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部落时期的毛利诗歌
2021-01-01张静河
张静河
毛利人(Māori)是新西兰的原住民,其直接的祖先为南太平洋地区的东波利尼西亚人,在公元十至十四世纪这段时期,驾驶独木舟,穿越三千公里的惊涛骇浪,登陆新西兰,不受外界打扰地在岛上生活了近八百年。新石器时代的毛利民族,其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相当不平衡,很难想象一个没有铁器工具甚至没有陶器的种族,竟然能高效率地组织大规模的渔猎耕作、建屋造舟。虽然不知文字为何物,却设有多所培养贵族子弟和祭师的学校,他们提倡天人和谐的哲学,创造了富有特色深厚博大的毛利文化,毛利诗歌是毛利人辉煌的史前文明的一部分。
传统毛利诗歌,不是现代意义上诗人所写的诗,而是原始人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发声,率性而为的吟诵或歌唱。从内容上看,毛利诗歌可分为几十类,有主题严肃崇高的家谱族谱、祈祷词和挽歌,有情绪激烈的声讨调和划船歌,有祭师为避险、治病吟诵的各种符咒,还有迎宾词、调侃歌和吵闹调,其主体部分为催眠曲、情歌和挽歌三大类。这些诗歌,用日常口语发出心底的感受和情绪,借率性天然的歌唱,述说原始宗教思想、神话传说和家谱历史,甚至妇女的吵架调侃,都能随心所欲地充分表述,易记易懂、代代相传。
毛利语与英语相比,其语音、语法结构简单,词汇量小,往往一词多义;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富于使用元音,所有的词语都以元音结尾,容易形成诗歌节奏。语言学家别革斯(Bruce Biggs)注意到,这些诗句基本上按“八分原则”建构,即每半行诗使用八个元音。特别是长元音的适当使用,使听觉效果音调柔和,甜美悦耳。毛利人是擅长于形象描述的天才,各部落的历史传奇、祖先的业绩、浪漫情怀和社会习俗,借助简单的诗歌意象,特别容易进入读者的心灵。读这些原始诗歌,能够感受它们传递天风海涛、林莽深谷的自然脉动,展示初始生命的强健与神秘;诗歌的灵魂和源泉,蕴藏在生活于天地之间自然怀抱的原始人当中。这些诗歌所显示的原始人的智力和文明,远远超前于他们所处的野蛮时代。
毛利人有口述传统,部落和家族中的老人,一代复一代地向子孙吟诵部落和家族历史;毛利祭师学校,在一种神秘的氛围中,把部落传统与原始宗教用吟诵的方式传授给严格挑选出来的贵族子弟。这些老人,有惊人的记忆力,一对毛利夫妇向人种学家拜斯特(Elsdon Best)复述了四百多首歌谣,并且说出所有作者的名字以及与歌谣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一位毛利老人向民族学家史密斯(Percy Smith)讲述了他的部落所有祖先的七百个名字,回溯家谱直到三十四代以前。毛利诗歌都保存在这种口述传统当中。1821年,传教士肯代尔(Thomas Kendall)借用英语字母体系构建了毛利书面语言,人们开始记录毛利口述传统。英国殖民政府刚刚成立,新西蘭总督和总理格雷(George Gray)就把记录毛利神话传说与毛利诗歌作为他的工作的一部分,编纂了《波利尼西亚神话集》和《毛利诗歌传统集》,后者收录各类诗歌五百三十三首。1908年,麦克革里果(John McGregor)出版《毛利歌谣》,收录诗歌四百二十一首。此后,其他学者又相继出版了一些毛利诗歌集和研究专著,最有代表性的是毛利官员学者纳塔爵士(Sir Apirana Ngata)搜集的三卷本《毛利诗歌》(1959),仔细考证并翻译传统诗歌三百首。为尽可能地接近原始部落时期的风貌,此处所介绍的毛利诗歌,基本上选自十九世纪上半叶有关毛利种族研究的文献资料。
家谱是口述传统的核心内容,家谱奠定了生命与社会的基本秩序,为毛利人提供了一个与所有自然物、生命、亲友相关的精神联系。家谱记述的是人,却和高山大海、林木岩石、独木战舟等环境背景化为一体,不仅交代了家族的起源,而且以“比”或“兴”的手段烘托祖先的业绩和神威。
古代神话与原始宗教是口述传统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它们大多与祖先的伟业融合在一起。每个主要的部落,其始祖都是神或半神半人,对神的赞美和祷告,成为一个主要的诗歌类型。
《知识的篮子》这首诗歌赞颂林神坦尼战胜邪恶之神、为人类从天上取下三个知识的篮子。三个篮子里的知识,是历代祭师学校教授学生的具体内容。
我来了,我在这儿
我在迅捷地移动
我的符咒是我运动的力量
迅速地在大地上移动
迅速地穿过天空
你的祖先在飞快地移动
坦尼·努依朗依
攀上了
孤寂的天空
发现了
伊奥的无父无母的孤独
他带回来
知识的篮子
名叫图奥里的篮子
名叫图蒂亚的篮子
名叫阿罗努依的篮子
分开了它们
把知识播进
母亲的土地
人类的生命原则
来到世间
来到了光的世界
《向玛鲁的祷告》毛利神话中,林神坦尼躺在地上,用双脚把天空蹬上去,与大地分开,从此有了生命的世界。毛利人在移民新西兰之前,创世纪的神话,是用柱子把天撑起来的。西尼胡珀珀是天神的第一个妻子,也是擎天支柱之一。神的柱子是无形的,因此诗中强调它的自然流出。玛鲁是战神,常以彩虹的形象出现;他也是毛利祖先出海的保护神,人们捉到的第一条鱼,总是用来献给玛鲁。
柱子竖起来了,这是西尼胡珀珀之柱
支撑天宇的柱子立在这儿,自然地流出来
它从空中流出,它从日光的幕布中流出
它从闪电中流出,它从彩虹中流出
它从天的最高处流出
擎天之柱如此屹立,这是祖先之柱
擎天之柱向后举起,浩瀚的天空之柱升起来了
柱子拥抱大地,柱子拥抱大地
柱子拥抱土壤,土壤是擎天之柱的根基
支撑高高的天空
噢,玛鲁,用你的武器
图拉基·里里和图拉基·鲁哈
发出他们的愤怒,挥舞他们的短棒
把短棒掷在那里,让它枯萎
这是玛鲁转身离去,这是玛鲁转身归来
独木战舟是毛利部落最宝贵的物产和唯一的大型运输工具,最大的可载一百多人,他们在造船和划船时都会吟诵与独木舟相关的诗歌。
哈卡战歌——造舟
一艘独木舟,一艘独木舟
一艘亚麻绑成的独木舟,一艘独木舟
正在变大的独木舟
闪光的独木舟
细心地捆绑
用亚麻叶子捆绑
闪光的独木舟
任何民族的诗歌中,情诗都是一个主要的分类,毛利诗歌也不例外。女孩子的情诗欢快轻松,受到生活打击后唱的情歌则深沉哀伤。
我的眼睛就像亚麻花
汪洋恣肆的洪水
哦,那就是我
我的眼泪溪水般流淌
它们像大洋波涛般迸发
冲破了远方的海岸
哦,这就是我
我孤坐一边
坐在我高耸的拉塔树下
凝视、久久地凝视
漫长的海滩,哦,那就是我
我的泪眼
如同低垂的亚麻花
阵风穿过,花丛沙沙作响
蜜雨般飘落的繁英
哦,那就是我
我就像狂风吹动的湍流
弯腰顶住冲击
抖动、战栗、震撼
用我的爱的力量
哦,那就是我
一旦爱成为我伙伴
我便让自己酣然入睡
这就是我的爱的神灵
把我引入梦境
古代毛利人有一种风俗,男人四处游走,遇到一个合适的女子就会在女子的部落中住下来。过了一段时间,这男子可能会离开家,到新的地方成家,或是回到自己的部落中。所以毛利传奇中常有这样的故事:一个女子对长大的儿子说,你爸爸是一个伟大的酋长,在远方的什么地方。于是,儿子就经历艰辛,找到父亲的住所,帮助正遭到敌人围攻的父亲击退敌人,父子团聚。少女在本部落没有看得上的对象,便憧憬能跟随远方来的年轻酋长外出闯荡。诗中的女主角基哈罗阿,明知这种婚姻不稳定,却情不自禁地与外部落男子提·拉维拉维一同出走。
基哈罗阿的情歌
我正家中的床上酣睡
这是鸟儿的酣睡,蜷作一堆
哦,是谁砰砰拍打着我家的墙
那就是你提·拉维,提·拉维拉维
提·阿汤伽(家),再次来吧
我们结伴而行,离开了朗依图图鲁
在欧怀尔,我得到了庇护所
那就是说,阁下,是否你已经与家人分离
把你所爱的人,留在家中
心告诉我,盼他归来,要经过漫长的等待
我受每一个有妇之夫摆布
那么我就是一只任意飞翔的鸟,停落在远方
歇息在提·颇颇基的栖木上
我怕被带进屋中,宁愿被纳托托的风随意抛掷
哦,令人烦恼
毛利人好战,把战争当作一项运动,在食物收获后的季节,常常外出讨伐仇家。四五百人一个胞族,能派出七十个甚至一百四十个武士,征战三个月。循环往复的部落戰争,产生了无数的战歌与挽歌。
为了防止敌对部落征讨袭击,毛利部落在十五到十九世纪,在全国留下五千多个堡,即带防御工事的村寨的遗址。
《武士的挽歌》:这是一首纳提·涛部落古代的挽歌,充满对战斗中逝去的亲友的深厚感情。
啊,我的悲哀
为了我心中挚爱的你
我彻夜难眠
为了你,哦,朋友,就这么走了
从此,你的灵魂不再夜夜来看我
就像一阵愤怒的飓风
冰冷的死亡——冷风般刺透了我
哦,年老的酋长们
你们从此消逝,如同曾经繁盛一时的恐鸟
今生再难以相见
哦,轰然作响的陶塔拉树
瞬间倒向大地
只有那毫无价值的灌木丛留在地面
就这么走了,哦,阁下,问候你
武士曾经走在前边
在战斗中挺立的人们
在海岸边
微风轻轻地吹
或是大海咆哮的风浪
环绕着维提考山的一角
我听到了海浪轻轻的呜咽
洒在西亚维的海岸
那些灵魂,他们离开了光明的世界
留下了最后一瞥
托玛哈的海浪滚动咆哮
为逝者唱着送别的歌谣
他们将永久地从我们眼前消失
符咒是毛利祭师吟诵的韵文,具有神秘性,与种种禁忌有关。祭师作为神与人的中介,吟诵符咒,乞求神的启示,助人解除困厄、医治伤病。每一段符咒表示一种特殊意义,按其魔术的作用有很多种分类。有些符咒在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逐渐世俗化,普通人也可以使用。符咒按其使用的人群来分,可分为祭师、普通人和孩子吟诵三类。
太阳,出来
大头,大头
太阳照耀
你会吃掉
我头发中的跳蚤
大头大头
让太阳光照
飞翔的皇帝鱼
成为一串
震动着你的双翅
以免你的雏儿被雨淋湿
停止,停止下雨吧
《去除喉咙中鱼刺的符咒》:普通人不需要懂得祭师向神祷告的宗教仪式,即使熟悉一般的规程,因为禁忌的原因也不能够去操作它,但普通人可以掌握一些简单的符咒知识并应用于生活,这是大多数人从小就接受的传统教育。海边生活的人,每当被鱼刺卡住,家人就会念一段符咒助他脱困。这段诗歌从被吃的鱼的角度说话,关切中带一点嘲弄的幽默。
为食物呛了而吃惊
为吃鱼呛了而行动
用你的权力救治自己
因为你是站着吃东西
因为你吞食太急促
因为你吃东西像个女孩
我的多少个儿子
被你吞食
奶奶,外婆
瓦西饶的提珀塔西
一起被你吞下
吐出来吧
呛着的食物出来了
《呼唤爱情的符咒》:年輕的猎人恋上一个姑娘,在林中捕鸟时,对着鸟吟诵一段符咒,以此捕捉恋人的心。
这是一只什么鸟
它是林中的知更鸟
这是一只什么鸟
噢,它是一只麻雀-鹰
它从这儿蹦到那儿,欢唱着“踢-踢”
它在枝头移动,不停地振翅
它就是一只专为情人引路的鸟
人类的父母
哦,我的妻子
来吧
飞入我火热的怀抱
《预测战果的符咒》:祭师吟诵的符咒多种多样,巴克爵士归纳为建屋、造舟、为武士去除禁忌等十八类。这段符咒借水鸟猎鱼的象征预测战争的结局,以此鼓舞武士奋勇迎敌。
你们希望捉到俘虏吗
你们希望掠夺财物吗
大海中坚固的礁岩
无惧的礁岩,什么样的岩石
你们的肌腱像迈尔树那样结实
从外表上看不出你们深藏的技能
那鸟就是只白鹤
它从不捕捉最小的鱼
一束红色羽毛遮盖了喷泉
那鸟就是黑色羽毛的鹳
为出征的团队送来兆头
扁鱼吞食着河砂
捉住它
这就是即将来临的战斗的预兆
那鸟就是鸬鹚,让它潜水吧
当它浮现时就会衔一条鲜鱼在喙中
何时才能从岸边的喷泉
再现这场景
那条鱼,是一条飞鱼
被长喙的鸬鹚剪成两截
红眼睛的鲱鱼正在深深的水底沉睡
却被捉了上来,这就是给我们的战争结果的预兆
十九世纪中叶,学者们开始记录研究传统毛利诗歌。初创的毛利文字词汇少,很多词一词多义。当年的老祭师去世以后,作品中涉及历史、宗教的一些暗喻后人难以理解,因此,毛利诗歌的整理与翻译,是一项极难的学术工作。纳塔爵士多年搜集研究毛利传统诗歌,深有感触地说:“过去,一两个词汇涵盖丰富的内涵,构成诗的格律和音乐的格调,听起来甜美悦耳,读起来却如同谚语。”学者们将毛利诗歌译成英文时,所做的考证工作是难以想象的,一个多世纪来,留存的经典诗集,也就五六种。但这些译诗的可贵价值,是最大程度地保留和呈现了作为天地之子的原始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风貌,能把这些清新质朴的原创诗篇介绍给更多的读者,确实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