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政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21-01-02

课外语文 2021年30期
关键词:劳动思政理念

韩 燕

(乌鲁木齐市第十二小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随着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发展,很多创新的教学思想开始应用到教学中,思政教育理念也属于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核心内容就是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以及品行进行培养。此外,语文本就属于一种语言性学科,落实思政教育理念,对于深化语文知识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素养有较大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较大,无法将思政教学理念贯彻其中,一是被传统教学观念所影响,不愿意创新,二是不能将思政理念与语文课堂有效结合,进而无法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使思政教育理念可以融入到小学语文课堂中。

一、小学语文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曾发表了重要的讲话,最为主要的内容就是强调思政课程不可替代的地位。要求学校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思政教育,对办好思政教育充满信心,一方面来说,要构建高素质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另一方要将思政教育与其他各科进行融合,将其他课程的育人功能发挥出来,让思政与其他课程形成协同效果,共同前行。在小学的众多课程中,语文学科是进行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语文知识中本身就蕴含了较多的思政教育内容,在教学中对思政教育知识进行有效挖掘并利用,不仅可以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还能提高语文课程的育人效果,助推立德树人目标的落实。

但是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即使素质教育已经渐渐在小学教学中渗透,还是有一部分教师在教学时比较看重功利,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上,通常有许多老师都会忽略思政教育理念的渗透。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三观的关键阶段,教师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其良好的品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在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有提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贯穿到整个教学中。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要改变教学理念,端正自身的态度,积极进行创新,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思政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挖掘语文教材,找到思政教育元素

为了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教师需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在各个学科的课堂上有效渗透思政教育理念,明确清晰的教育方向,促进国家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教材融入思政教育,认真分析教材中的课文内容,并将教学内容与思想政治进行合理连接,引导学生共同摸索,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知识的同时领略思政教育的内涵。小学阶段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关于思想政治的内容,如:《全神贯注》中作者对罗丹的详细描写,体现了罗丹对工作和艺术的热爱,渗透了“敬业”观念;《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中处处渗透着作者的爱国情怀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桥》中体现了老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伟大革命精神;等等。教师应不断挖掘出教材中的思政教育元素,以此为着手点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行。

例如: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课时,课文描写了周恩来总理年幼时读书的故事,在“先生”询问他读书的目的时,周恩来总理的回答却与他人不一样,体现了他远大的理想抱负,并且需要为了理想勤奋努力最终才可以实现。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围绕课文的中心提出问题:“同学们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在通读文章后会被周恩来总理的精神所影响,不是以个人的利益为出发点,而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理想,对于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而言有所益处。

(二)优化教育内容,找准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材是教师实施各项教学措施的基础,语文教师还需从部编教材的内容出发,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策略。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以生本化为落脚点,强化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例如,在对《圆明园的毁灭》进行教学时,我认为思政教育的落脚点就是“中华民族的这段屈辱历史”,通过相关历史故事的讲解,可以激发学生的羞耻心,为中华民族的富强而努力。语文教材中关于“圆明园毁灭”的故事较为短小,很多学生不能对历史事件进行清晰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教师可以以重点的段落为落脚点,引导学生进行反复的阅读,并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对段落故事的细节进行描述,让学生对文章作者的思想变化进行具体感悟,切实去感悟“弱国无外交,落后就挨打”的道理。

在文章的基础上,进行思政知识的针对性讲解,不仅会激发出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更能让学生产生奋发图强的决心。通过语文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优化,可以准确找到思政教育的落脚点,促使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得到体现,为学生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增加奠定了基础。

(三)融入传统文化,引导文化认同

思政理念中的文化理念非常关键,特别是在现阶段,东西方文化交流十分紧密,学生会受到不同的文化冲击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的教学时,一定要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引导学生理解我国的文化,让学生体会到祖国文化的历史悠久,进一步推动学生形成文化认同感。

例如:在教学《北京的春节》一课时,作者讲述了热闹且充满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春节,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所有学生都经历过的节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往常的春节,思考自己过节时遵守的习俗,再通过多媒体让学生观看介绍春节的短片,内容需要包含春节的起源、春节的发展进程、各地的习俗等,加深学生对春节中传统文化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被激发出来,并且还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开拓知识面,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到我国优秀的传统节日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讲解革命历史,激发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精神可以说是思政教育中的中心内容,因此,教师应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多为学生讲述革命历史故事,并指引学生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并引入一些相应的课外资料,让学生可以了解更多真实发生的英雄故事,并从历史故事中获得启发,激发自身的爱国情感,形成保护国家的良好意识。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时安排一些语文活动,如唱红歌、诵读英雄故事等,并积极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进来,加深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例如:在教学《七律·长征》这一课时,此诗对红军在一年的长征过程中经历的种种困难进行了描写,学生在读完这首诗后可以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难的顽强精神,感受到红军浓厚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再如《狼牙山五壮士》这一课文,描述了五名八路军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给党政机关、连队及群众转移作掩护,将敌人引到狼牙山峰顶,和敌人周旋直至将弹药都耗尽,最终英勇跳崖的故事,学生便可以在学习中感受到革命战士值得歌颂的伟大革命精神,同时也对学生起到了思政教育作用。

(五)关注学习过程,强化思政教育水平

教师需要将语文知识和思政教育要素相结合,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养成正确的价值观,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强化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行,有效指引学生明确其将来的目标和人生理想。因此,教师需要注意,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入的思政教育理念要与学生的发展和学习需求相符,站在学生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推动学生良好道德品行的养成。小学语文教学中有许多弘扬思政美德的内容,如“岳母刺字”“凿壁借光”“孔融让梨”等,教师需要将语文课堂当作进行思政教育的重点途径,通过创设情景、举办朗诵会、制作手抄报等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知识面。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学习,强化思政教育水平,达成思政理念背景下的语文教学目标。

例如:在教学《墨梅》一课时,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花中四君子”的相关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拓展他们的知识面。“花中四君子”即为古诗词中经常提及的“梅、兰、竹、菊”,为何将它们歌颂为“君子”,是因为在古人眼中,这四种花草表现出良好的品性。“梅”迎寒而开,代表坚韧不拔的品质;“兰”与世无争,代表谦谦君子;“竹”经冬不凋,代表刚正不阿、不亢不卑的品质;“菊”不趋炎附势,代表傲然不屈的高尚品质。教师在引入上述内容时向学生渗透了德育教育要素,不仅让学生学习到了语文知识,也实现了基于思政理念的语文教学目标。

(六)拓展学习路径,延伸思政教育的内容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进行思政教育的科目主要就是品德课程,教师要常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来增加学生的体验。但是随着新课改标准的实施,各科教师开始纷纷将思政教育内容融入

科目知识中,从各方面入手对学生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等进行培养。但是从实践的教学情况来看,很多教师思政教育的效果没有达到预期,主要是因为教师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问题,根据学生的道德需求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用于解决问题,思政教育的价值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常会将劳动教育的内容融入其中,但是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劳动意识较差,且没有珍惜劳动果实的意识,在进行劳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劳动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落实思政教育,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实际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内容较多,且劳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从劳动中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同时,通过将劳动知识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可以对学生的内在素养进行培养,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将劳动实践与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合其中,更能深化学生的感悟,让学生的综合素养得到有效的提高。本文认为,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拓展劳动教育内容,深化思政教育:首先,注重家庭劳动教育安排,教师可在作文教学时给学生预留题目,让其描写第一次帮助父母进行家庭劳动的场景,很多没有劳动经验的学生,会亲自体验,通过作文促进学生劳动,通过劳动促进学生思想政治水平得到提高;其次,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教师需要从具体的劳动技能出发,制定社会实践计划,组织学生亲自参与一些充满生活技能的社会劳动项目,对思政教育知识进行实践,让思政教育的内容充满活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注下,小学语文科目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已经成为必然。小学语文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思想,从多角度出发,将思政教育贯穿到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实际上,思政教育的有效落实能够填补语文教学中的空白,将两者融合既可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还十分具备应用价值。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贯彻思政教育理念难度较大,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校及语文教师需要在小学生接受基本教育时加入思政教育,并意识到进行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在日常教学时掌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正确的时机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推动学生将来的全身心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思政理念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热爱劳动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