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之以渔,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快乐读书吧”中课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1-01-02安碧波
安碧波
(甘肃省天水市实验小学,甘肃 天水 741000)
一、统编版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教学现状
我们对“统编版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教学现状的调查问卷”研究发现,大多数家长和语文老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并没有指导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选择的课外阅读,广大教师对“快乐读书吧”的使用,仅仅停留在给学生推荐里面的相关课外阅读书目上,根本没有任何的教学行为和活动。学生也不能在阅读过程中做到用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领悟,而是走马观花式的消遣式阅读,所以出现了学生尽管一直在读书,但阅读能力和语文核心素养并不见显著提高,也没有掌握系统有效的阅读方法这样的现状。
二、原因分析
1.大多数语文教师把“快乐读书吧”当成了课本中的选修内容,重视度不够。2.部分教师缺乏课外阅读教学和指导的意识与能力。3.对于教材中新增的板块,教师们缺乏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模板,所以避而不谈。
三、该课题的研究意义
鉴于上述情况,基于“统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快乐读书吧”的教学策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快乐读书吧”是学生整个学期课外阅读的纲要,要解决本学期课外阅读“读什么”“怎么读”等问题。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快乐读书吧”这一主阵地来为学生提供切实可行的阅读方法指导、创设丰富多样的阅读交流平台,使学生爱上阅读、学会阅读,从而发展学生的核心语文素养,成了每个语文教师需要直面的重大课题。
四、具体策略
四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的主题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是对第二单元“科普”主题的拓展与延伸。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科普作品,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掌握科普类作品的阅读方法,促使学生投入到更多的课外自主阅读中去。在《十万个为什么》这一科普作品的整本书阅读指导过程中,我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紧扣单元导语和语文要素,导入阅读主题
阅读课上用课件出示第二单元单元导读,学生齐读:蓝天、森林、大海、过去、现在、未来,述说着自然的奥秘,科技的精彩……老师引导: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其实面对身边最为平常的事物,我们时时刻刻会提出很多有趣的问题,比如:人为什么要喝水?为什么水能灭火?同样是液体,为什么汽油不能灭火?请大家也试着提一提吧!这些平淡无奇的问题,引发了一个个“为什么”,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快乐读书吧”,到科普作品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激发兴趣,感知全书梗概
1.导读封面:仔细阅读这本书的封面,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书名、作者、译者、出版社)相继介绍作者详细信息。
2.导读封底:看看封底,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书名、价格、条形码)
3.介绍扉页: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出版的?这已经是第几次印刷?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十万个为什么》文学地位和销量的资料链接)
4.目录导读。教师设置悬念:这本书如此吸引读者,它究竟是一部怎样的书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目录。你从目录中发现了什么?出示目录学生阅读,原来作品采用“屋内旅行记”的方式,选取了六个“旅行站点”,分别是自来水龙头、炉子、餐桌和炉灶、厨房锅架、碗柜和衣柜。针对每站点中常见的事物,提出了许多看似简单,实际上并不那么容易回答的问题,真是一本有趣的书。
(三)品读文段、指导阅读策略
1.预测目录内容:读了目录,你对哪个站点感兴趣?猜猜米·伊林在这一部分可能会写什么?学生自由猜测,然后翻到相应章节验证。大多数时候孩子们的猜测都和真实的内容大相径庭,巨大的反差会让他们笑得前仰后合,整个课堂充满了此起彼伏的笑声和惊呼,不用说,孩子们已经被这本有趣的书吸引住了。
2.阅读内容摘要:课件出示部分内容,学生自由朗读后交流: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什么感受?(内容有趣、语言生动)有人说没想到平时觉得再平常不过的事物背后竟然藏着那么多有趣的秘密,作者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
3.总结阅读策略:①除了刚才交流的通过目录预测内容、阅读内容摘要感受文本特点外,还有哪些阅读科普作品的方法呢?提示学生阅读课本上的阅读贴士:“阅读科普作品的时候,读完后还可以想一想。”②根据你的阅读经验,你还积累了哪些好的阅读方法?(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比较新奇的地方、特别有趣的地方等都可以勾画做标记、写批注)③老师再教给你们读科普作品的一个新方法:看问题、找答案、记知识,遇到专业术语查资料。
4.自主选读章节。赶快运用这些方法自由读一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吧。读完后交流感受、批注以及新获得的科普知识。
(四)制定计划,指导学生持续、有序地课外阅读
1.制定阅读计划。以三周为限,和同学们共同商定每天大概看多少页、多长时间,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列好阅读计划表。
2.指导写读书笔记。根据科普作品的特点设计好阅读记录单,不同于文学作品在阅读时要摘抄好词佳句、写下阅读感悟和收获,科普作品的阅读记录单主要围绕两个问题:作者的解释有道理吗?关于这个问题,有什么新的研究成果吗?围绕这两方面的问题,学生在课外进行持续深入的阅读。
(五)聚焦内容、分享快乐
本书的阅读从上完导读课后以三周为期限,第二周交流课上,采用以下活动来检测大家对内容的掌握:活动一:我来问,你来答。教师随意提出书中的问题,学生抢答。活动二:我来说,你来猜。米·伊林给我们在书中出了很多谜语,通过两周的阅读,你都记住了哪些呢?以同桌为单位,一人问,一人答。活动三:我来导,你来演。教师创设情境,学生扮演米·伊林来提问。
(六)聚焦写法、品读文段
第三周交流课上,引导学生发现作者表达上的特点。这本书与一般的科普作品不同,读起来生动有趣,你们发现作者在写法上的一些秘密了吗?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色:①叙述简洁明了。②说理时插入了有趣的故事。③作者擅长运用衬托、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本书语言非常生动。随后补充名家评论。引导学生发现文本表达的奥妙,从关注“写什么”到“怎么写”,体会作品的科学性和文艺性相结合的特点,加深学生对作品表达特色的理解。
(七)聚焦文体、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中国的《十万个为什么》,与苏联米·伊林的《十万个为什么》进行对比阅读,在内容和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运用“快乐读书吧”中总结的科普类文章的阅读方法继续阅读其他优秀科普作品。
(八)丰富多彩的阅读成果展示活动
学期末开展以“动植物名片展示”“科学小报”“科普知识竞赛”为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在参与这些活动过程中,书本中的知识会极大限度地内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交流、展示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阅读的快乐,增加阅读的成就感。
五、取得的成效
通过这样的前段导读激趣、中段课堂指导加课外自主实践、后段多元交流和拓展阅读相结合的三个有机步骤,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浓厚的课外阅读兴趣,并以此为契机创设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方式和交流平台,促使学生投入到了充足扎实、深入全面的课外阅读当中,从而发自内心地爱上阅读、享受阅读,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科普知识,掌握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普类书籍的阅读方法。所以说,在课外阅读的指导过程中,授学生以渔,使其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发展语文核心素养,才是课外阅读的真正目的。
附 注
课题:天水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中“快乐读书吧”中低年级教学策略研究TS[2019]LX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