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管控策略
2021-01-02陈婷婷
陈婷婷
(新联谊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济宁分所,山东 邹城 273500)
一、应收账款概述
企业应收账款是指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因销售商品、提供服务、出售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等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包括销售价款、应由买方负担的增值税、消费税等税费、代购买方垫付的包装费各种运杂费、罚款、奖励等。此外,在有折扣、折让的情况下,还应考虑销售折扣、销售折让和现金折扣对应收账款的影响。应收账款通常为企业按照行业惯例或为扩大销售额而采取赊销方式,形成的被购买单位所占用的资金,对于购买方来说是信用筹资,同时加大了销售方的资金成本。企业能否及时足额收回应收账款,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正常运营,能否有足够的资金支付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以维持企业日常经营活动;通常采用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账期等指标来衡量应收账款管理效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收账期与同行业、同规模标杆企业进行对标,应收账款周转率高于行业平均,平均收账短于行业平均值,说明企业应收账款管理较好。企业对于超过信用期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应采取诉讼、仲裁、债务重组及减少赊销额度多种措施进行清收和管理;对于债务人明显缺乏清偿能力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经多次催收拒不偿的应收款项,应计提坏账准备,并在取得有关证明并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确认坏账损失。
应收账款是社会信用体系的一部分,利于企业的发展扩张。有利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扩大销售规模抢先占领市场;有利于提高企业存货周转率,减少存货周转天数,降低存货失效、过期风险,减少存货管理成本。销售规模扩大的同时,产品生产调度、采购、库存管理、资金紧张等诸多问题的协调处理都倒逼企业不断重视资金筹集使用、采购管理、生产管理及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在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同时,推进企业从以往的“获得客户”向“深度服务客户”转变。此外,因销售规模的扩大导致企业营运资金增加,促使企业采用更多更好更有效的方法管理应收账款,尽快回笼资金,降低坏账风险,促使企业资金良性循环。
二、应收账款风险分析
(一)不重视应收账款管理
大多数企业没有完全意识到信用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导致对应收账款的管理方式单一,没有信用评级管理制度、应收账款清收制度,对新客户或大额的赊销没有要求提供担保、抵押等补偿条件,导致应收账款收账期较长,坏账率居高不下。
(二)宽松的信用政策导致应收账款余额较高,占用大量资金
在企业发展初期及市场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企业常常采用宽松的信用政策,通过延长信用期,放宽收账政策快速占领市场,导致应收账款占用大量资金,加大客户违约风险及资金占用成本。
(三)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营业利润偏差较大
企业采取赊销方式销售商品,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准则收入确认条件时计入账面收入,并按纳税期缴纳增值税、附加税费及企业所得税等附加税费;但实际短期内未能收回销售货款,同时由于扩大销售规模导致生产经营耗费增加占用大量资金,有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较低或为负数,与企业账面营业利润偏差较大。一方面反映企业获现能力较弱,自我造血取得现金流能力较弱,导致营运资金紧张,容易出现资金链断裂的财务风险;另一方面,收账款坏账风险短期间不会显现出来,同时企业未充分评估应收账款坏账风险,使短期内企业账面利润虚高,不能真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四)应收账款管理成本较高
应收账款未按时或足额收回可能性较高,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较长,导致应收账款管理成本较高。企业常常需要配置专门的部门进行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并通过多种收账方式清收应收账款,增加了企业的管理成本。
(五)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仅仅是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一部分,如果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资金管理、采购、仓储、生产、销售、存货等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无法正常生产经营,因此脱离企业整体内部控制管理,单谈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意义不大。目前,我国部分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工作,存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或已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但未有效地执行,或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际不符等情况。同时,乏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内部控制方面的培训,没有意识到实施内控的重要性,盲目以管理者及员工自律代替内控制度实施,难以防控企业内部管理风险,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三、防范应收账款风险的应对策略
近年来,虽然在逐步推进社会诚信建设,国民诚信度逐步提高,但企业仍应高度重视应收账款的管理,构建完善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规避信用风险。企业应收账款的信用风险是指在信用期内,由于债务人资金紧张、生产经营发生变化、恶意欺骗等原因导致不能按期支付货款的可能性。应收账款风险应对措施如下:
(一)明确应收账款清收的部门职责,加强业绩考核
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前移,建立以信用期管理为依据的应收账款流程管理体系,成立专职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市场竞争环境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用来控制应收账款的水平和质量,同时对应收账款进行动态管理,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判,采取诉讼、资产保全等措施清收应收账款。企业应当定期对应收账款管理部门进行考核,考核信用政策是否合理,应收账款周转率及坏账损失率,激励应收账款管理部门尽职尽责完成各项工作。
(二)规范客户资信管理
完善客户信息搜集渠道和管理方式,建立客户资信评估模型,对客户的交易价值、履约能力、信用风险进行识别分析,为客户开发、制订营销策略和市场开拓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将客户信用信息管理纳入企业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避免出现信息孤岛。在进行信用销售之前,通过征信系统对客户信用情况、经营状况进行初步筛查,去掉交易价值不大或风险较大的客户,选取有潜力客户、信用和经营状况较好的客户进行资信调查,在高客户评级效率同时降低信用评级成本。
(三)加强销售风险控制
防控应收账款风险应从源头也就是销环节开始,加强销售风险管控。一方面,提高企业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产品质量,积极研发新产品,加快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制定信用标准、信用条件、收账政策等信用政策。对给予客户的信用优惠进行统一管理,科学合理地确定客户信用额度。
(四)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强化风险管理
应收收款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不能独立与企业总体内部控制环境存在。如果企业不重视各流程的内部控制,做好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就没有根基,无从谈起。我国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于2010年4月26日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财会〔2010〕11号),为企业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提供了支持,也显现出我国企业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的迫切需求。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控制视角应包括所有可能诱发风险的方方面面,把控重点结合经济效益原则,做到有的放矢。企业内部控制包括公司战略、货币资金、存货、投资、筹资、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成本费用、预算、担保等环节。企业以往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是以防错纠弊和事后防御为宗旨,不适应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市场经济环境,企业应当建立以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加强预防性控制制度的建设,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保驾护航。
(五)建立企业大数据平台,持续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在信息化技术的高速发展的当下,信息化技术对企业管理的影响,尤其是对企业传统内部控制冲击,不容小觑。企业能否及时收集分析企业运营过程中产生的采购、生产、营销、库存等大量数据,并将分析结果运用到企业管理中,促进企业内部控制趋于完善,是这个大数据时代给予的挑战和机遇。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平台建设应以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为基础和起点,从架构上应该与企业各个业务系统相辅相成,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中风险点、控制点融入企业数据平台,能够管控企业日常经营业务,规范流程,互相牵制并堵塞管理漏洞,持续完善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工作。
综上所述,提高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不仅可以保障企业销售的良性循环,加速资金的周转,同时也反映出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下,结合企业实际管理需求,依据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借助信用化技术实施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是企业做大做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