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作文会“说话”吗?
——谈学生作文“描写力”训练
2021-01-02张雪芬
张雪芬
(江苏省吴江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爱德校区,江苏 苏州 215000)
小学生写作文,讲究字数,为“字数”烦恼的学生,他作文里的人几乎不会“说话”。有的全哑,有的“半哑”,有的说得不合适,有的说得太啰唆,也有为了写点说话句说了“假话”的。写作文时,要真正学会说话,就要进行“描写力”训练。
一、 学会开口说话
写作文时,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想说就要说。
“一个课间,搞笑大王小薛又缠着吴迪了,他拉着吴迪,在他身边乞讨,吴迪头都大了……”
这是小蔡写的《薛乞丐》,事例有趣,但是得了学生作文里常见的“哑巴病”,小作者虽然目睹了整个过程,但是没有写出“乞讨”的过程。讲评时,我请小蔡讲述了当时的经过,再请同学们写下来交流。
寓文写的部分内容:
只见薛辰星冲着吴迪“啊!”地大叫起来:“给钱!给钱!一共一百万!”他在地板上滚来滚去,抱着头龇牙咧嘴,不等吴迪回答,又大叫:“吴迪,你不给钱,我就与你势不两立!”
“又来这一套!”吴迪气呼呼地冲他大喊,“你打不打篮球?不打别过来!”
薛乞丐紧紧地抱着吴迪的腿,笑嘻嘻地说:“给钱,给钱,给一百万就玩!”
……
经过点拨,小作者能紧紧抓住“乞讨”展开描写,人物开口说了话,提示语句生动,一个搞笑大王活灵活现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样的教学,往往能看到学生表达能力的明显提升。
42期小报上, 小钱同学的作文也给了笔者这样的触动,她写的是在做值日时,一位男同学和组长之间发生的事,事件本身很小,故事表达非常完整,含义深刻,可惜的是她的文章里竟然只有组长说了一句话,如果人物能开口说话,表现出争执的场面,人物的形象不是更加丰满吗?笔者决定这期小报就以此作为训练点,同学们听了那天的值日生们讲述了当时的情景,第二节课,同学们进行修改,结束后他们都发现自己的文章比钱同学的文章多出了将近一倍的字,让人物开口说话的好处显而易见。
要养成这样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利用一切契机进行训练,学会开口说话的意识渐渐地加强,直到在学生脑子里扎根,学生作文的描写力才会形成。仔细读过每一篇作文,笔者看到了每一位同学的成长。
二、说话形式要丰富
(一)写好表示“说”的字、词
说话句的精彩之处在于提示语,但是学生对于提示语的描写能力往往不够,比如只会写“说”这个字。其实表示“说”的词语特别丰富,如一个字的“喝、叫、喊、念……”,两个字的“欢呼、斥责、批评、讲述……”,四字词的“滔滔不绝、出口成章、口若悬河……”。笔者马上进行现场训练,请学生用自己积累的一个词语说一个说话句,一个接一个,大家不亦乐乎。接下去,笔者还要求抄写这些词语,并检查背诵,引导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作文讲评时进行点评、表扬,以此促进学生说话句的描写能力。
(二)写好精彩的提示语
精彩的说话句更重要的是写好提示语。提示语的生动在于不单可以听到“声音”,还能“看”到描写对象的动作、表情、心理等,说话句丰富了,人物就立体、形象、有个性了。
提示语的几种形式的认识和练写,从看图写说话句、段,到一篇习作,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到了22期小报,笔者发现很多人物都会说话了,而且说话能力很强, 提示语的位置也能根据故事情节有多样的变化。美中不足的是提示语表达上不够丰富,笔者决定训练就围绕此展开。为了让学生一眼看出这些说话句的不足,笔者挑了几句出示在PPT上,另外再出示了一句提示语丰富的句子,读过几遍后,聪明的孩子们都发现了其他几句的不足之处:当时是生气还是害怕?是在斥责别人还是表扬别人?心情是紧张还是镇定?人物形象不明确、个性不鲜明,这样的提示语当然是不合格的。笔者要求学生们改改这些句子,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较弱,笔者带领着学生一句一句地改写,通过改写,学生发现人物是生气的、是温和的,是活泼的、是胆小的……慢工出细活,细活里有精彩,精彩中看出来人物形象和个性。
(三)写出提示语形式的“微妙”
说话句的奥秘总也探究不完。如果教师不作讲评指导,也许绝大部分学生只是习惯性地把提示语放在说话内容的前面,一旦形成习惯,他的作文就会枯燥不生动。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指导训练也是必需的。
说话句的构成一般由“说的话”和“谁说的”组成,“谁说的”就是“提示语”。这样的组合一般有4种形式: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中间,提示语在后面,也有不用提示语的时候。提示语在前的形式学生特别喜欢用,不该这样用的时候他也用,究其原因,往往是因为没有考虑人物情感。笔者在讲评时,会根据学生作文,通过分析、训练,让学生知道提示语在前面是弱化说话内容,强调人物的动作、表情的;提示语在中间,是强调人物说的前半句话;提示语在后面的,是强调说话内容的,因为这些说的话特别重要;省略提示语是说话太急了,来不及关注动作、表情了。只有教师在教学中有这样的意识,学生才能学会抓住这些微妙之处,写好提示语。笔者在作文讲评时会训练,也会利用教材进行分析、训练,同时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总之,找到合适的时机进行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三、 学会说真话
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故事,开心的、烦恼的、忧伤的、气愤的,这样的情绪很真实。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在习作时会胡编乱造,不说真话,久而久之,写作文就少了“心”。
作文讲评课,一定是欢声笑语或硝烟弥漫。课上,男生们一个劲儿地说女生的“不是”,女生也罗列了一大堆男生的“罪状”……这时,笔者顺势请学生马上提笔,开始纸上“作战”。
高年级的孩子敏感、细腻,班级生活表面看着风平浪静的时候,其实也是暗潮翻涌,精彩、有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及时说出来、写出来,这样的故事也是最动情的。
他们的创作欲望和灵感都是来自班级生活,故事真实地发生,为学生的主观意识的张扬提供了契机,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的确,在后来的周报里,不乏这样精彩的故事。
学会说真话,不但事情要真,情感也要真。在作文时要表达出真情实感,不虚伪不做作,真诚地面对读者。
笔者根据学生心理特点,设计了一次“美食诱惑”习作训练。
课堂上,笔者把一个盒子放在讲台,再告知学生里面是自己做的小蛋糕。几分钟后,“现在老师要把蛋糕送给5位同学,请闭上眼睛,老师会悄悄放你桌上的,敬请期待!”笔者拿着盒子,在教室里来回走了多次…… “好啦,现在睁开眼睛!”“哇!我有!”“我也有!”他们都快从座位蹦起来了,其他同学眼睛直勾勾地盯着,羡慕?失落?有的更是演起了苦情戏:“行行好,施舍点吧!” “请迅速写下你刚才的心路历程,写完了老师奖励每人一块。”学生们低下头开始奋笔疾书,不到一节课的时间,已经写了满满的几页。
比如小琪写的:“今天能吃到老师的饼干?老师今天怎么大发善心了?我来了个鲤鱼打挺,立马脱离了‘死尸’状态,环顾四周,发现大家都在蠢蠢欲动。” 如此训练,学生们定会热情高涨,这样的语言随性、真实、有趣,透过他们的文字能看到学生的“真实”,这样的文字也更加有情有味。
说真心话,写真心话,找到自我,写出自我,这才是写作的最佳状态。
四、学会用慢镜头描写
写人、写动物、写事都需要一定的表现力让描写对象活起来,想要让描写对象活起来需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动作、描写变化,就像镜头带着观者去“看”一样。在影视剧里,慢镜头是最能够细致体现拍摄对象特征、渲染气氛的方式之一,因为在慢镜头里,人、物、事的变化清晰且明确,分解又连贯,学生写作文时可以借鉴。比如:在训练学生写人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份提前拍摄好的“××教师从门口走到讲台”的视频。视频中,××教师从门口走到讲台准备开始上课的过程中做了一系列动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观察并将发现说出来。必要时,教师可0.75倍速、0.5倍速、0.25倍速播放视频,用慢镜头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并将观察结果逐条记录下来,最终结果汇总、串联后呈现在作文中。除了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境外,教师还可以将其他来源的人物、动物、场景视频搬到课堂上,慢速播放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并引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结果写成作文。多次训练后,学生习惯于按照观察顺序、动作发生顺序来描写。此后,教师还可以撤掉视频内容,要求学生对某人、某动物、某事进行观察和描写,促使学生用自己的眼睛来代替慢镜头,分解人、物、事的发展过程,发现其中的细节并完成具体的描写。比如:科学课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学生观察教师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到了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刚刚在科学课上观察到的事物发展过程写下来。“老师先……后……再……接着……的情况出现了,和平时不一样的是……过了一段时间……开始变得……越来越……最后,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从最初的操作到现象的发生,现象特征的变化,再到最后的现象变化结束,一套完整的实验观察就描写完成了。学生进行这样详细到细节的慢镜头式描写,能够带领读作文的人身临其境,仿佛与学生一起观察了一场演示实验,这就是作文描写的成功结果。除了观察教师、同学等其他人以外,观察自己、观察自己与他人的联系也是作文写作的重要途径之一,是生动展示人物内心的训练过程。一个人看其他人总是隔着一段距离,人类的思想、情感可以共鸣却难以完全共通。但人看自己却是清晰且明了的,做了什么样的动作,出于怎样的动机,造成了怎样的结果,感受是什么,都可以放在作文中去描写。而剖析自己的过程又与慢镜头回放有何区别,只不过这个“镜头”不是具体的,而是无形的,深深埋藏在每一个人的内心当中。
五、学会用表情描写
小学生写作文时多些自己的内心,写自己看见的、听见的、感受到的。但是写其他人却不能直接描写对方的内心世界,因为人看不见其他人的内心活动。那么,在描写其他人时除了描写对方的一举一动外,还有什么能够描写吗?有什么能够代替内心活动描写吗?那就是表情描写。都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眉毛、嘴巴等五官组成的表情是表现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渠道。在描写他人时,缺少表情就会使得描写的对象呆板、僵硬、不生动,有了表情描写后描写的对象才是活生生的。比如:“他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和“他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们”,加上“半张着嘴”这一个表情,就让描写对象的惊讶迅速生动了起来。再比如:“他听了这些,非常惊讶”和“他听了这些,惊得眉毛都要飞出去了”,加上眉毛这个表情描写,直接让描写对象的惊讶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课文中寻找表情描写,看一看优秀的文学家们都是如何应用表情描写的。然后组织学生进行模仿描写,描写一个人哭、笑、开心、生气的不同表情。学过表情描写后,学生就不能再在作文中简单写一个人“哭了”“笑了”“生气了”,而是要细致描写出表情,描写出表情的变化来代替情绪。但同时,学生也要了解到在进行表情描写时不能将五官都写进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结果就是乱,表情描写应当有重点。眼睛、眉毛、嘴巴、牙齿、眼泪等挑其中一两个进行详细描写就可以了,能够生动体现描写对象的特征。在描写表情时,学生可以更多应用带有表情的成语和词语,比如炯炯有神、目瞪口呆、朗声大笑等,不同的词语代表不同程度的表情,代表不同程度的情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表现人物的情绪。同时在描写他人的表情时,学生可以同时写看到对方表情时自己的感想,比如“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看到他抿紧的嘴唇,我知道他……这让我很难过”。想要锻炼学生的表情描写能力,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案例,让学生对其中的表情描写进行改写,从中发现更好的描写方式和方法。经过几次尝试后,学生会发现,在对话前后的人物描写中加入表情描写、动作描写,能够让描写更加生动,不仅能够充分展示人物的独特性,也更能展示自己对于人物的看法和感受,通过文字与读者建立共鸣,准确传递自己想要传递的情感、思想,这也是文学家们、经典名著能够穿越时空对更多读者产生影响的原因。
你的作文会“说话”吗?语言“活”了,人物才会“活 ”,作文才会生动、有活力,细节活了,描写的对象才会动起来,作文才对读者有吸引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就是最好的证明,也是笔者最期待的结果,对这方面的描写力训练势在必行。小学生需要掌握的描写包括动作细节、表情、语言等等多个方面,描写目的是呈现更生动的人物和事物,这也是描写力训练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