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特色新闻学课程思政探究
——以郑州大学“新闻发布实务”课程为例

2021-01-02常启云

青年记者 2021年3期
关键词:新闻学思政特色

● 常启云

中国特色新闻学是随着时代发展逐渐形成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下简称“三大体系”)[1],它吸取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核,又建立在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实践中。由于新的媒介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环境的自由性与包容性,大众接收到的信息繁杂,常常陷入“信息困境”中,尤其是学生群体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都深受影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这个过程的实施离不开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改革。

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内涵

2016 年5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指出,包括新闻学在内的十一门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需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此后,我国新闻界开始大力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学。虽然目前还没有形成完全系统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高水平的新闻学理论体系,但在中国特色新闻学学科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话语体系、习近平关于新闻舆论工作重要论述的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

关于中国特色新闻学的内涵目前学界虽然尚未有统一的界定,但关于其内容主要包括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特色新闻学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要立足于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的客观实际,建设起既要立足中国特色又要与世界展开对话、既符合中国实践又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学综合理论体系,等等,已经基本成为学界共识。

此外,党的十九大既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又在文化领域重申“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目标,以期“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因此,诞生于中国革命、建设和发展阶段的中国特色新闻学也与其他哲社学科一道承担着新时代的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使命。

课程思政:中国特色新闻学教学的意识内核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互联网环境的开放性让思想变得更加多元化,西方文化的大量入侵对我国年轻群体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高校教育应该加紧将课程思政的理念融入每门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尤其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意识,让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认同感,树立起强烈的文化自信与制度自信,对国家有责任感。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道路和方向[2],中国特色新闻学教学和课程思政的本质都是要在意识形态领域引领当代青年群体。新闻学是一门与意识形态密切相连的专业,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是我国新闻工作者的预备军,高校推行课程思政走进专业课堂是时代需要。

中国特色新闻学课程思政的总体设计与案例举要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70 余年的发展,中国特色新闻学逐渐构建起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特色新闻学课程思政是从属于“三大体系”中学科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总体设计应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内核来指导教学活动,深入挖掘新闻学专业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采取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方式,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从而达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统一的目标。下面,笔者以“新闻发布实务”课程为例来对此进行阐述。

“新闻发布实务”是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面向该院新闻学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该课程最早设立于2008 年,随着国家新闻发布制度的日益健全和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政务信息传播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课程内容也从最初以应对危机传播为主,强调突发事件下的危机应对变为日常新闻发布与危机发布并重;不仅培养学生新闻发布会的组织能力、危机应对能力,更重点突出准新闻发言人知识、能力、技巧与素养的培养,加大了“模拟新闻发布会”与“模拟新闻发言人”及“模拟危机传播与应对”等实践教学的力度,在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课程思政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建设,做到教育与教学、育才与育人相统一,切实做到了专业知识学习与课程思政的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例如,在介绍“新闻发言人的社会角色”这一知识点时,不仅设定了知识目标——“了解新闻发言人的涵义、新闻发言人的社会角色”和能力目标——“学会分析新闻发言人的社会角色并将其较为熟练地运用于实践中”,还设定了专门的思政目标——培养学生开放的国际视野与爱国主义情怀。在具体授课过程中,课程思政的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环节:

(一)课程导入环节首先播放一些明星新闻发言人图像,在提问学生他们是谁的同时,介绍他们在新闻发言人岗位所做的贡献,教育学生作为一个新闻发言人一定要立场坚定,要有国际视野与爱国情怀。

(二)在介绍完新闻发言人的涵义后,又播放了钟南山、李兰娟等抗疫英雄们的图像,教育学生认识到虽然他们不是制度下的新闻发言人,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行为彰显了一个普通人的时代担当,他们是“行走的新闻发言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塑造着国家的形象,启发学生文明做事,高尚做人。

(三)由于他们都是为大众所知晓的明星级人物,继而提出了追星的话题,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追星”“追什么星”以及“如何追星”,引导学生要学习明星身上的正能量,不仅要追体育明星、娱乐明星、影视明星,还要追科技明星、英雄明星等。

(四)在播放案例视频时,根据视频中的内容再次回应“行走的新闻发言人”的话题,教育学生要用良好的行为举止来向世人彰显我们的大国风范。

中国特色新闻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成效与反思

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课程思政要与专业知识讲授同频共振、同向同力,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政效果。

加强中国特色新闻学的课程思政不仅要在学科设置、师资队伍、人才培养、课程教育及评价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具体到教学环节,还需要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课程思政的体系上下功夫。

第一,教学理念上,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始终是育人与育才相统一,育才当以立德为本,这是人才培养的辩证法。专业课程教学要与专门的思政课程同频共振,同样应该成为育人的主阵地。

第二,教学内容上,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之魂”,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观察、分析和研究一切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各种理论与实践问题,又要突出“中国特色”,始终立足中国实践与中国文化;还要坚持“课以载道”之本,形成专业知识与课程思政协同效应。

第三,良好的教学方法是实现教育理念、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工具与桥梁。专业课也是育人的主阵地,但是专业课毕竟不同于纯粹的思政课,专业课程思政需要在潜移默化中,在知识的讲授与拓展中悄无声息地开展,让学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悄然接受课程思政。因此,需要教师学会挖掘专业知识中的思政要素,或者在拓展专业知识的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结合青年大学生自身特性及他们关注的话题,形成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的课程思政格局。

第四,在课程思政的体系性方面,还需要再认真探索;课程思政的方法上还需要再多样化;在教学评价上也应该将知识技能性评价与道德素养价值观评价相结合,不仅注重终结性评价,更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力争做到评价体系上的多元化。

总之,中国特色新闻学之“中国”并非地域概念,而是学科特色,是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与当代实践、具有全球视野与理论支撑的新闻观念。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深入推进,加强中国特色新闻学建设,注重课程思政,推进建设一流学院、一流学科、一流人才已经时不我待。

猜你喜欢

新闻学思政特色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中医的特色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