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海省达日县草地生态保护调研及分析

2021-01-02景美玲王一丁马玉寿

青海农技推广 2021年4期
关键词:牧民管护草地

景美玲 王一丁 马玉寿

(1.青海民族大学生态环境与资源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7)(2.青海畜牧兽医科学院,青海 西宁 810003)

草地是青海省十分重要的草地资源,搞好草地生态建设,加强草地基础建设,维护草地生态平衡[1],是三江源区生态建设的主要内容,不仅对青海乃至整个江河流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达日县地属青海省果洛州,为高寒半湿润气候,是“三江源”自然生态保护治理地区之一,是重要的水资源涵养、高原生物多样性最具代表性的地区,其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达日县主要以发展畜牧业为主,为此达日县的草地生态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目前达日县草地生态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草地生态保护和建设需要改进的措施,希望对达日县草地生态保护工作有所帮助。

1 草地保护建设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

1.1 基本情况

达日县平均海拔4200m以上,属高寒半湿润气候,无明显四季之分;自然条件较差,最高气温23.2℃,最低气温-34℃,年平均气温-0.5℃,一年中冷季就有8个月,每年牧草基本在7月开始返青,9月下旬开始枯黄,牧草生长期较短,且植被覆盖度低,整体草地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而草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当地恶劣的气候,截留可观的降雨量,起到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改良土壤、培肥地力的作用;草地的自然禀赋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生态畜牧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达日县土地总面积14842km2,其中草场面积14020km2,占总面积的94.46%,由于自然以及人为等因素,导致达日县退化草地面积大幅度增加,近年来当地政府一直在加强草地生态建设和草地资源管护利用,其目的是促进草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实现当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畜牧业生产可持续发展。草地保护工程项目的实施增强了当地抵御风雪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本区域草地生态环境恶化的情况还未得到彻底改善,仍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草地生态环境退化问题,草地生态保护的任务依旧很艰巨。

1.2 相关法律和监管制度落实情况调研及分析

达日县各级政府切实加强了草地生态保护的领导,各党员也会参与到其中,对于违反草地保护法律、法规的牧民,必要时也会采取强制措施。但草原面积大,不同牧户间分配的草地距离较远,加之人手的限制在巡视草地期间耗费时间较长,除非退化严重的大面积草地,个别遭受破坏的草地区域不容易被发现。此外,当地草地监测措施不完善,甚至大数据统计不全面,存在数据长期得不到更新或缺失的情况。加之草地执法力量的薄弱,草原管护机构通勤工具缺乏、执法设备简陋等,导致草原生态的保护得不到全面、有效的监管[3];当面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涉及到的责任落实、生态保护、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时,无法同时做到减少家畜数量、提高质量和效益。

达日县政府在近几年开始扩充草原管护队伍人员,对管护人员排班让其定期到禁牧区、草畜平衡区巡查,同时查看草原保护设施的完善程度,巡视并制止破坏草地生态的行为。并且安排草长担任辖管区域草地保护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并负责对村级草长的督导和考核[4]。在调研中了解到,当地在现阶段“草长制”实行过程中,不能充分发挥该管理制度的最大效用,主要原因为:一是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草地资源保护管理模式。二是工作机制的配套设施不齐全,有关草地生态的管护不够规范,机制的运转效率不够高。三是宣传引导力度不够,牧民群众对“草长制”的了解程度不够深;监管考核力度不够,未设置具体、细化的考核指标。以县为单位的已建设的草原生态管护员队伍成员以农牧民为主体,调动了牧民们的自我监督的积极性,但是管护员的选聘把关不严、对其管理不规范,加之补助标准普遍偏低、部分管护员缺乏责任心影响了管护效果[5]。当地草原管护体系建设监督、建设力度不够。

1.3 牧民草地生态保护意识调研及分析

在草地生态保护宣传方面,当地政府为深入宣传草地资源的重要性和草地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定期对牧户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大会,并制作成通俗易懂的宣传手册下发到牧民手中。和当地草长谈话中发现,中小牧户是当地草场租赁的主体,其畜牧业以生产粗放型为主,由于草地生态保护补助奖励低于畜牧业带来的收入,加之对草地真正的生态意义认识不到位,导致部分牧民对草地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高。

提高牧民素质,减轻草地生态保护治理中的压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只要排除使草地退化的重要因素,其他相对条件不变的条件下,给极度退化的草地充分的时间,绝对禁牧的方式对草地生态恢复效果是显著的[6]。易地搬迁、转变畜牧业的单一生产方式等受牧民们传统的思想观念影响,即便接受了相关的宣传教育,草地生态保护的意识依旧不到位,也没有树立起全面保护、合理利用草地的意识[7]。

1.4 放牧制度落实情况调研及分析

在调研中了解到,不同牧户之间会轮流分配现有牲畜的放牧草地,当地政府工作人员会根据草地的数量、质量及合理的载畜数量与牧户进行沟通,要求牧民们调整放牧的牲畜数量。休牧、退牧还草工作使当地草地得到了修养生息,提高了草地的再生能力,虽然有补助奖励金下发,但与畜牧业相比补助金额较低。调研发现,在长期的放牧过程中,经过政府等各方面努力,基本能按照一定的放牧制度进行较为合理的规划放牧,使得草地的退化程度略有减轻,但是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和弊端,牧民未能完全按照科学合理的放牧制度进行放牧。

2 相关对策及建议

2.1 加强草地保护法律建设和监管力度

关于草地生态保护都有配套的法律法规,当地政府在落实草地生态保护这一要务,在法律规定的前提下将各项工作提到日程上,落到实处,按期实现既定目标,加强草原管护队伍的管理措施,提高管护成员的专业素质,依法打击违法行为,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尽快将草地生态保护纳入法制轨道。在现有基础上政府及草原管理保护队伍应加大对草地生态的保护力度。坚决贯彻落实与草地生态保护相关的基本制度,并实施更加严格的草地保护和管理制度,确保草地面积、质量不下降。充分利用遥感卫星等数据资源,全面查清草地的各种底数,建立草地管理基本档案,定期发布和信息共享机制[8]。完善草原监督管理手段,加快建立完善草原调查体系,整合优化草地资源管护队伍。加强《草原法》法律、法规以及当地政策的宣传力度,不断提高窝赛乡当地干部、草地资源管护队伍及群众的法制观念和草地生态保护意识。真正意义上做到依法保护草地,依法管理草地,让当地人民群众真正的参与到草地生态保护中去。

2.2 提高并强化当地社会的生态保护意识

加强生态保护宣传教育,尤其是牧区群众的宣传教育,通过定期的宣讲使牧民们从传统思维中彻底转变出来并积极响应国家、当地政府的号召使更多牧民参与到草地生态保护中区;在宣传中利用汉藏、汉蒙双语种的宣传手册更直接、通俗易懂的强化他们的法制意识。扩大宣传范围,利用广告、光盘等多途径的进行宣传提高牧民的生态意识。

除此之外,还需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建议当地政府积极推动,邀请相关专家对当地主要负责人和牧民带头人作相关知识的培训,特别着重培训如何在保护生态的同时还能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这样从根本上可以调动牧民保护草地生态的积极性,取得较好的效果,当然需要政府的积极组织与配合。

2.3 科学合理优化放牧制度,综合措施保护草地生态

严禁超载过牧,这就要考虑到草、畜、人三者之间的平衡,在保护草地生态环境的同时考虑人的需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最大程度上做到草畜平衡[9]。对于未退化草地,应该合理规划放牧,采取修养、适当施肥等措施,避免使其退化;对于中轻度退化草地应当采取围栏封育、禁牧、休牧等方式,使区域草原得以休养生息,促进草地、植被和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10]。此外,既想保护当地生态又不耽误牧民经济收入,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在极度退化“黑土滩”草地上建植人工草地,选择生态型、刈用型、放牧型草种,合理规划,科学管理,既能快速恢复草地生态又能增加牧民经济收入,是一个较好的选择。由于草地退化造成的鼠害现象也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只有综合采用微生物灭鼠、天敌灭鼠、生态防治的灭鼠方法间接改变鼠类的生存环境,降低鼠类的繁殖率,从根本上减少鼠害的发生[11],而建植一定的人工草地并科学管理是生态防治鼠害较好的一种措施,建议在该地区推广利用。

猜你喜欢

牧民管护草地
牧民新生活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牧民歌唱冬奥会
草地上的事
甘南牧民 赵云雁
Laughing song
商人买马
入秋养羊管护 不同于春夏季
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