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改善措施探讨

2021-01-02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14期
关键词:存货核算管控

袁 治

(湖南省康普通信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湖南 长沙 410200)

一、国有企业存货管理概述

1.存货管理的内涵

存货,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企业的存货管理主要包括实物管理、信息管理,以及通过对存货情况加以准确分析,提供决策依据,进行合理控制,有效改进,从而达到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实现经济效益提升的目标。

2.国有企业加强存货管理的意义

长久以来,国有企业肩负着重大使命,是为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的第一方阵。现代社会高速发展带来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国有企业想要实现既定的经营目标,谋求发展,就应当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存货管理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管理事项,对企业盈利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保障企业正常运行

存货活跃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产、供、销三大环节,企业通过有计划地采购、耗用和出售存货,再加上合理管控,能够为顺利生产,迅速响应客户订单需求提供保障。

(2)有利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存货是国有企业中一项较为重要的资产,在流动资产中占比可达到50%甚至更多,它主要从资金时间价值和资金占用数量两方面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企业如能做到合理有效地管理存货,对不合理占用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控制措施,将会提高存货流转速度,加快资金回笼,从而降低资金占用的时间和数量,让企业增值更多,提高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剖析

近年来,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水平虽有大幅提升,但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重规模轻效益,企业易形成积压存货

走规模化发展道路是国有企业的必然选择,也是国有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路径。但有的企业只注重规模,对存货缺少合理管控,未实际提升经济效益,反而形成大量库存积压。

(1)追求高库存形成积压存货

计划经济时期,产品标准化生产模式较普遍,国有企业习惯以高库存来保证正常生产经营。踏入市场经济的大门之后,各类物资呈现出供大于求的局面,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客户个性化需求不断增加,企业大量采购以及大规模生产形成的高库存成为存货积压的首要原因。另外,销售预测失真引发了采购量过大或材料质量欠佳、与客户需求出现偏差等情况,是形成库存积压的另一个原因。

(2)存货耗用管控随意,形成积压存货

在存货管理多个环节中,最难管控的是耗用环节,此时存货实物已经脱离物资管理部门,成为生产单元的管控对象,生产单元把主要工作放在订单生产上,对生产用料很少或者没有管控,最终形成积压、报废。如在制造企业需要用到的板材,领用时只能整块领出,加工时根据图纸标注的工件尺寸裁剪,裁剪后的余料则随意堆放,不予利用。

2.重制度轻执行,存货管理不到位

目前,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通过内控建设已逐步制定了较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存货管理制度更是企业必备,它涵盖了存货采购、储存、耗用、盘存等各个环节。企业应当认识到建立制度只是第一步,制度执行才是最关键的。

(1)制度范本化、形式化,执行难于落地

一是制度缺乏体系化。制度与制度之间缺少关联、衔接,同一管控节点在制度设计和实际操作的管理口径和要求可能出现不一致。二是部分制度发布时过于原则,如果只是照本宣科,不结合企业实情来制定实施细则,或者仅有规范性制度,缺少程序性的执行来加以支撑,将使制度成为摆设。

(2)监督不到位,制度执行流于形式

一是制度本身监督条款缺失,没有明确考核要求,对于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缺少督查和惩戒方法。二是监督职能部门本身责任性不强,制度监督执行不到位。三是实际工作中监督基本是事后进行,被动监督居多,不注重事前、事中监督。

3.重核算轻分析,易引发存货风险

现阶段形成国有企业存货管理风险的原因,主要是部分企业存货管理重点仍停留在基础核算层面,只关注核算是否完整、准确、及时,而未结合实际情况深入分析,把存货管理延伸到合理安排存货结构、有效规避风险的领域。

(1)存货结构不合理,出现存货储备或短缺风险

国有企业为了满足生产会储备一定数量的存货,但过多的存货又将带来储备风险。比如,市场部门为保证所负责区域的销售需求,向生产部门提出要货甚至是超过订单数量的要货,不但造成了占用资金过多,还可能因超量库存物资出现价值减损而形成风险。同时,生产部门接到订单需求后急着组织生产,未认真分析现有库存状况,对类似存货通过替代、改造使用等方法缩短供货周期,又将形成存货短缺风险。

(2)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影响分析决策

国有企业的存货种类繁多,人工核算量较大,很多国有企业已经借助计算机和管理软件进行存货核算工作,基本能做到核算及时、准确和完整。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国有企业的存货管理系统也仅限于核算,并没有真正发挥管理作用。一是人员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国企中有很多老员工安排在存货采购、保管、耗用环节的岗位,由于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对计算机、软件应用的学习能力较差,不能深层次使用软件。二是很多企业购入存货管理软件直接使用,没有结合本企业特点对应用软件加以改造,不能实现管理软件与财务系统联动,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之间信息传递不及时,欠全面,影响企业分析、决策。

三、国有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改善措施及建议

1.科学管理,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

(1)发挥规模优势,贴合市场需求优化调整存货

从采购、储备计划阶段就开始科学管理,是国有企业优化调整存货的有效方法之一。首先,企业要针对性开展市场调研,对行业发展趋势、客户定位和市场产品需求作出准确判断,据此提出存货采购、生产计划。其次,采购部门与市场部门要及时沟通,统一归集存货储备计划,充分利用国有企业的规模优势,通过公开招标、集采、比选、竞争性谈判等多种方式来进行采购。最后,生产部门、财务部门提供存货采购实施和实际使用情况分析,向市场部门、采购部门反馈,协助调整后期存货采购、储备计划。

(2)实行存货分阶段管理,为企业增加效益

国有企业应当加强向管理要效益的意识,对存货进行分阶段管理。首先,对于储存阶段的原材料、产成品,企业应重点关注其储存环境和条件,避免出现毁损、盗失。其次,对于生产阶段的半成品、在产品,应重点关注其耗用情况,避免出现生产浪费。如上文中提到的车间余料问题,生产单元应当建立台账,尽可能提高余料利用率,减少产生积压料、报废料。最后,对于有可能形成呆滞或报废存货的,则要重点关注如何通过替代使用、生产改造等方法做到物尽其用,为企业增加效益。

2.完善存货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监督稽核

(1)进一步细化存货管理制度,覆盖到全过程管控

除了及时制定、完善存货管理基本制度以外,国有企业还应当结合本企业实际需要,将框架性、原则性较强的制度转化为内部规范文件和实施细则。同时,跳出存货管理中的采购、耗用、储存、盘存等环节,把管理触角延伸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领域,使存货管理及其相关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加强存货的全过程管控提供制度保障。

(2)加强日常监督稽核,保障制度执行落地

客观来讲,国有企业大部分制度是可操作的,关键在于能不能严格执行。首先,加强制度宣贯。企业可以通过培训、信息推送、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开展,做到人人皆知并能够理解制度。其次,关注制度执行情况。企业一定要在制度执行上不含糊,发现软执行或不执行的情况及时纠正、整改,并将执行情况纳入部门或个人绩效考核。最后,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督的作用,做到监督与考核并重。

3.加强分析,实现存货全过程管控

(1)结合自身需求对管理系统二次开发,提高存货核算的精度和广度

企业应当在充分利用计算机、存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组织技术人员结合企业实际需要,通过对标准应用软件的二次开发,细化采集存货产、供、销原始数据,做到实时跟踪管理,提高存货核算的精度、广度,对存货实现全过程的掌控。

(2)加强存货数据分析,有效规避化解风险

在做好数据核算的前提下,加强对存货相关数据分析,可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从市场角度分析存货年销售量,对比同种产品不同年度销售数据来调整储存量;二是从生产角度分析存货生产数据,对比不同产品订单需求数据来调整采购量;三是从管理角度分析现有存货储存量,引导客户需求提高存货销售量。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评估,达到有效规避或化解存货风险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对存货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从科学化、制度化、信息化层面加强企业存货管理工作,有助于企业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从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让国有企业真正做到又大又强,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

猜你喜欢

存货核算管控
企业存货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BIM技术在土建工程管控中的运用
EPC总承包项目的设计管控探讨
浅谈如何加强企业存货内部控制
浅析现代项目管理中的违规行为管控
回到会计主体 谈基本建设项目审计——兼论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核算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政府存货准则与企业存货准则的比较及建议
物质流成本会计的核算原理
海外工程项目的外账核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