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21-01-02金立乔李成卓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36期
关键词: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金立乔 李成卓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浙江·杭州 31005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教师处于核心位置,发挥好教师主体作用至关重要。工科专业课程思政的实施具有一定的挑战,对其现状调查与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1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以教师在课程教学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标准和要求等核心环节为基本点,对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进行调研。面向浙江省部分高校工科专业学生共发放问卷556份,有效回收问卷556份。

2 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现状调查结果分析

2.1 教学内容

对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于专业课教学的赋分值调查(5分制),赋分值≥3的占比高达86.4%,赋分值为1和2仅为13.6%,29.0%的学生赋分值为5,即对教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专业课教学当中的评价为“总是融入”,大部分教师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贯通地融入授课中去。48.7%的学生认为专业课有关思政元素在课堂中偶尔出现,42.2%的学生表示经常出现,一半学生只是偶尔听到思政元素。思政元素的广度基本铺开,但频度明显不足。对专业课程上讲授的思政元素进行统计结果分析,思政元素占比前三位的分别为“学术道德、工程案例中的诚信及安全意识”(81.1%)、“爱国情怀(80.5%)”、“创新精神(76.4%)”,同时,“大国工匠精神”占比也较高(74.9%),“中国传统文化及哲学思想”“美学教育”的占比分别为45.8%、37.3%,明显低于前几项,调查结果与工科专业的实践性、严谨性、创新性特点十分契合,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的内容具有学科倾向性的特点,不同学科其思政元素的重点内容不相同,这与学科背景和学科育人要求是吻合和一致的。

2.2 教学方式

55.1%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思政内容的授课方式进行了创新且易于接受,而近三成学生认为教师虽然进行了创新,但较生硬,部分教师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的方式还需要改进。对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采用各类形式的频率由大到小排序显示,排名第一的是“教师传授”,其次是“讨论”“汇报展示”“实践”,排名最后的是“测试和作业”。“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位列教学方式效果最好的前两位。传统的教师传授占主导地位,这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却非学生最受欢迎的,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

2.3 教学标准及要求

教学标准及要求是一面镜子,合适的标准和要求对教学提升是巨大的。53.4%学生认为教师偶尔会根据学生自身特点制定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只有近三成学生选择经常考虑,16.9%的学生认为从不考虑。教师更多地采用同质化的要求和标准来进行课程思政建设,未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同质化倾向较强,特色化培养存在差距。当前教师在推进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教学中,课程要求和标准基本延续了传统的工科专业课的要求和标准,即采用同质化的要求和标准指导课程思政建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未充分考虑学生自身素质的差异性,更未充分考虑各门课之间、课程内部逻辑之间与思政融入的协同性。对于“思政”在专业课程中的融入,存在多方面阻力。调查显示表示科研教学压力大、相关思政教学经历少的占比65.8%。

3 工科专业课程教师课程思政建设的建议

教师在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中应始终遵循自然融合、有机融入的原则,秉持着将思政元素在课程建设中全过程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

3.1 教学认知:提升认识,加大重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教师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理解与认识的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成效。个性化的教育会对课程思政的效果带来积极效应,应注重独特性与针对性的统一[2],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实现因材施教。思政认识反映在课堂内容上即是内容的深度与广度,教师提升对课程思政的重视程度,要领会课程思政是影响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性工作,站在全局的高度、发展的角度、千钧的量度看待课程思政,主动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从而提升课程思政的深度与广度,提升育人感人力,从而提升课程思政育人能力,才能发挥好作为课程思政“主阵地”的作用。

3.2 教学内容:发掘特色,融合专业

教学内容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抓手。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要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外,还要将能够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政治理论水平的内容进行传授,即教学内容可以理解为“专业内容+思政内容”。

工科专业存在实践性强、创新性强、严谨性强的“三强”特点,符合专业特色的思政内容应是每一位教师亟待挖掘的素材,如本次调查显示“大国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及“工程案例中的诚信及安全意识”等相关的思政元素都是工科专业课程思政比较好的教学内容。另外,工科具有强烈的学科背景,任课教师可以充分挖掘学科的发展史,挖掘学科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杰出科学家及他们的故事,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厚植学生的家国情怀。挖掘行业中涌现出的大国工匠人物,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打牢学生工程报国的专业情怀。

3.3 教学方式:自然融合,有机融入

3.3.1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在教学方式的改善中重要的一点是应解决课堂教学“满堂灌”、内容枯燥的问题,创新授课方式。课程思政建设应将以教为中心转向以学为中心,使学生成为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因此教师在工科专业课程教学设计时,应注重探索建设“双向交流—协作探究”机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主动性。通过设置课堂小组交流,师生协同探索,或者借助多媒体、互联网等具有形象化、直观化的新媒体平台使学生独立思考,深度参与融入课堂中,从而学生能够理解吸收思政元素内涵,转化为自身的思想。

3.3.2 围绕学生个性化需求,针对性开展课程思政

当代大学生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个性鲜明,性格差异显著[3]。教师需要经常和学生互动交流,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熟悉掌握不同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以及对课程思政的接受程度等,做到“对症下药”,开展个性化针对性教育,以更精细化,更高的水平使课程思政的内容能够被每一个学生吸收融入。

3.3.3 发挥工科专业学科优势,拓展课程思政教育平台

课程思政建设起步于课堂但不能止于单一的课堂教学,课程思政更应走出课堂,利用更广阔的平台。对于工学课程来说,一些实习教学,实践技能教育等都是很好的思政教育场所,教师应利用工科专业这一优势,发掘本学科中涌现出的前辈科学家、工程师的“爱国精神”“大国工匠精神”等,实景实地的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自然地进行课程思政融入式教育。

3.4 教学主体:强化教师自身能力建设

作为学生人生路上的引路人,教师应始终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提升,做好每一节课程的准备工作,不断创新优化自身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课堂中真正的学到知识,领略到知识的魅力;提升自身学术水平,紧跟时代步伐,用自身的学识修养,道德情操,谈吐举止引导学生向上向善,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生活中关心爱护学生,用真心真爱真情感化学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成人成才。

4 结语

从本次问卷调查数据来看,浙江省高校的教师在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积极探索,有一定成效,但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对课程思政实施的内容、方法以及实施的标准都有一定提升的空间。通过提升认识,加大重视,从思想上引领教师重视课程思政,通过发掘特色,融合专业来提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思政元素与专业授课的有机融合,通过强化教师主体作用,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育人能力。从提高教师思政的素养、教学方法等入手,久久为功,逐步实施广大学生能够感受到的更有深度和更具温度的课程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方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工科研究生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创新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