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乡市优质麦生产配套技术推广意见

2021-01-02楚振嵩张艳敏

种业导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苗情新乡市有机肥

楚振嵩,张艳敏

(1.新乡市农业农村局,河南 新乡 453003; 2.新乡市卫滨区农业农村局,河南 新乡 453000)

小麦是新乡市最具优势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33.3万hm2以上,产量稳定在25亿kg以上。早在20世纪70年代,新乡就以小麦高产闻名全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市场需求,提高小麦生产效益,新乡市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大力发展优质小麦生产[1]。近年来,为推动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新乡市优质小麦发展,促进小麦产业升级,提升新乡小麦品牌效应,助力乡村振兴,特制定了优质麦生产配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意见,具体如下。

1 新乡市优质麦生产配套技术推广指导思想

立足节种、节水、节肥、节药,以绿色、优质、高效为目标,以标准化生产为主线,以试验田、攻关田、示范田“三田”建设为抓手,以技术集成配套为重点,创新农技推广模式,普及绿色、节本、增效技术,紧紧围绕化肥减量增效工作核心,牢固树立“增产施肥、优化施肥、经济施肥、环保施肥”理念,以推广配方肥料为载体,因地制宜,稳氮、控磷、减钾、补微、增施有机肥;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深化农企合作,大力推进小麦优质化生产,促进全市小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2 新乡市优质麦生产配套技术推广目标任务

全市各县(市、区)均建设小麦优质化生产示范方,设立高产攻关田及优质小麦品种展示田,示范方产量较周边同品种地块增产5%以上,攻关田产量较周边同品种地块增产10%以上。各县(市、区)根据生产实际积极开展配套栽培技术研究1~2项,集成优质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标准化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1套。每个县(市)区每年重点扶持粮食生产新型主体1家,全市辐射带动0.67万hm2以上。开展技术培训,重点推广优质麦规范化播种、适时冬灌、春季氮肥后移等应变管理实用技术,完善苗情监测体系,建设、完善小麦不同生产类型区固定苗情监测点,及时发布苗情动态报告。全面推广配方施肥技术在小麦上推广32万hm2以上,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玉米秸秆还田率达到85%以上,机械施肥占种植面积的40%以上,肥料利用率稳步提高。

3 新乡市优质麦生产配套技术措施

3.1 指导品种利用

结合当地实际,认真分析辖区内小麦种植情况,因地制宜制定当地品种布局意见,结合市场需求,科学指导当地品种利用,防止农民“病急乱投医”、私自引进高风险品种而造成损失。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等各种宣传工具,向广大农民群众推介优良品种,使其全面了解当地适播品种特性与栽培措施,充分挖掘良种增产潜力,提高当地小麦生产水平[2]。

3.2 狠抓规范播种

在选择优良品种、精细整地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规范化播种技术。

3.2.1 足墒下种 立足抗旱抗涝两手准备,适时种好小麦。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造墒,若遇阴雨内涝应及时排水,力争适墒播种。

3.2.2 适期播种 半冬性品种最适播期为10月8—15日,稻茬撒播麦田在收稻前7~10 d排水后撒播,时间不宜过早。

3.2.3 适量播种 适播期内,半冬性品种播量不超过150 kg/hm2。稻茬撒播麦田,播量以225 kg/hm2左右为宜。同时,要考虑秸秆还田质量、整地质量、播期早晚等因素,适当增减播量。

3.2.4 农机农艺融合 根据下茬作物规划,选用不同型号小麦播种机播种,播深3~5 cm,做到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深浅一致。推广宽幅窄行播种方式,示范立体匀播技术,争取小麦出苗均匀。

3.3 抓好苗情监测

搞好小麦苗情定点监测,实时把握苗情动态,是指导群众搞好麦田管理的基础。进一步完善不同小麦生产类型区苗情监测点,固定地点、固定品种、固定人员,对小麦苗期、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苗情实现动态监测和调查,并及时汇总分析,及时上报数据,为农业生产服务提供决策和依据。

3.4 制订施肥、浇水技术方案

根据各地麦田不同肥力状况以及强筋小麦需氮量大,中后期吸收氮素能力强、氮素转化快的特点,按照无公害强筋小麦施肥技术规程(DB 4107/T174—2014)规范生产管理,以“稳氮、控磷、减钾”为减肥增效技术核心,提出优质强筋小麦测土配方施肥原则:以地定产、以产定氮,因缺补缺,增施有机肥;以土壤磷、钾分级指标确定磷、钾肥用量;实行前氮后移,分期追肥;后期补施叶面肥。及时监测土壤墒情,做到足墒播种,浇好冬灌水、返青水、拔节水,慎浇麦黄水。

4 新乡市优质麦生产配套技术推广工作措施

4.1 开展技术研究

为切实解决小麦高产不优质、优质不高产的技术难题,要广泛开展优质小麦高产高效保优栽培试验研究。开展优质小麦品种播期、播量、强筋小麦品种筛选、强筋小麦立体匀播、优质小麦施肥技术等试验研究。依据近年来的试验结果,进一步完善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小麦标准化、优质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3]。

4.2 开展攻关示范

依托绿色高质高效、基层农技推广补助等项目,应用集成配套增产技术,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建立优质麦高产高效标准化生产66.7 hm2示范方,每个示范方内建设1块面积1 333.4~3 333.5 m2的高产攻关田。麦收前,每个示范方至少组织1次田间观摩,营造学科技、用科技的良好氛围,扩大示范效应,带动均衡增产增效。

4.3 强化技术指导

充分利用现代媒体,通过电视讲座、印发资料、现场指导、短信、微信、“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形式,在麦播、麦田冬春季管理、中后期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时节,把各项技术落实到户到田,切实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尤其要提升66.7 hm2示范方科技含量,确保小麦品质一致性。以高产示范为契机,加强与新型粮食生产主体的联系,把新型粮食生产主体作为服务重点,打造农业供给侧改革新亮点。充分了解新型粮食生产主体的技术需求,推进“一对一”服务模式。

4.4 提高耕地质量

新乡市部分麦田存在着耕层薄、犁底层厚、有机质含量低等影响小麦生长和优质的障碍因素。生产中要注重增施有机肥和深耕两大关键措施,打造小麦优质化生产的良好土壤条件。

4.4.1 增施有机肥,秸秆全量还田,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 各地要广辟肥源,努力增加与提升有机肥的数量和质量,力争优质麦攻关田施有机肥45 m3/hm2以上,示范田施有机肥30 m3/hm2以上。要加大秸秆直接还田力度,继续实施秸秆禁烧工作,各地玉米秸秆还田率要达到85%以上。玉米秸秆还田要注意适量增施氮肥,推广施用快速腐熟剂。结合深耕,翻压深度要达到15 cm以上,有利于秸秆腐烂,确保根系下扎不悬空。

4.4.2 深耕耙实,培育壮田,提高优质麦抗逆性 深耕是促进小麦增产的有效措施,连续3 a旋耕及土质黏重的地块要结合玉米秸秆还田实行深耕,耕深在23 cm以上,以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养分供应和协调水、肥、气、热的能力,增强小麦的抗逆能力。各地要广泛宣传,营造浓厚气氛,使深耕转变为农民抗灾稳产的自觉措施。全市每年深耕面积达到10 万 hm2以上。

4.5 推进技术服务产业化、社会化

4.5.1 做好养分与墒情监测 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监测网、墒情监测网,麦播前做好常规土壤养分监测与施肥意见发布工作,在小麦播前、返青—拔节、抽穗—灌浆等关键时期进行墒情、旱情监测与信息发布工作。

4.5.2 深化配方施肥社会化服务 各地要及时发布优质化施肥信息与肥料配方,完善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深化农企合作,引导肥料生产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配方肥生产、供应和推广服务,提供、生产适合本地不同区域农田的配方肥,建设标准化配方肥经销服务网点,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查询和现场混配服务,为优质小麦生产提供配方肥“套餐”。

4.5.3 推进肥料减量化、融合化发展 因地制宜推广化肥机械深施、机械追肥等技术,推广缓控释肥、生物肥料、商品有机肥等新型肥料及叶面施肥技术。特别要结合近年各地各类节水灌溉设施快速发展的现状,试验、推广水肥一体化等精准施肥技术,降低施肥劳动强度,提高肥料利用率,达到减量增效的目标。

4.6 借力相关项目示范带动

整合项目资金、技术,抓好示范样板。针对优质麦生产基地实行个性化服务,全程技术指导。全市的技术推广项目对重点地区进行项目倾斜,实行全方位一条龙服务。

4.7 强化农资市场监管

在麦播备肥关键时期,重点对市场上销售的农资进行质量监督抽查;加大对生产企业的监管与指导力度,建立质量追溯管理制度,同时要利用多种媒体向农民宣传真假农资的识别知识,防止假冒伪劣产品坑农害农,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

4.8 落实工作责任

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科学制订方案,整合项目资金,责任到人、到户、到地块、到示范方,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实施。

猜你喜欢

苗情新乡市有机肥
有机肥的有机质含量并非越高越好
抢抓早春麦田管理 力促苗情转化升级 农业农村部冬小麦“科技壮苗”专家组来晋开展巡回技术指导
施用生物有机肥对农作物产量和肥料投入影响的研究
新乡市关工委慰问 凤泉区优秀基层“五老”代表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新乡市知识产权局行政诉讼案再审胜诉
影响北方春玉米苗情的因素分析及相关措施
基施沼肥对小麦冬前苗情及产量影响试验
2016年广西蔗区甘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新乡市中学生体育锻炼参与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