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研究
2021-01-01潘付英
潘付英
【摘要】现如今,我国全面进入了互联网时代,大数据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中。我国社会发展正式进入智慧时代,信息共享与信息开放逐渐受到人民群众的关注,促使我国国土空间规划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基于此,笔者通过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感受,同时在查阅大量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针对智慧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更加深层次的研究,分析其中的科学规划思路,总结相关治理框架,提出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化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大数据;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34.022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大数据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智慧城市建设可以大幅提高城市品质。大数据技术使新型城市的建设和管理更加智能化,并且有效缓解了土地资源紧缺导致的各种城市矛盾。因此,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对重塑城市发展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意义。
1、国土空间规划的作用
虽然规划被广泛认可为一个可以促进全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但是由于即成规划体系对于社会人口结构变化需求变化、最新跨领域知识和数字化技能运用反应滞后,造成了全球整体规划行业的边缘化。
规划行业亟需通过确立新的规划行业标准,有效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生物多样性骤减、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等问题;领导和促进国际跨领域行业协作,分享最佳实践知识;加快数字化和智慧化技术和技能在规划行业的应用,提升行业竞争力。杨威院士认为21世纪的规划师需要具有以下能力:全球视野:能够从全球视野分析本地问题,具有宏观思维和长远眼光;创新技能:具有综合和数字化技能创造美好场所,提供解决复杂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案和机制,拥有最新技能来应对气候和生物多样性危机,采取紧迫行动;信任:建立与不同社会群体的有效联系;领导力:积极和主动的领导能力,综合协作各个相关专业,塑造可持续、智慧和美丽的未来;职业道德和尊严:由行业学会确认和保护职业尊严和道德,为公众利益服务。
2、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应用大数据技术的必要性
2.1有利于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想要使大数据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充分发挥作用,就必须建立大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各个部门的信息传递和共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无论是已经编制好的国土空间规划,还是正在编制的国土空间规划,都需要传输到大数据管理平台上,由专业人员对规划内容进行深层次的分析,指出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并且要求规划部门限期纠正;②大数据管理平台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相关工作人员只需要在网络环境下,借助移动智能设备,就可以随时随地登录系统平台进行沟通交流;③大数据管理平台不仅使所有部门时刻保持高效运转,还能够不断完善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体系,有利于保证执行过程的连续性和决策的及时性,有利于实现动态监督目标,为合理利用国土空间提供了技术支撑。
2.2规划精度不断提高
引入大数据分析技术后,在进行国土空间规划时,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及研究环节,将从传统的较为简单的模式,转变为更加复杂且高精度的模式(通过数据建模方式)。在大数据技术的辅助下,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土地的地块构成、发展速度、容积率、建筑密度、投资收益、用地集约度等多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细化的研究。以大数据技术为载体,可以实现多学科融合、多维度参与,确保国土空间规划更加全面细致,通过将大数据背后所隐含的各种信息加以整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更加信息化、智能化的新学科。
3、存在问题
国土空间规划是依据所处的地理环境、历史条件和社会实际发展的情况,对国土空间进行合理地规划和适当地调整,并保障其开发和合理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包含但不限于城乡规划、社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等,这些空间规划内容所涉及的单位和机构包含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乡建设部门以及环境保护部门利用这些空间规划标准来进行管理和指导日常工作,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这些不同的规划方式因为规划设置标准没有得到有效地建立使得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空间叠加以及互相冲突等问题,并且在具体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与空间规划内容存在诸多的矛盾,无法实现标准和实际情况的有效对接。
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在执行和管理的过程中大多依据上层指令逐级传递的运行机制来开展工作,但现实的情况是当各类资源或者经济发展状况无法对管理内容进行有效地约束,就会产生上级和下级在执行过程中的冲突和矛盾,无法将上级所提出的执行策略有效地传导至下级,对下级形成积极的约束作用。
由于各级机构和管理者本身具备职能划分不清晰的情况,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机构和部門过于庞杂,这些机构和部门又具备其自身的规划设计内容,使得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较为混乱。
4、大数据时代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策略
4.1国土空间规划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搭建
在国土空间规划的实施过程中,要对区域内土地的利用状态等其他数据进行实时、长期的监测和评估,当监测数据与规划目标出现偏差时,要及时发出预警,这样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就成为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基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着力打造国土空间规划信息一体化平台,作为国土空间数字化体系的基石。在现有国土空间规划大数据库的基础上集成地理信息系统、建筑信息化模型等新技术,整合公共服务数据、智能感知数据等为不同部门的用户搭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管理信息的一体化平台,实现国土空间规划在线审批、协同办公、智能编制、历史信息查询比对和预警的功能。通过增加大数据挖掘和云计算的应用,增强规划大数据的挖掘分析,为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推进在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审批和实施等方面的智能化发展。
4.2提供可视化的规划方案、动态监测和预警
国土空间规划需要直接有效的表达方式,地理信息大数据能够进行相应的规划建设,在企业约束条件以及相应设计规则下对规划目标进行直接表达,而且可以整体分析规划后的相应数据。除此之外,信息大数据具有超强的可视化表达能力,可以基于三维立体图解决目前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各种问题,可以利用国土空间规划的动态监测及相应的数据支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动态监测以及预警。地理信息大数据因其具有大量的数据,相关人员可以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及国土空间布局,对相应的支撑体系结构进行地理数据方面的支持以及规划。
4.3耕地监管
我国自古以来都是农业大国,所以我国的耕地监管工作一直都是国内一项较为重要的工作。农业对我国的各项工业发展都存在着一个基础性的保障作用,也可以通俗的讲,只有国家中的群众能够吃饱饭,这个国家才能有着发展其他工业的前提。耕地的数量是我国保障农业发展的一道支柱,是推进农村事业发展的最为真实有效的动力条件。在现在大数据地理信息采集系统的加持下,我国土地资源管理局更应该加强对于耕地的监管工作。因为只有做好耕地监管工作,才能更好的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持续平稳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
4.4实现空间位置关系的科学展示,减少冲突
要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的精确性,首先要做到的是将实际规划区域和国土空间规划进行有效地对接,要实现这个目标就需要对实际规划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清晰地掌握,此时可以通过地理空间大数据系统所收集的地区性地理信息,包括高程、环境等不同的信息类型进行分析,通过分析结果,能够对规划区域的地理信息进行全面地掌握,在这个基础上,负责规划的工作人员可利用这些大数据平台的信息来对规划区域的地理信息状态以及地理信息发展规律有着清晰地认识。与此同时通过使用地理空间大数据系统,能够将在开展国土空间规划中所遇见的孤立的、碎片化的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通过整合后的国土空间规划信息,使得在开展国土规划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出完整性和系统性,将地理信息以图表的形式进行清晰地展示,也能够促进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规划质量和效率。科学系统的国土空间规划能够有效地指导地区的经济发展,并能夠对区域性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使得地区性的土地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地利用。
4.5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
若想完成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工作,就需要完成顶层设计,为线上国土空间规划工作提供法律及政策保障。首先,中央政府部门需要对我国国土资源线上整合活动提供有效帮助与指引,出台行之有效的文件、意见、纲要以及法律法规,指导地方政府重视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完成空间规划发展整合。其次,中央政府需要建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机制,保障各个地区政府、各个地区部门能够协调工作,促使智慧国土空间规划发展顺利进行。再次,以“一张图”为基础,建立智慧国土空间规划顶层信息平台至关重要,它将是开展智慧规划体系工作的起点。
4.6加强公众参与度
要想实现国土规划工作的真实性以及科学性,除了专业人士的专业工作内容之外还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毕竟国土规划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公众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需求,所以从某种角度上讲,公众与国土空间规划有着更直接的利益关系,应当增强公众在国土空间规划过程中的参与渠道,能够及时地将国土规划与自身生产生活过程中相关的问题给予反馈,地区性的国土规划人员也应当在日常工作中主动与公众进行沟通和交流,这能够使得国土规划工作更加精准和全面。
结语:
综上所述,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大数据技术为我国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有利于提高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有利于提高智慧城市的发展质量,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利于提高政府的决策能力。因此,探讨大数据背景下的国土空间规划和智慧城市建设,能够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磊,吴啸.数据驱动的规划新技术模式思考与实践[C].智慧规划·生态人居·品质空间——2019年中国城市规划信息化年会论文集,2019,314(4):165-166.
[2]吴芳芳.从信息化到数字化再到智慧化一一基于空间治理能力提升的几点思考[J].重庆山地城乡规划,2019(6):60-63.
[3]张纯,代成,夏海山.基于数据融合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理论研究——BIM与GIS一体化研究综述[J].都市快轨交通,2020,4(10):187.
[4]文雯.探究大数据时代下测绘地理信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J].信息通信,2019(6):134-135+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