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平文化产业面临的问题及优化策略探讨
2021-01-02陈任艳
陈任艳
(漳平市统计局,福建 漳平 364400)
一、漳平市文化产业现状
2020年,漳平市文化产业“三上”企业23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 9家,限上批零业5家,规模以上服务业13家。1-4月份文化产业在国内外新冠肺炎严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正增长的良好势头,比上年增长6.2%。一是有较好科学发展思路。漳平市委市政府始终立足漳平看漳平,跳出漳平看漳平的视野,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来培育支持,立足挖掘本地人文资源,如奇和洞人类文化、三乡文化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先行发展文化生产制造业,以此带动文化批零业、文化服务业的发展理念,也就是说,通过文化制造业拉动第三产业文化企业发展; 二是有独特的两岸茶文化合作交流。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已成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交流的重要平台,建设成为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力争成为台胞、台企登陆的第一家园。以茶为媒,建设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建设两岸青年“双创”平台(智慧创业园和创业中心),以漳平市国联玩具礼品成立的国联--火星人俱乐部研学基地延伸永福研学点,成为漳平文化产业重要的增长点;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漳平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始终以科学发展为主旨,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经济效益,兼顾社会效益。“十三五”时期,科学谋划项目,有序推进项目建成投产。“三上”文化企业从2015年8家到2020年发展到23家,从2015年单一的文化生产制造业发展到如今的文化贸易业、文化服务业多元化发展格局;四是有深厚的人文底蕴。漳平市委市政府重视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提升,奇和文化、奇石文化、王景弘文化和茶文化成为漳平文化产业发展的亮点。漳平市将四大文化资源优势逐步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公司的有效运作,预期经济效益不断增加。同时闽南文化、红土文化等形成漳平深厚人文底蕴。
二、漳平市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缺乏龙头文化企业,文化品牌影响力较弱
目前漳平市文化产业规模较小,产业载体不强,缺乏龙头文化行业、骨干文化企业和知名文化品牌,集约化水平与发展水平也不高,总体增长水平较低。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偏低,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 比重仅1.2%,且2019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增加值同比负增长18.5%。2015年文化产业普查资料表明,漳平市法人单位数149家,其中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7家规下(限下)法人单位,但无大中型文化企业,总资产超5亿元的文化企业空白,全省总资产超过50亿元的文化企业有3家,营业收入超过50亿元的文化企业有2家,超过5亿元的近百家。到2018年总资产超过5亿元的文化企业仍然没有一家达到,营业收入超5亿元的仍为空白。
2.受宏观经济形势不佳影响,文化企业投入和效益双下降
2020年上半年文化企业产值增长高低落差大。上半年,增长速度倍增的有3家,分别是奇和文化传媒、嘉木秀文化传媒、精恒广告传媒等,增长30%以上有7家,呈现负增长的9家。其中三下企业的法人单位近四分之一处于歇业或转业状态。如漳平独具特色的奇石、农民画文化市场不振,基本处于“有产品没市场”境地。
3.缺乏较完整的产业链及产品延伸能力
漳平市拥有一些优秀手工艺和数量较大的“非遗工艺”,如农民画、奇石收藏爱好者、竹木“工匠”。但把文化资源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的能力不强,缺乏把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的创意设计,缺少集规模化生产、市场营销、宣传于一体的完整成熟的产业链,产业化运作和市场竞争力较弱,产品延伸能力较低,缺少完整的产业链,核心竞争力较弱。
4.合力形成不够,部门的观念没有转变,专业人才队伍缺乏
齐抓共管的合力不足,难以按照目标任务数量科学调度,时序推进。文化科技、文化创意等专业人才匮乏,文化企业的管理者不少是从其他行业转入的,缺乏企业的管理经验和应对文化市场变化的能力。
三、漳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及潜力
优势之一,“四乡”文化品牌及“大陆阿里山”文化品牌已打响。市委、市政府重视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近几年逐步打造红色文化、“四乡”文化、航海文化、奇和洞古人类文化、两岸交流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六大类文化品牌,并通过持续开展主题活动、宣传推介,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优势之二,文化资源日趋市场化。文化资源深度挖掘,已初步打造推向市场,只有推向市场才可以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文化产业必须通过好的思路、规划、政策、机制来保障文化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优势之三,文化最具成长型企业和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引领发展。2019年协为、国联、国珍等三家入选龙岩市“最具成长型企业”,国联被评为福建省文化企业出口重点企业。三家企业实力较强,成长性较好,积极拓展产业,引领文化企业稳定健康发展,起着示范带动作用。
潜力之一,佛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它是漳平市重点打造的文化产业项目,已完成概念性总体规模和可行性报告修编,福建鑫铜工艺一期建成投产,二期正在建设之中,佛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很大,市场需求较旺,未来几年,佛文化产业园将成为漳平文化产业重要的支撑和增长点。
潜力之二,目前漳平市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融入文化元素。例如,建设拱桥龙孝岩漂流、南洋湿地公园、永福花都、漳平花卉展览中心,奇和洞遗址博物馆暨古人类奇和洞旅游文化项目,积极搭建平台,增强发展潜力。
潜力之三,奇石、农民画是漳平市的特色文化,有近百家的奇石文化商店,农民画绘制能手,若通过成立文化集团公司进行融合,抱团发展,也将成为漳平市文化产业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四、推动漳平市文化产业发展的策略
1.科学布局,加大文化资源整合
紧紧围绕“生态漳平.文化胜地”规划目标,充分发挥漳平的地理优势、生态优势、人文优势、后发优势和创意优势,总体规划工业企业文化、名人文化、品牌文化、创意文化、历史文化、旅游文化、闽南文化等七大产业板块,加快文化产业内部各行业间的整合。推动新闻出版、影视、文学、戏剧、旅游、AR、VR等领域的联动策划与系统开发,优化文化资源配置。
2.加大文化产业投资,强化招商向心力
一是做精做优特色产业,深挖文化资源内涵,找准自身优势,进行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探索出可持续的文化资源发展之路;二是政府加大文化经营性投资力度,引进高效益项目,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提升文化品牌项目建设摆在文化产业重要位置。通过有关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投资政策、市场需求、项目规划等方面信息,吸引民间企业家来漳平市投资文化产业;三是进一步巩固提升工艺美术品制造业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如国珍玉雕、国联玩具、协为工艺等骨干企业,通过开发新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增强社会需求,扩大规模。
3.引进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形成发展合力
培养和造就一支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规模宏大的文化人才队伍。加大力度引进和培养文化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通过政策扶持,为人才开发引进提供资金保障,将人才“请进来”。要加强各相关部门之间的联系与配合,一方面,市场监督管理局、经信局、旅游局、文体广新局、统计局、商务局、发改局等部门要对所挂钩文化产业重点调查单位靠前服务,力促企业经营稳中有升,谨防数据大起大落,及时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动态数据。鼓励文化制造业、文化批发零售业和文化服务业的个体经营户转为法人企业,及时纳入文化产业统计;另一方面,定期召开文化产业工作联席会,逐步形成齐抓共管的格局。同时,制定有效的激励和奖惩措施,将文化产业发展考评列入每年度对乡镇和部门经济工作目标考评办法中,通过各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部门和企业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促进漳平市文化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
4.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树立新发展理念,立足漳平文化优势特色,明确目标定位和主要任务、主攻方向,推进“三新”文化产业。要完善体制机制,研究推动具有漳平特色的茶文化休闲旅游、生态文化休闲旅游、延伸工业文化企业产业链等产业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推进文化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国联、国珍、协为等文化企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延伸产业链。激活文化市场如奇石文化市场、农民画、漆画文化主体活力创造力,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要强化创新驱动,加强5G时代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传统文化产业与现代文创融合发展,做大做强具有文化内容的产业。同时,加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对新型文化业态的扶持力度,完善人才培养、使用、引进政策,高质量发展要建立在生产要素、生产力、全要素效率提高上,重点评价产出效益、结构优化、科技创新、开放合作、绿色生态等方面,推进文化产业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