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部非省会城市大型住宅小区项目设计
2021-01-01杨飏
【摘要】本文以湘潭恒大御景半岛项目建筑工程为实例,从小区规划设计、户型产品选择、建筑造型风格、景观环境营造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探讨位于中部非省会城市的大型住宅小区,如何在诸多限制条件的制约下,营造出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中部非省会城市;大型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建筑设计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4.03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尤其在过去二十年,城市人口快速增加,各个城市不断涌现出不同定位的规划新区,以及随之而来的大规模住宅小区。伴随着城市面貌的更新,高速的居住区开发也带来一些问题,例如空间形态千篇一律、对自然环境的融入与生态环保的理念欠缺考虑,等等。对于以湘潭为代表的我国中部非省会城市而言,一方面,由于住宅日照的要求,以及地区民众对“坐北朝南”理念的认同,小区规划布局上容易呈现出均质化排列的状态;另一方面,受住宅售价的限制,设计上需充分考虑造价成本的控制,建筑选材与细部推敲尽量避繁就简,有时会给人造成小区档次不高的印象。因此,本文将以湘潭恒大御景半岛项目为例,通过对其设计过程中的思考与分析,探讨对于该类型大型住宅小区项目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1、项目概况
湘潭恒大御景半岛项目,位于湘潭市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学府路以南,沿江路以西。从基地出发,往北约半小时车程即可到达长沙市湘江新区,往南约20分钟车程直抵湘潭中心城区。基地北侧五矿万境水岸等住宅小区已经开发,形成了较好的社区氛围;东临湘江,坐拥一线江景,景观资源优越。项目建设用地面积24.06hm²,总建筑面积约86.3万㎡,计容建筑面积约67.4万㎡,容积率2.80,住宅总户数5335户(包含高层住宅与洋房产品),配套有沿街商业、综合楼、幼儿园等。
2、规划设计
规划布局上,根据项目规划条件,以及《湘潭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对小区建筑进行合理布局。起初,项目规划由50栋高层组成。根据湖南地区日照条件,以及夏季、过渡季节主导风向特点,各栋住宅接近南北朝向布置,建筑间距大部分控制在60米至90米之间。其中,北侧靠近学府路两排楼栋为首期开发,因此,在这两排楼栋之间设置了小区内部主要湖景景观,并将中部区域楼栋间距适当放大(最大间距115米),形成大庭院围合式布局,打破“排排坐”式的布局带来的沉闷感。小区主入口正对中央湖景,并通过建筑排布留出视线通廊,强调入口的序列感与纵深感。小区会所则设置于人工湖西侧,既靠近入口为居民提供便利,又与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小区环境中的视觉标志物。配套商业沿街设置,保证小区内部居住空间的完整性。考虑到基地北侧与西侧均为已开发成熟小区,因此在基地北面与西面沿道路一侧住宅底部设置两层商业裙房,采用“一拖二”的商铺形式,便于租售。
在后期方案深化过程中,通过小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目标消费群體的分析,对住宅产品形式重新进行了调整。由于九华新区位于长沙与湘潭双城之间交通便利,而住宅售价相对于中心城区更为优惠,且拥有良好的自然景观资源,所以对于改善型需求的城市居民具有一定吸引力。因此,项目将南侧区域的部分高层住宅改为多层洋房,丰富产品结构,实现差异化定位。这样一来,起初的纯高层住宅布局所带来的空间单调感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小区自然形成多个层级的组团布局,高层建筑的视野更加开阔,并产生了丰富的天际线变化。
此外,考虑到本项目东侧为滨江风光带,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景观,因此在规划设计时,东面临江一侧住宅,通过楼栋的错开排列和角度的适当偏转,保证户户拥有一线江景,整个小区形成东侧江景、北侧湖景、南侧园景的多层次景观体系。
在交通组织上,小区实现一定程度上的人车分流。机动车出入口分别设置于北侧、西侧、南侧道路,地下车库出入口尽量结合外部道路设置,机动车辆进入小区后直接下至地下车库,减少对小区内部人行流线的影响;人行出入口尽量避免与车行出入口重合,小区内部设置环状步行道,在道路不打断景观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景观庭院的完整性。同时,考虑在避开水体景观与道路交通处,结合园林绿化设置多个地下室采光通风井,改善地下室环境品质。
3、建筑设计
3.1户型产品
在户型产品选择上,不同于国内一线城市或省会城市,楼面地价成本高,热销户型往往为空间高度集约化的产品,例如面积90平米左右的小三房户型。而在以湘潭为例的国内中部非省会城市,消费者对户型面积的要求更大,对于南北对流通风等舒适度要求更高。因此,本项目高层楼栋平面以两梯三户、两梯四户为主,主力户型为127㎡~135㎡三房两厅两卫户型,在靠近中央水景处,设置了部分两梯两户的楼栋,为169㎡的四室两厅两卫的大户型。洋房产品主力户型面积区间110㎡~140㎡,东侧面向江景处设置部分大户型产品,面积区间160㎡~220㎡。
户型设计上,尽量保证户型南北通透,减少自身遮挡影响,严格控制体形系数与公摊面积,合理组织套内空间,为业主提供丰富且高品质的户型选择。同时合理进行外窗位置、大小及开启面积设计,控制住宅各主要居住空间窗的比不小于1/6,通风开口面积与房间地板面积比例达到8%;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5%。
3.2建筑造型
建筑造型设计上,秉承新古典主义风格,与现代建筑简洁的线条有机结合,打造精致、典雅,又具有层次感的现代都市住宅群。建筑楼体凹凸有致,结合飘窗、阳台的处理,产生立体丰富光影效果,横纵韵律感强,挺拔且稳重;色彩搭配上,采用米黄色墙体,深色石基座,浅色玻璃,结合深灰色铁艺栏杆,整体色调温暖而富有亲和力。
建筑设计选材时,大量选用可再循环、可再利用材料,例如金属材料(钢材)、玻璃(外窗)、铝合金型材(外窗框)、石膏制品(隔墙)等,可再循环材料和可再利用材料用量比例达到10%。此外,出于造价成本的控制与绿色建筑的需求,建筑造型进行简约化处理,对最初设计的住宅红色欧式坡屋顶造型予以调整,屋面装饰构件结合电梯机房等功能房间设置,避免了大量纯装饰性构件应用,整体建筑风格更加简洁大方。建筑仍然遵循三段式的经典比例关系,底部通过色彩变化与局部造型细节的优化,营造近人尺度的亲和力,从居住者在小区中的体验角度而言,并不会因为装饰构件的减少而形成住宅品质下降的印象。
4、景观设计
项目通过若干景观庭院实现景观视线通廊的合理组织,通过中央核心水体作为景观核心打造舒适大气的园林湖景景观。湖景景观向四周形成景观辐射,并赋予相应的服务功能,如休闲会所、滨水观景平台、喷水雕塑、湖心方亭、健身场地等等,充分满足了住区不同年龄层次业主的生活体验需求,并且通过精致的景观细节打造高档宜人的内部景观界面,实现公园化住区的设计理念。在植物配置上,以乡土植物为主,保证植物能较好地适应当地土壤与气候条件,并采用乔木、灌木与草坪相搭配的立体绿化形式,形成丰富的绿化层次。
结语:
经历了过去二十年城市房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后,我国房地产市场逐步趋于平稳发展。对于中部非省会城市而言,人口流入情况远不如位于核心都市圈的一线与新一线城市,但仍会持续吸纳部分农村人口,满足其刚性需求,并为原有城市人口提供改善型住房。因此,在进行此类大型住宅小区设计时,需要明确项目的市场定位,充分发掘基地自身特点与优势(如自然景观资源),提供契合实际需求的住宅产品,在控制成本的限制条件下,通过合理的规划布局、户型产品与建筑造型设计、景观设计等,最大限度地保证小区的空间品质与居住体验。同时根据项目所在地气候特点,通过软件模拟指导,创造舒适、健康的室内外环境,并采用适宜、成熟的被动式绿色建筑手段,实现项目的低投高效、节能环保,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住宅小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19).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
[3]湖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湖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BJ43/T314-2015).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4]欧阳铎.中部非省会城市居住区开发前期的规划研究.[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大学,2009
作者简介:
杨飏(1986.08-),女,汉族,湖南岳阳,硕士,研究方向: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