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性及措施

2021-01-02中国政法大学翟伟华

区域治理 2021年33期
关键词:经济法利益法律

中国政法大学 翟伟华

经济法在作用于社会层面时,可以调整经济目标、调整经济对象以及调整经济特征,让经济法的价值得以全面展现。在经济法实施过程中,在经济秩序维护、干预经济市场、法律法规体系以及法律实践责任方面充分运用经济法,可以使国家经济环境更加稳定,人民群众利益得以更好保护,全面推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社会整体利益的特点

(一)社会性特点

社会是由众多个体构成,在社会层面上会显示出极大的个体性。个体构成了社会,社会又包括个体,社会整体利益就是个体利益的一种集体体现,因此在整体利益中必然以社会为基础,以时代为脉络,将多个个体的利益以一种紧密的关系凝结在一起,也就是整体利益具备了社会属性。

(二)公共性特点

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共性特征,主要是指在社会层面上,所有具备整体利益的内容,对所有大众提供了一种平等、公共的支持。如社会公共设施、各类法律制度就是一种整体利益的具体呈现,这些公共设施的一个最为典型的特点,就是提供公共共享性服务[1]。基于整体利益,使得这些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内容,代表着绝大多数人的意志,如法律的初衷就是保护多数人利益,限制极少数人的侵权行为。

(三)整体性特点

社会整体利益顾名思义,一个最为基本的特点就是整体性。社会整体是个体的集合,当社会利益可以实现对绝大多数人保护时,这个利益就是适合社会发展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要牺牲个别人的利益。整体性是将多数与个别都涵盖其中,也就是在整体利益中需要全面考虑到社会上每个个体的情况,这种利益是可以让每个个体都可以享受到和获得的。

(四)长期性特点

社会整体利益还具有持续性,也就是需要长期作用于社会各个方面,使得这种利益呈现一种发展适应性。社会整体利益并不是仅仅着眼于眼前利益,而是基于一种发展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层面的利益需求,因此会将整个社会作为这种利益的目标和承载,结合社会经验的总结以及社会发展的预测来提供一种稳定持续的利益保障渠道。

(五)目的性特点

社会整体利益体系的构建,必然是具备了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在维护谁的利益方面,明确了主体是广大的公众,因此这种整体利益可以在实现其价值中,以明确的目的为指导方向。如国家出台的各项经济法律法规,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就是立足于经济层面来保障公众利益不受侵害。

二、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重要性

(一)经济法可以调整经济目标

经济法是国家重要的法律,经济法的颁布主要是为了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保证人民群众在经济活动中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方面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经济法可以依托于法律基础和核心,有效调整经济目标,使得经济目标与社会整体利益趋于一致。经济法作用于整个社会,对社会经济环境起到调整的作用。社会经济环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很多时候这种影响是超出预测的,而且难以进行控制。为了确保社会经济环境稳定发展,就需要一种基于整体利益的调控手段,经济法就是这种手段的重要基础[2]。经济环境运行中出现失灵时,影响到的是整个社会层面,每个个体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干扰,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经济法起保障作用,就会出现个人利益驱使下损害社会整体利益的情况,这种情况就是经济法调控的重要目标,经济法始终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力求实现经济维稳。

(二)经济法可以调整经济对象

经济法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时,需要明确调整和控制的对象。经济法属于一种经济范畴的法律,主要的调控对象也必然与经济相关,如经济市场运行、经济规则等。经济法的宗旨是能够维护社会经济环境处于一种平稳的发展状态,各种经济行为都受到经济法的约束和指导,从而可以通过一种平等公正的市场状态来实现经济目标。国家在社会经济层面上具有较强的干预能力,如针对经济情况进行宏观调控等[3]。如果国家无法实施宏观调控,则意味着经济环境失常,这就需要及时根据经济需求来调整经济对象,如经济规则需要重新被研究和完善,从而可以将经济环境中的失常和畸形关系重新进行调整,使其重归有序性。

(三)经济法可以调整经济特征

经济法在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方面,可以更好地行使法律赋予的权力,对经济特征进行调整[4]。经济特征反映的是社会经济环境的情况,如经济环境体现出来的政策特征、行政特征等,经济法可以基于这些特征的融合,对经济发展进行全面有效地把握,以社会整体利益为核心,维护及平衡各种经济行为的利益合法化。

三、经济法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实施路径

(一)在经济秩序维护中运用经济法

经济法在社会整体利益中的价值不容忽视,在社会实践中需要基于这样一种整体利益需求,积极实施经济法。在经济秩序维护中,可以利用经济法保护合法行为,打击非法行为。如社会普遍关注的垄断问题,如果在一个经济体系中有限的几个经济主体联合起来对经济市场进行操控,那么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就无法得到保障。例如,经济市场当中只有一个商家售卖苹果,那么在销售定价时就没有任何的限制,这对于其他商家以及消费者而言也是极为不公平的。如果增加有限的几个售卖苹果的商家,最初可能会形成一定的竞争,但是长期来看,一旦这有限的几个商家联合定价,仍然会造成价格垄断。但是,经济市场进出足够自由时,更多的售卖苹果的商家可以参与到竞争中,苹果售卖定价就会打破垄断,更多地由市场供需来平衡,这种竞争才更好地体现一种公平性和秩序性[5]。这个例子说明,经济法可以在市场环境中,对于不够公正、不够公平,没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行为进行约束和管控。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必然需要一种持续的活力,也就是让经济环境具有更强的包容性,能够实现经济自由。这里所说的经济自由,不是经济行为不受调控,而是指经济活动需要在经济法框架内来进行,从而使各行各业形成健康积极的竞争关系,实现优胜劣汰的自然经济选择,让能够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价值与价格趋于合理的经济主体留在市场中,更好地维护社会整体利益。

(二)在干预经济市场中运用经济法

经济法可以用于干预经济市场运行,在经济活动中需要在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的同时,关注到一些弱势群体,也就是在经济活动中处于被动地位的群体。这些群体往往对于经济活动没有足够的利益实现能力,经济法则要让这些群体可以在经济竞争中可以与其他经济主体更好地实现平等,如经济法体系中的《食品安全法》就是一种干预市场的典型法律[6]。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保障中,由于消费者处于一种食品安全信息的弱势地位,无法全面准确获知食品安全的真实情况,因此在《食品安全法》中就专门对食品安全危害提出了相应的处罚和赔偿性法律内容,这样可以更好地实现整体利益目标,实现经济环境公平。

(三)在法律法规体系中强化经济法

经济法作为国家法律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需要在法律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将经济法的地位进行明确,同时依据法律体系的整体目标来指导和优化经济法,给经济法的立法和运用提供参考和支持。经济法具有法律的强制性质,在经济法层面上需要立足于社会整体利益这个核心点来补充和调整具体的法律条文[7]。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市场经济形态也在动态地进行改变,这就需要经济法可以不断去适应经济市场变化,这样才有助于经济法调控手段作用的实现。在经济法的立法过程中,需要对比社会整体利益这个标准来解释和评价每一条法律内容,从而在维护整体利益方面具备可执行性。

(四)在法律实践责任中突出经济法

经济法的实施承担了维护社会整体利益这样一个法律责任,在社会实践中需要突出和履行经济法的责任,也就是要全面有效地进行各种经济行为的约束和管理。对于在经济活动中出现的违法行为,必须实施强制性管控,避免经济活动与国家整体利益这个目标出现分歧和偏差。经济法基于经济市场发挥作用,尤其是在行使经济法调控权力时,要根据公平、整体、共享等法律特征来有效分配和践行法律,同时需要基于实践责任做好经济法实施方面的监督防范法律权利滥用等情况[8]。通过经济法实践,还可以形成重要的经济指导,控制过大的经济差距,从整体利益层面来保障利益实现,消除或者减少利益损失。

四、结束语

在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中,经济法对社会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显著的。经济法可以有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确保对社会公众进行公平的保护,同时也会对每个个人进行约束,使经济环境更好地体现出制度性优势。经济法实践方面,需要从整体利益的特征进行分析,掌握和了解经济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可以更好地完善和实施经济法整体利益维护措施。

猜你喜欢

经济法利益法律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配偶短线交易利益返还责任的解释论展开
大数据时代经济法的完善路径探讨
法律讲堂之——管住自己的馋嘴巴
经济法的立法统合:需要与可能
I Love You, Dear China
经济法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作用分析
利益与西瓜
经济法制定与实施的外部性及其内在化探索
让人死亡的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