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抗病毒药物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的HIV/AIDS患者心电活动的影响

2021-01-01范晓梅陈雪枫夏文燕魏宝楚席宗琴李旭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7期

范晓梅 陈雪枫 夏文燕 魏宝楚 席宗琴 李旭阳

[摘要]目的:分析抗病毒药物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的HIV/AIDS患者心电活动的影响。方法:20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的HIV/AIDS患者临床资料选自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按照其治疗时间的长短划归三组:治疗1~3年组(117例)、4~6年组(51例)、7~10年组(32例);另选择同期接受相同治疗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的HIV/AIDS患者100例作为对照;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三组患者治疗前、后常规心电图资料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患者心电图资料做对照,分析抗病毒药物对其心电活动的影响,心电活动与抗病毒治疗时间的关系。结果: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组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之于前均有增高(P<0.05);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治疗治疗7~10年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65.63%较之于治疗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21.88%有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10.20%较治疗前28.36%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抗病毒药物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的HIV/AIDS患者心电活动有一定影响,与患者治疗时间长短有一定关联。

[关键词]HIV/AIDS;心电活动;抗病毒药物;CD4+T淋巴细胞计数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9-0271-02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即艾滋病,是因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性疾病[1]。目前针对HIV/AIDS患者,临床主要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各种药物造成的不良反应也逐渐被发现并受到关注。为了解抗病毒药物对心电活动的影响,此次研究对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的心电图有关变化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心电图改变与抗病毒治疗之间存在的相关性。

1研究资料和方法

1.1基础资料从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患者资料中随机选择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的HIV/AIDS患者20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患者100例,均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按照其治疗时间的长短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患者划归三组:治疗1~3年组患者计入117例,包括男性64例和女性53例,患者年龄自20~75岁,平均年龄47.83±5.12岁,感染途径:性传播112例、静脉注射吸毒1例、其它途径4例;治疗4~6年组患者计入51例,包括男性29例和女性22例,患者年龄自23~76岁,平均年龄(49.12±5.35)岁,感染途径:性传播48例、静脉注射吸毒1例、其它途径2例;治疗7~10年组患者计入32例,包括男性20例和女性12例,患者年龄自20~75岁,平均年龄(47.37±5.08)岁,感染途径:性传播29例、静脉注射吸毒1例、其它途径2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患者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21~73岁,平均年龄(46.76±5.12)岁,感染途径:性传播96例、静脉注射吸毒1例、其它途径3例。几组之间一般资料数据比较并未见很大差异(P>0.05),研究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1.2.1抗病毒用药方法替诺福韦(TDF)+拉米夫定(3TC)+依非韦伦(EFV)。替诺福韦300mg,1次/d;拉米夫定200mg,1次/d;依非韦伦600mg,1次/d。要求患者用药治疗过程必须终身规律联合用药,不能随意停药。如患者伴过敏、肾功能异常等,对症治疗;如出现耐药,需进行耐药基因检测,根据检测结果调整方案。

1.2.2研究方法分组进行资料统计,筛选在其抗病毒用药治疗前的心电图检测结果,以及最近一次心电图检测结果。

1.2.3心电图检测平卧、安静状态下使用心电图采集系统进行心电图检测,检测并记录多项指标:ST-T改变、心电轴、快速心律失常等。1心律失常判断中,慢性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缓,心房、心室和房室等各类传导阻滞作为判定标准,快速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以及各类早搏、异位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为判定标准。2ST-T改变以发生压低、抬高或是双相、倒置等作为判定标准。3左房室肥大包括左房肥大与左心室肥大,以左心系统增大作为判定的标准;右房室肥大包括右房与右心室的肥大,以右心系统增大作为判定标准[2]。

1.3影响统计对抗病毒治疗前、后几组患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数据进行统计和比较,心电图异常即指:快速心律失常、慢性心律失常、ST-T改变、左房室肥大、右房室肥大、QRS波低电压随T波发生变化[3]。同时对比各类心电图发生率的变化情况。

1.4数据统计使用SPSS25.0作为数据统计软件,对心电图异常发生率及各类型占比等计数数据,表达为“例(%)”数据形式,组间比较采用c2检验,视P<0.05作

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的评定参照。

2结果

2.1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不同CD4+T淋巴细胞计数患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组及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组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并不大(P>0.05);治疗后,两组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之于治疗前均有增高(P<0.05),詳见表1。

2.2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患者异常心电图发生率治疗1~3年组及治疗4~6年组中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并不大(P>0.05),但均见有一定程度的增高;治疗7~10年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异常发生率65.63%较之于治疗前心电图异常发生率21.88%有明显增高(P<0.05),详见表2。

2.3抗病毒药物治疗前、后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患者各类型心电图发生率对比治疗后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10.20%较治疗前28.36%有明显降低(P<0.05);在ST-T改变、窦性心动过缓、心电轴左偏、左室高电压方面,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发生率皆有提高,但差异性并不大(P>0.05);治疗后患者室性早搏发生率5.10%较之于治疗前11.94%有一定降低,但降低幅度并不大(P>0.05),详见表3。

3讨论

截至目前为止,临床仍然未能找到有效治愈艾滋病毒感染的方案,主要采取的还是抗病毒药物治疗,通过联合三种或者是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以抗病毒联合用药方案来管控艾滋病毒的复制,帮助患者机体重新建立其免疫功能,促进其机体抗感染能力的尽快恢复[4]。

临床常见有HIV/AIDS患者合并发生心血管系统损害的问题,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会随着病情的严重而逐渐提高[5],尤其是对于CD4+淋巴细胞计数≤200/uL的患者而言,心律失常发生几率更高[6]。因HIV会诱发心肌病、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另外再加上长时间、高强度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方案,会进一步造成患者机体胰岛素抵抗、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脂代谢发生异常和紊乱的问题,综合上述因素,皆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大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7]。

上文中分析发现抗病毒治疗无论对于CD4+淋巴细胞计数≤200/uL还是>200/uL的患者心电图活动皆会产生影响,同时随着CD4+淋巴细胞计数≤200/uL患者抗病毒治疗年限的延长,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会有更为显著的提高。另外,治疗后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10.20%较治疗前28.36%有明显降低,这可能与患者采取抗病毒药物治疗后,随着CD4+T淋巴细胞水平的逐渐增高、心律失常得到控制有关。

总体而言我们基本可以确认:抗病毒药物对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uL的HIV/AIDS患者心电活动有一定影响,与患者治疗时间长短有一定关联。

参考文献

[1]魏望江,吴其明,董建增.HIV感染者心电图特征的研究[J].中国艾滋病性病,2020,26(5):552-553.

[2]彭慧如.HIV/AIDS病人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相关性分析[J].饮食保健,2018,5(19):249-250.

[3]沈芳,卢洪洲.200例HIV/AIDS病人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关系[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7,23(8):749-751.

[4]许梅,刀安伟,章云娣.315例HIV/AIDS患者心电图与CD4+細胞的关系[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4):245-246.

[5]许梅,刀安伟,张丽,等.HIV/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前后心电图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6):415-416,420.

[6]何小清,沈银忠,陆凤茹,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患者心电图特征和异常率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9,37(12):748-753.

[7]李中健,郭森,李世锋,等.艾滋病患者心电图改变与CD4+T淋巴细胞分级的关系[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7):3046-3048.

基金项目:兰州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9-ZD-89)

(收稿日期:2021-3-15 接受日期:202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