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提升特殊儿童语文素养的策略研究

2021-01-02

课外语文 2021年30期
关键词:儿童素养评价

俞 平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特殊教育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融合教育是特殊儿童和普通儿童放在同一间教室学习,它强调的是给特殊儿童提供正常的教育环境,和普通儿童享受同等的教育,它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形式。语文素养是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和核心理念,基本的语文素养是特殊儿童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础。提升特殊儿童语文素养是推动融合教育进程的需要。

在各地推进融合教育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被安置在普通学校和正常孩子接受同等的教育。那么如何提升普通学校特殊儿童的教学质量呢?以提高特殊儿童语文素养为例,笔者认为,教师要对特殊儿童进行充分评估,了解特殊儿童的残障类型、残疾程度等, 并对其语文学习的水平进行有效评估, 从识字、写字、表达等方面分析特殊儿童的语文能力,采用适合的教学,切实提高特殊儿童语文素养。

一、目标分层,激发特殊儿童语文学习兴趣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提出,“学校应全面推进个别化教育,为每个智力残疾学生制订和实施个别化教育计划”。在普通小学进行融合教育的特殊儿童,教师同样要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学习特点,制定好个别化教学计划。每节课上课时,要确立适合特殊儿童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

比如,教学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找春天》这一课时,普通学生要达成的目标是: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积累词语;会写课文中的9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而对于班级的特殊学生来说,认读全部的生字词可能有困难,可以根据特殊儿童认知特点,有选择性地认读“杏花”“桃花”“柳树”等词语。关于课文的朗读,可根据特殊儿童特点有选择地跟读课文句子。教学过程中根据特殊儿童实际情况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可以帮助融合教育的特殊儿童分解教学难点,更好地激发特殊儿童学习的兴趣。

二、内容重构,贴近特殊儿童语文生活实际

语文教学中,选择教学内容时,教师不能拘泥于教材,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已有知识积累有创造性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造和加工,有选择性地确定每堂课的教学内容,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对于班级的特殊儿童来说,由于生理上的缺陷,感知能力会变得迟缓而狭窄,对事物的区分能力很薄弱,知识的迁移能力也差,记忆力和注意力水平大大低于常人。教师在选择语文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特殊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对其语文知识和能力做充分的评估,找准特殊儿童语文能力的“最近发展区”。根据特殊儿童的实际情况,教师要灵活运用教材,必要时对教材进行删减、补充、重组等,选择学习内容要贴近特殊儿童生活实际,以切实提高特殊儿童学习语文的效率。

还是以统编教材二下《找春天》为例,这么长的课文内容,对正常孩子来说,朗读背诵不会有困难,而对于发育迟缓,语言能力发展缓慢的特殊儿童来说,朗读词语都存在困难,更不要说背诵这么长的课文了。因此,教学本课时,老师可以把《找春天》内容进行调整,把长长的课文内容改编成简短的诗歌:春天来了!春天来了!她在柳枝上荡秋千;她在风筝尾巴上摇哇摇;她在喜鹊、杜鹃嘴里叫;她在桃花、杏花枝头笑……这样重构内容之后,更贴近特殊儿童语文生活实际,学习难度会减少很多。

基于特殊儿童的思维特性:缺乏分析、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认知停留在直观形象阶段。因此,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地贴近实际生活,让特殊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社会有一个更加生活化、直观化、情趣化的认知。如三年级语文教材中有一个语言训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其中有四幅配图:穿衣、穿鞋、洗脸、刷牙;还有一首儿歌配乐:“小猫叫,咪咪咪,叫我把脸洗一洗;小鸭叫,嘎嘎嘎,叫我早晚要刷牙。”教材内容设置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要引导学生去了解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事情?第二,大家从儿歌中听到了什么?针对第一个问题,我采用了时间操作的方法,将教学场景设置在宿舍中,这样既可以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教学氛围,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动手操作,将课本上的知识和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另外,针对第二个问题,我考虑到这首儿歌本身就带有童话色彩,所以我制作了相应的动物头饰带到了课堂上,戴上头饰进入儿歌角色中,大大激发了特殊儿童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同时我也将这些头饰分发给同学们,鼓励同学们模仿不同的动物,让特殊儿童的听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日常教学的过程中,只有将实际生活与语文教学本身联系起来,特殊儿童才能真正地融入其中,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领悟其中的道理,这也是基于特殊儿童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

三、手段灵活,克服特殊儿童语文学习障碍

语文课程倡导的是感知、体验、参与的学习方式。在普通小学就读的特殊儿童一般认知水平较差,接受新鲜事物较慢而且容易遗忘,加上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采用何种教学手段与方法非常重要。在教学中,为了帮助特殊儿童更投入学习,教师可以采取“小步骤多循环”的教学法,选择集体教学与个别化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设计实践操作、模仿学习、多感官参与学习、反复练习、同伴互助的学习策略。另外,为了充分调动特殊儿童学习语文的积极性,课堂上,老师可以创设情境游戏、语文实践活动等,引导特殊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克服学习障碍。

比如,学习《找春天》这篇课文时,除了运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认识春天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还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公园走一走,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手摸一摸。对特殊儿童来说,走入真实的生活场景,进行全方面感知,远比看图片学习更有效。

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对最终的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需要熟悉教材内容,同时还应当了解教材延伸内容,确保教学方法的灵活多变性。特殊儿童由于智力和身心与常人存在区别,所以他们所需要的训练、帮扶的程度自然也会有所不同,这样导致课堂教学内容难度大、教学进度不一、学生接受困难等情况比较常见,这些问题也对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当做到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供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如四年级语文课《雪地里的小画家》,其中有两个重要段落:路路去传达室陈爷爷那很不礼貌地借锤子,遭到了陈爷爷的拒绝;文文带路路很有礼貌地去传达室陈爷爷那借锤子,借到了锤子。在教授这两部分时,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的方式,让学生轮流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朗读,品味其中的意思。可是进行两轮之后,我发现学生无法带感情朗读,而且声音也越来越小,让学生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特征自然也就无从谈起。基于此,我立即改变了教学策略:穿上了提前准备好的衣服,当上了陈爷爷。学生看到我这样的打扮立刻来了兴致。我和学生一起配合朗诵,并引导学生去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几轮配合朗诵之后,我发现效果非常好。这也让我认识到特殊儿童虽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缺陷,但不是不可以弥补的,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心和智慧,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鼓励并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和学生一起成长、进步,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改善教学质量,并为特殊儿童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评价多样,树立特殊儿童语文学习自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普通小学就读的特殊儿童,由于接受新知普遍比同龄人慢,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缺乏自信,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久而久之,他们学习会变得被动,对学习任务的完成困难也越来越大。这时,如果教师不及时给予关注,进行正向引导和评价,特殊儿童学习障碍会越来越严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适当地运用评价激励手段,可以有效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对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教师,眼中不能只有优秀学生,更要看到特殊儿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以一种愉悦的情绪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一般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口头评价的方式,如:你读得真棒!这个问题你回答得真好!类似于这样的评价语言可以大大激发特殊儿童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帮助特殊儿童建立学习的自信。书面评价也是教育教学中评价的一种重要方式。如:作业本中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一颗鲜红的五角星,一个简单的“优秀”“真棒”“进步”等,都可以激励特殊儿童不断进步。还有其他的评价载体,低年级可以用小红花、奖状、奖品等等,也同样可以激励学生。比如曾经带过的班级,有位特殊儿童,接受新知识能力慢,但是很爱劳动,每次学习上有进步,我就奖励他当值日组长。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效果也很好。

语文课堂教学,作业和练习必不可少,但考虑到学生自身心智水平存在差异,所以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作业和训练的难度进行分组设置,并进行分组评价。如在学习《咏鹅》时,我把学生分成了ABC三组,不同组别学习任务不同:A组的任务是背诵全文,并学会如何书写“白”字;B组的任务是跟读全文;C组的任务是分辨出哪种动物是鹅。调查研究表明:每个人都有被尊重、被需求、被赏识的需求,只有当人处于一个良好的心境和积极情况的状态下,才能彻底激发潜能。对于特殊儿童,教师要做的就是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借助差异化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分组评价中,A组可以用“你真聪明,遇到每个问题都爱动脑筋,积极完成任务”;B组可以用“这次读完这么多字,你的进步非常大!期待你下次能读出更多字”;C组可以用“你竟然这么快就能认出哪个是鹅,太棒了!希望下次你能带老师认识更多动物”。相信在老师的鼓励和支持下,学生的自信心一定会大大提升,积极参与语文课堂教学也就水到渠成。

五、结语

在教学中,面对特殊儿童这群折翼的天使,我们要做到意识先行,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在观念上与他们深度融合。将融合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从语文教学目标的分层、内容的重构、方法手段的选择、评价的运用等方面去探索,切实提高特殊儿童的语文素养。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同时还要保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将实际生活场景融入日常教学中,调动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的积极性。作为特殊教育的语文教师,我自感责任重大,但在前进的过程中,只要我们特殊教育的辛勤的园丁们伸出我们的爱的手臂去呵护他们,他们一定会和正常的孩子们一起到达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欢

儿童素养评价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留守儿童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