻经典和新作。“宋刻”以字形优美、版面干净、版式雅致、纸张绵韧成为书籍史上最受人尊崇的极品文物。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没有间断的文明,其重要原因第一是纸张,因为有了这种低成本的纸张,从汉代起大量的书籍由用竹简改成纸张,抄写成本和难度都大大降低。我们能够与2000年前的先人对话,第一功臣就是纸张。在埃及以及西方也有一些古纸在使用,但都没有像中国的纸张这样记录了那么多的信息。另外三大文明古国的文明都出现了中断。
中华文明传承有序的第二个重要原因就是雕版印刷对,由《永乐大典》的散轶可以想见,在雕版印刷发明之前,有多少文化瑰宝永远无法与我们相见。幸好有雕版印刷,我们才得以看到大量古代的文明和文化的浩瀚。
在以往讲中国印刷史的时候,往往专注于印刷术的发明,而对于雕版印刷对中国思想、政治、历史、文化的传承作用认识不深,讲得不透,致使当发现某个出土文物不是中国最早的时候就乱了阵脚。不能从根本上认识这些印刷品的文化根源和汉字呈现。
2.4 四大发明里的印刷术为什么是活字印刷
通过前文的讲解,学生已经了解到,毕昇的泥活字印刷并不是我国最早的印刷术,也不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印刷方式,那么在课程思政下如何解释泥活字排版的问题呢?
这就需要教师列出中国雕版印刷的繁盛远胜过活字印刷的史实,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雕版印刷反而在四大发明中没有地位。
这个问题困惑了我很多年。我在图书馆看到的古书基本都是雕版印刷印的,活字排版的善本非常少。
大家到中国印刷博物馆参观,在展示毕昇的展台上摆放的泥活字印刷的实物,是我的先祖——清代的翟金生印的一本《泥板试印初编》。为什么翟金生的泥活字印刷那么有名,恰恰说明了泥活字印刷书籍的存世量稀少,验证了毕昇的泥活字记载的科学性。
史书说,翟金生用了30年时间,按照毕昇的记载方法,制作了十多万枚五种型号的泥活字,证明了泥活字的可行性和印刷质量。
BIM技术可将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整合,再根据各专业要求及净高要求将模型进行碰撞检查,根据碰撞报告结果对管线进行调整、避让,对设备和管线进行综合布置,从而在施工过程中更加及时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为什么这种看似可行的毕昇的泥活字在中国没有推广开呢?我们可以从泥活字印本上去寻求答案,手工烧制的泥活字很难控制大小的统一和平整度,版式和线条嵌套时很难规范处理,每次上版时需要有文化的人来复核文字,这就不如雕版印刷直接可以用不识字的工匠来多次印刷。
那为什么活字印刷成了四大发明呢?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对四大发明的认识来探究活字印刷的世界影响。从李约瑟对四大发明的定义过程来探讨活字印刷的重要意义。
我们先研究一下四大发明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
最早出现的是三大发明这个词。意大利数学家杰罗姆·卡丹早在1550年就第一个指出,中国对世界所具有影响的“三大发明”:是司南(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并认为它们是“整个古代没有能与之相匹敌的发明。”
1621年,英国哲学家培根曾在《新工具》一书中提到:“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种发明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把事物的全部面貌和情况都改变了。”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1861~1863年,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是将这些发明的意义推到了一个高峰,马克思在《机械、自然力和科学的运用》中写道:“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了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了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英国汉学家麦都思指出:“中国人的发明天才,很早就表现在多方面。中国人的三大发明(航海罗盘(司南),印刷术,火药),对欧洲文明的发展,提供异乎寻常的推动力。”
来华传教士、汉学家艾约瑟最先在上述三大发明中加入造纸术。
这个发明清单被后来的著名英国生化学家、历史学家和汉学家李约瑟发扬光大。
1942年,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蒋介石急需振奋军心。这时,他听说英国学者李约瑟在搞中国科技史,于是派人将李约瑟请到了陪都重庆。第二年,李约瑟就提出了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说法,一时轰动整个中国,进而传遍世界。
由此看来,这个“四大发明”完全是西方人定义的。
2.5 为什么西方人这么肯定中国的活字印刷术
通常认为,印刷术的西传最早是通过丝绸之路完成的,早在两宋、西夏时,活字印刷术就大量应用于佛经、历书和民间日用杂书。并沿丝绸之路向西域传播,一直传到西亚和欧洲。
但元朝以前传播出去的基本上是印刷实物,而不是印刷术。
元朝被认为是印刷术西传的关键时期。元朝版图扩至非洲和欧洲部分地区,因纸币更适宜流通而得到推广,纸币印刷时采用了“活字”和“套色”“套版”“金属版”“油性印墨”等当时先进的技术,“版面包括钞名、面额、字料、字号、印造及发行机关、奖罚条令、发行年月等。印版上字料、字号上面各留出凹空,以备印钞前以铜活字补入其中,仍以《千字号》中的字编号。所用铜活字数量相当之大,当数以万计”。随着版图的扩张而传至各地,成为欧洲人最早接触到的印刷形式。
元代的纸币印刷其实是活字加雕版的印刷方式。根据13—14世纪欧洲多位到元朝旅行者的记录,纸币印刷品进入欧洲后,尤其是元代纸币的活字“植字”技术为早期古腾堡研制金属活字开辟了思路。
15世纪上半叶,古腾堡发明了西式的活字技术。有专家比较了古腾堡时代的活字与中国 12—14世纪的金属活字,说它们都是字身留孔,以铁线将活字穿联成行,防止印版上的活字晃动。“铁线固字”是古腾堡受中国活字印刷影响的直接证据。
以上是对活字印刷传人西方的分析,即使这样给学生讲,学生依然会提出疑问西方学者为什么选取了中国的这四个发明定义为中国的四大发明呢?像指南针这样的发明在中国历史上比比皆是,学生们一定难以理解。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看问题应该全面的,多角度的看问题。那我们就站在西方人的角度来思考一下。伴随在古登堡发明印刷术,西方开始文艺复兴,纸张和印刷术对西方的文艺复兴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资本主义正是在这之后开始高速发展的,指南针帮助他们远航到处开拓殖民地,火药更是他们到处攻城略地的重要工具,1840年后中国的正是他的受害者之一。他们列出的这四大发明正是,资本主义兴起的重要原因。起初我们对马克思、恩格斯针对中国四大发明的看法还不能理解,不知道他为什么要把我们的四大发明与资本主义挂在一起。通过以上分析终于明白了。
那么我们应如何对待这四大发明呢?某科技馆把四大发明的内容改了,换了几个他认为更重大的发明。其实,我们为什么要陷在四大发明的定义中呢?
定义、标准答案其实并不是中国文化看待问题的方法,只是近些年的应试教育逼迫我们非要有一些标准答案,有了标准答案才好给分数。课程思政就是要让教育回到教育的本质,让学生学会辩证的看问题、历史的看问题、全面的看问题。
3 .总结
传统的《印刷发明史》教学中,几乎都是按照时间线索按照知识点去灌输给学生。用课程思政的路子重新改变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后,的确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首先,引导学生从既有的知识——四大发明开始,让他们认识为什么泥活字成了四大发明,而在中华文明进程中其重大作用的雕版印刷反而没有进入?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展开思考和讨论,让他们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看清印刷发明的真相,去理解泥活字对人类世界文明史的贡献和历程。让学生体会到中华文明持续发展和传播的脉络和影响,提升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让他们在新的考古发现面前,学会辩证地看待各种争议,学会从局部的质疑面前,看到中华文明的辐射力和影响力。在新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今天,坚定信念,发愤图强,树立爱国爱民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为中华民族早日实现中国梦尽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