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创新对策探析

2021-01-02

企业改革与管理 2021年22期
关键词:信息化信息管理

李 淼

(北京航天云路有限公司,北京 100144)

自我国实施改革开放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升。随之而来的是消费水平和消费理念的改变。对企业而言,市场销售额对企业经济利润的增加是非常重要的。大数据时代,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因此,有必要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改变传统的企业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合理的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以推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一、大数据时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企业运营管理人员缺乏有效使用大数据的意识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企业越来越认识到市场信息的价值。而对于相当一部分的企业管理人员而言,由于对大数据了解不多,所以对于企业运营管理模式不能很好地运用。在大数据时代,有必要将信息资源进一步汇总,避免其对企业以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在一些企业管理人群中,笔者发现,部分人群甚至不相信大数据信息的真实性,在实际管理中,较少或基本没有使用过大数据。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就是,一些企业管理人员缺乏大数据技术和经验,不能使大数据的功能充分发挥出来。

2.企业大数据分析技术尚不成熟

目前,各行业的信息数据内容比较复杂,而且信息数据呈现多样化的特点。通过对信息数据技术进行分析,其主要环节有三个:收集存储、整理分析、结论。众所周知,互联网技术的更新换代是非常快的,一些新型技术,包括云计算和交互行为技术的出现,为大数据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持。随着商业智能的发展,企业发展与市场行业发展趋势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商业智能可以帮助企业管理进行更科学化和合理化的决策。然而,就大多数企业而言,其商业智能的基本理论知识普遍较缺乏,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于商业智能与大数据之间的关系了解不清楚。所以,这也就导致了很多企业并没有对大数据技术做进一步的研究,很难实现对大数据的合理利用,无法促进大数据的发展。

3.企业运营数据的安全性和时效性需要提升

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庞大的企业信息数据产生是必然的。具体而言,包括客户的基本信息,企业的运营成本和利润信息等。其中,客户信息和企业运营成本等信息是需要保密的,且受到法律所保护。目前,我国已在转卖和侵犯他人的个人隐私权及窃取商业机密方面加大了处罚力度。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功能越来越强大,但还是有一些风险和漏洞存在。所以,对于企业管理而言,在运用各种信息数据时,必须加强对企业商业机密的保护。对于公司的网络,不仅要加强监督工作,还要加强管理工作。对于一些网络病毒的攻击,必须对其安全隐患进行消除。

4.企业运营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及综合能力需要提高

在大数据时代,对于数据信息,不仅需要做好收集整理工作,还需要做好数据信息的分析反馈。在人事管理中,如果还是使用陈旧的人才招聘机制和员工管理制度,则对数据管理和分析人才的要求较低,缺乏这类人才的成长空间,因而也导致了很多企业这部分工作都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

二、大数据时代企业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对策

1.在企业运营管理中充分利用好大数据

(1)致力于大数据平台的构建

企业为了提高运营管理效率,通过搭建大数据平台,可以实现对信息的集成化管理。不仅如此,还可以对信息数据进行深度挖掘,而且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企业运营管理的系统化,最终促进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所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为依托,打造统一化和规范化的管理经营平台,这对于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是非常有帮助的。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从而使各个步骤得以明确,以此实现集中化管理。对于不同业务板块,不仅要针对多个产值数据进行横向分析,还要对其进行纵向分析。通过对项目的生命周期进行动态化管理,最终实现成本效益管理的精细化目标,从而为企业的运营提供更具体的数据信息,帮助企业提高运营管理效率。

(2)致力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

借助大数据,加强智能化分析。具体而言,可以针对场景和数据产品、数据资产等因素进行强化管理。而且,针对这几个部分,需要做好协调工作,使企业的运营管理不仅实现信息化目标,而且能够达到智能化。另外,对于运营的项目和潜在客户,要加强大数据分析,从而帮助企业开发客户,为企业项目运营和业务的实施提供大量真实、可靠的数据信息,促进企业运营管理效率的提高。

(3)利用大数据开展智能分析

利用大数据开展智能化分析,主要是将其应用于信息数据采集、商业价值分析。由此,可以针对企业目前的运营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方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挖掘其商业价值。企业各个方面的运营,需要场景、数据产品和数据资产作为辅助管理。经实践表明,企业运营管理信息化、智能化的提升,可以提高运营管理工作开展的效率和质量。

2.改进管理模式,以信息化促进经营业务规范化

对于企业的各种业务活动,都需要以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为中心。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分析业务模式,对业务进行改进与优化,从而促进其规范化,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中的信息化工作,尤其需要对其中所涉及的业务加强约束、加强管理,帮助业务实施效率和实施效果进行双重提升。另外,为了促进业务的实施效果,需要针对信息进行融合,因为只有信息融合,才可以避免系统与业务之间出现的各种问题。

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的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得到改进与优化,管理模式呈现越来越网络化和扁平化的特征,并且越来越侧重于服务,对客户实行集成化的运营管理。所以,对于企业而言,做好企业管理模式的重组,以及改进业务流程,促进企业内外部资源传输效率的提高,使多种信息资源能够得到共享,这对于企业各个部门之间进行衔接是非常有帮助的。基于此,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企业对运营管理流程加以改进,实现更好的发展。

3.借助运营决策促进信息化数据建设

从整体上看,企业开展的一些业务看似差别非常大,但是从本质上来讲,业务与业务之间存在较大的交叉性。在业务和资金发生流转的过程中,信息和数据也发生了流转,从而导致系统中信息的流转,以使各业务的开展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对于信息,必须加强业务与业务之间的对口衔接工作,促进信息平台的建设,实现对信息的共享功能。

不可否认,信息化的方式,为企业决策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信息传播速度越快,信息所需要的支持也越多。对于企业而言,必须根据自身运营管理的实际状况,做好业务决策,促进企业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事实证明,在某些情况下,企业一个正确的决策,对于企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信息管理手段的合理运用,可以使企业更加便利地获取信息。通过海量的数据,可以挖掘各种有效的数据,从而帮助企业进行项目建设,而所有的这一切工作,都需要数据的支持。所以,企业需要加强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

4.实施业务综合动态管理,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在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企业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风险,对于企业的运营管理而言,也不例外。鉴于此,使用信息手段加强业务综合动态管理,这对于企业在合同、项目进度和收入与利润获取等信息方面是非常有帮助的。企业在参与各个项目活动时,能够获得大量有用的信息,有助于信息系统强化管理。通过企业运营管理,将信息技术渗透其中,借助信息化手段,包括企业管理人员和计划制定人员、财务人员在内的全体人员就可以参与企业运营管理。此外,信息化手段可以帮助企业实现信息高效率共享,针对不同的岗位人员,开放的数据管理权限不同,这样可以确保管理数据的安全性,降低企业运营管理风险。

三、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面临着较大的冲击,同时对企业各项管理而言,也是一次发展机遇。随着企业传统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企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将发生相应的改变。借助大数据的优势,帮助企业进行运营决策,从而使企业在本行业领域内获得较大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信息化信息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
订阅信息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
展会信息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