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边城》为例初探名著阅读的推进策略

2021-01-02徐艳磊

课外语文 2021年33期
关键词:翠翠边城沈从文

徐艳磊

(山东省垦利实验中学,山东 东营 257500)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聪明起来的办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对提升中学生的文学素养的重要作用。然而初中生语文阅读的现状令人担忧,重单篇阅读轻整本阅读,重阅读活动轻阅读课程开发,重知识检测轻方法指导。由此可见,如何引导学生阅读成为老师面对的重要课题,以沈从文的《边城》阅读为例,对名著阅读的推进策略做了几点思考。

一、导读

学生在阅读前,教师需要研究文本,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供有效的阅读方法,把握好阅读的方向和进度。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处。”读书的益处一定是始于兴趣,终于思考。《边城》描绘的20世纪30年代的湘西边陲小镇的爱情故事。故事发生的时间、地域和民族与学生生活产生距离,给学生阅读带来障碍。初中生在阅读时,侧重于阅读曲折的故事情节,忽视对小说思想内涵的探究。《边城》小说情节比较简单,不够吸引读者。所以,为了更快地让学生进入文本,教师需要创设活动和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展示湘西小镇的照片、电影剧照和精彩的电影片段,感受湘西独特风土人情,引发读者的好奇心。

2.介绍作者沈从文的生平经历和趣事,如他小学毕业却成为大学教授。激发学生对作者的好奇心,进而阅读小说。

3.分享教师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如提出问题:“一群善良的人为什么没有好的结局?”激发学生追根溯源的兴趣。

4.出示名人的评论,激发兴趣。例如:汪曾祺对沈从文有过一句评语:“除了鲁迅,还有谁的文学成就比他高呢?”

5.通过所学课文《故乡》引出同为乡土小说的《边城》,或者由陶渊明的“桃花源”引出另一个世外桃源“边城”。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指导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的效率。

阅读方法的指导要遵循文体特点和学生的阅读水平。《边城》这部小说篇幅较短,情节脉络比较清晰,人物关系相对简单,初中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可以完成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的感知。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几种阅读方法。

速读:快速粗略地阅读,了解故事大意。用1—2天的时间速读《边城》,并用200字概括小说内容。

精读:对于学生感兴趣的情节、人物、主题、语言、写法等进行精读和赏析,可采用圈点勾画和做批注的方式写下自己的阅读感受。比如,翠翠和外公的人物形象,可结合情节和细节描写作赏析。

研读:找出阅读中的疑问,带问题去读,搜集沈从文其他作品以及关于他的研究资料,形成自己的探究结果。比如:为什么不设计成大团圆的结局?学生可以就这个问题,展开探究和讨论,将阅读推向高潮。

延读:阅读沈从文的其他作品或者同时期的其他作者文学作品,进行对比阅读,加深对小说思想内涵的理解。例如:将《边城》和《故乡》对比,探究乡土文学的不同类型及特点。

二、助读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主观和客观原因出现阅读障碍,导致阅读陷入困境,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提高阅读效率。

(一)制定阅读反馈机制

没有目标的阅读是无效的,学生阅读要带着目标和任务去读,及时反馈学习感受和疑惑。根据阅读的层次性,自主阅读阶段,笔者给学生制定了5个阅读任务:讲故事、评人物、明情感、析语言、品写法。学生以批注或者读书笔记的形式完成自主阅读任务。综合学生的作业反馈,学生阅读浮于表面,没有深入文本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注重字词句的整理和赏析,忽略对写法和主题思想的深入思考。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引导,让学生再次回归文本,做到“温故而知新”。阅读反馈机制的建立有助于了解学生阅读情况,把握阅读方向和进度,及时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二)展示阅读成果

学生阅读成果的展示是检验学生阅读效率、阅读深度的重要标准。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加自信心;另一方面,展示的过程也是交流的过程,各种观点在这里碰撞,产生火花和共鸣,加深阅读深度,拓宽阅读思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在《边城》的阅读过程中,教师采取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阅读成果。同学们根据阅读感受绘制了《边城》思维导图——《边城之美》。风景美美在青山绿水、白塔渡船、吊脚楼、虎耳草;风俗美美在端午节赛龙舟、中秋月夜的男女对歌;人性美美在翠翠的美丽腼腆、爷爷的淳朴善良、傩送的幽默风趣、天保的慷慨豪爽、乡邻的热情真诚;人情美美在纯洁的爱情、深厚的祖孙情、诚挚的手足情、真诚的邻里情。学生通过展示,锻炼了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确定研究主题

小说展现的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小说的主题也是丰富多样的,学生的阅读视角也是独特的。有的关注到翠翠的爱情故事,有的关注到小说的悲剧意义,有的关注到小说的现实意义,有的关注到小说开放性的结局等等。

根据学生的关注点,教师将全班分为6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探究上面的主题,指导学生通过研读文本、搜集资料、讨论争辩等方法对文本进行深入阅读。在合作探究中,锻炼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大大加深了阅读的深度,扩展了思维的广度。

例如“湘西民俗文化主题”,学生分工合作,整理小说中湘西独特的民俗活动和人文景观,从网络中搜集湘西苗族的传统故事,了解湘西的历史文化,将湘西的民俗与汉族的民俗进行对比,了解过去和现代湘西人民的生活。学生在充分了解湘西的历史和文化的基础上展开对文本的深入探究,进而走进湘西人的心灵。

三、研读

针对学生在阅读中的感受和质疑,制订共同研读的目标。教师确定《边城》的研读目标:一、探寻翠翠的爱情心路,感受人性之美;二、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品味诗意生活中的悲剧意蕴。围绕目标,教师通过朗读法、小组讨论法、分析法、写作训练等方法组织课堂活动。

(一)邂逅一个少女——走进翠翠的内心世界

聚焦第13—15章,结合小说的环境、细节描写和情节发展,探究翠翠的爱情心路历程。

通过环境描写体会人物心情。王国维:“一切景语皆情语。”例如:“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来外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黄昏的热闹烘托了翠翠内心的凄凉和孤独。

小说通过细节描写体会人物心情。例如:语言描写——翠翠的三次哭喊声。第一声:“爷爷,爷爷,你把船拉回来呀!”体现了一个少女内心的孤独、迷茫和无助。第二声:“你不拉回来了吗?”体现了少女因得不到爷爷关怀的委屈和埋怨。第三声:“爷爷,为什么不上来?我要你!”体现了翠翠内心的焦躁和急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描写和标点来反复朗读,感受少女孤独而又渴望爱情的心情。

通过情节发展体会人物心情。莫名而哭(孤独)—父母故事(向往)—梦中听歌(渴望)—得知实情(喜悦、期待)—摘虎耳草(明确)。翠翠的爱情由最初的朦胧逐渐清晰。翠翠的爱情,爱得原始而又自然。这种爱情正是沈从文追求的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二)探究一份悲——探究爱情悲剧的原因

翠翠的爱情以悲剧结尾,爷爷含恨离世,二老离家出走,翠翠孤独地守着渡船,等待着一个未知的结局。故事中没有恶人,可是结局却让人心酸。爱情悲剧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和探究。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从个人性格、人际关系、家庭原因、苗汉文化冲突、社会现实、思想文化等角度进行小组讨论。

教师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以点带面,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生多角度的探索,翠翠的爱情悲剧原因既有人物的性格缺陷——翠翠的保守、被动,爷爷的过于谨慎,也有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不畅——爷爷和翠翠、傩送和翠翠、翠翠和天保、爷爷和两兄弟之间都因为沟通不畅而心生误会和隔阂。同时,苗汉婚姻文化的冲突也是重要原因,苗族主张走马路,主张婚姻自由,汉族主张走车路,主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现代文明开始冲击乡土文明,碾坊与渡船的选择说明“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已经开始侵蚀边城这片净土。但是造成悲剧最重要也最隐秘的根源却是“天命迷信思想”,由于边城保守封闭的环境,人们把自己无法解释的祸患,生硬地与他人的言行联系起来,由此产生一种“顺应天命”的迷信思想,导致人与人之间产生误会和隔阂。

(三)体察一颗心——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沈从文创作《边城》的时间是1933—1934年,他理想中的边城已经面目全非。沈从文为什么要描绘一个已经不存在的“边城”?

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创作动机的资料,帮助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学生将《边城》与《八骏图》《绅士的太太》进行对比阅读,教授们虚伪、懦弱、自私的嘴脸,绅士们淑女们精神的空虚和生活的糜烂无不显示物欲金钱主义,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社会现实。学生通过阅读《长河》题记“即农村社会所保有那点正直素朴人情美,几乎快要消失无余,代替而来的却是近二十年实际社会培养成功的一种唯实唯利庸俗人生观”,了解到《边城》所塑造的纯洁、质朴的民风已经受到现代文明的侵蚀,由此明确作者想通过塑造一个充满真、善、美的理想世界,目的是希望通过《边城》让读者产生“对人生向上的憧憬,对当前一切的怀疑”。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小说的悲剧价值,并且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续写一个梦——写出你心中的理想世界

沈从文的《边城》是他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追忆和向往,“边城”是爱与美的热土,是他心灵的家园。学生个性化阅读后,可根据自己对小说的理解,续写一个结局,并谈谈自己的创作依据和写作意图。

这是个开放式结局,学生根据小说的阅读感受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有的畅想十年后两人相遇,喜结良缘的情境;有人畅想两人各自组建了新的家庭等。通过续写环节,以写促读,让学生与人物对话,与作者对话,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能力,也为学生构建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搭建了一个平台。

四、延读

好的名著阅读不仅能让学生从这部作品中受到良好的教益和熏陶,还应该是点亮学生阅读的一盏灯,让学生的阅读成为活水,源源不断地滋润他们的心田。《边城》的阅读是一个星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生可以以此为突破口,展开更广泛的阅读活动。

(一)主题阅读:乡土小说

《边城》体现了沈从文的乡土情结。乡土文学指的是表述人类普遍的乡村情感,以人类觉醒的文化意识和哲学眼光审视特定乡土历史文化的民族文学形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乡土文学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沈从文的《湘行散记》《长河》、陈忠实的《白鹿原》、韩少功的《马桥词典》等。

(二)对比阅读:《边城》和《故乡》

乡土文学从新文学形成之初就出现并形成了两种叙事传统: 一是鲁迅所开创的写实的乡土叙事传统,二是废名、沈从文等人所代表的浪漫的乡土叙事传统。教师可以选取沈从文的《边城》和鲁迅的《故乡》作对比阅读。沈从文的《边城》给人们描绘的是一个温情的世外桃源,充满了人性的光辉。鲁迅《故乡》给人们展示了一个冷漠的悲惨世界,像一潭死水。如果说鲁迅在新文化运动中推倒了传统文化绚丽堂皇的宫殿,留下一片废墟,沈从文便从中拾取砖块,建造了一座庙宇,那里供奉着爱与美的化身——美好的人性。

综上所述,整本书阅读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提升名著阅读素养,更新阅读教育理念,开拓阅读教学的新路径,真正有效地引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会读书,让名著滋养学生的心灵。

猜你喜欢

翠翠边城沈从文
边城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翠翠的心事
初遇二老傩送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
沈从文小说开头艺术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