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对卒中后偏瘫患者的效果观察

2021-01-01彭镇委巫云辉刘苑玲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18期
关键词:生活自理能力干预效果

彭镇委 巫云辉 刘苑玲

【摘要】目的:研究卒中后偏瘫患者运用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2020年 2月至 2021年 2月接诊登记的125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接诊顺序的先后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 n =62)运用传统方式予以管理,观察组( n =63)运用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和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I)指数评分均明显提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显著提高,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提高(P <0.05),且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 BI 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 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FMA 评分显著大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将家庭病床服务模式运用在卒中后偏瘫患者的临床管理上,优势显著,可改善患者的肢体功能,减轻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卒中后偏瘫;生活自理能力;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8-0239-02

卒中是临床上的常见、多发疾病,是因脑血液供应障碍引发的脑部疾病。卒中患者多伴有后遗症,其中偏瘫是卒中患者的常见且严重后遗症。卒中后偏瘫患者丧失肢体活动能力,且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减弱,不仅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加重了家庭成员的照顾负担和经济负担,影响总体生活质量。卒中后偏瘫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恢复,对于此类慢性康复性疾病,患者无法长期到医院接受系统化康复治疗,此时体现出了社区的医疗价值[1]。家庭病床服务模式是由社区医院提供的一种延续性护理服务,以家庭为单位,让患者在自己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护理服务,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和遵从性。本次研究将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125例卒中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希望对家庭病床服务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研究,详述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在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接受治疗的卒中后偏瘫患者共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就诊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对照组62例,观察组63例。

纳入标准:(1)入组患者均符合卒中后偏瘫的相关诊断标准[2];(2)入组患者的各项基础资料完整,均处于疾病恢复期,各项生命体征稳定;(3)对于此次研究的过程、目的,所有患者和家属均明确表示了解、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到此次研究中。

排除标准:(1)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理解功能障碍、精神异常[3];(2)其他原因引起偏瘫;(3)正在参与其他医学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管理。由患者自行到院就诊,医生根据患者的情况对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和健康宣教,同时为患者提供生活指导。

观察组运用家庭病床服务模式予以干预。(1)首先,为每位患者建立个人健康档案,详细记录每位患者的基础信息和病情,基础信息包括患者的姓名、性别、家庭住址、职业、联系电话;病情主要包括患者的用药情况和康复训练情况。由医务人员向患者和家属介绍家庭病房服务模式的目的以及具体流程,并与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2)其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家庭病床服务干预方案。于患者出院后的半年内,采取电话随访、微信随访和上门随访相结合的方式。电话随访的频率为每两周一次,微信随访的频率为每周一次,上门随访的频率为每月一次,由于微信随访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患者在遇到任何问题后可直接与社区医务人员微信联系。(3)最后,开展家庭病床服务。通过电话随访和微信随访,了解患者每个阶段的用药情况、康复训练进展情况,以及患者病情的改善情况,着重向患者和家属说明遵医嘱用药、坚持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明确患者依从性差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开导患者,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其积极的接受和配合康复训练。同时,叮嘱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让家属根据天气变化为患者适当增添衣物,避免着凉感冒。对于患者和家属提出的疑问,要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家庭随访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计算患者的体重指数(BMI),若患者的 BMI超过正常值,则叮嘱家属要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积极与患者家属沟通,了解患者当下的康复训练情况,并根据患者的情況制定更详细的康复训练方案。评估患者的情绪状态,对于情绪不佳的患者,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1)分别在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用生活自理能力量表(BI)[4]评估, BI指数评分是0~100分,得分越接近 100分表示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越强。

(2)对干预前和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使用的评估工具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5],量表评分是0~42分,所得分数越接近0分说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

(3)于干预前后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采用肢体运动功能量表(FMA)评估[6],以100分为最高分,若患者最终所得分数越接近100分,则说明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好。

(4)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7],最终评估得分越接近100分表示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的数据处理软件是SPSS 24.0。计量资料的表示方式为( ±s),行 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当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偏瘫病程等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1。

2.2 干预前后患者的BI评分比较

两组干预前BI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显著大于干预前,且观察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干预前后患者的NI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 NIHSS 评分干预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干预后的NIHS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干预后患者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干预前后患者的FMA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FMA评分干预前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干预后的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2.5 干预前后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干预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高 P<0.05,见表5。

3讨论

卒中后偏瘫的发生率较高,影响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实施家庭病房服务的卒中后偏瘫患者BI评分从(43.61±2.18)分提高至(66.63±2.32)分, NIHSS 评分从(16.56±1.37)分降低至(8.85±1.44)分,FMA 评分从(40.18±3.62)分提高至(64.18±3.77)分,生活质量评分从(54.18±2.37)分提高至(86.95±2.47)分。家庭病房服务模式以社区为中心,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院床位紧张问题,还可以扩大医疗卫生保健服务范围,为更多居家治疗的患者提供系统医疗服务[8]。卒中后偏瘫患者接受家庭病房服务后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在家庭环境中主观感受更为舒适,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更高。并且社区医生通过电话、微信、上门等方式,可以及时了解卒中后偏瘫患者的康复训练进程和遵医行为,及时予以专业指导,大大提高了康复训练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而提高了康复效果[9]。

综上所述,卒中后偏瘫患者接受家庭病房服务的优势显著,对于其身体的恢复和自理能力的改善有积极意义,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張国梅. 家庭跟进式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依从性的临床应用观察[J].青海医药杂志,2019,49(9):55-56.

[2]李秀玲. 基于患者需求为导向的临床护理路径对卒中后偏瘫患者主观感受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1):56-57.

[3]张文. 探讨神经内科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应用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20,14(9):227-229.

[4]刘婵,彭淑华. 基于格林模式的健康教育模式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锻炼中的运用效果探讨[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1):159-161.

[5]王金芝,梁超,褚文静,等. 认知- 步行双任务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执行及步行功能的影响[J].中国综合临床,2021,37(3):237-242.

[6]隋滨阳. 中医综合护理改善脑卒中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运动功能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6):222.

[7]侯宏宾,陈勇,徐健冰,等. 家庭医生式服务对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管理效果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2018,16(18):21-24,28.

[8]刘晓. 脑卒中家庭病床康复护理模式的临床推广价值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9):234-235.

[9]欧阳运青,郑惠燕,俞志中,等. 家庭病床服务模式对佛山市盐步社区空巢老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10):1271-1273.

(收稿日期:2021-05-06)

猜你喜欢

生活自理能力干预效果
中西医结合护理对中风偏瘫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及身体协调指数的影响
脑出血超早期强化降压对患者血肿扩大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
阿托伐他汀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二级预防和干预效果评价
肝血管瘤介入治疗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干预效果体会
联合治疗方法对透析低血压的干预效果
综合性护理措施对前列腺炎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干预效果
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