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事物是怎样流行的?

2021-01-01薛珂凝

书屋 2021年12期
关键词:马车冰箱体制

薛珂凝

在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新事物总是不断地出现,其中有些新事物取代了旧事物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流行开来,这一过程便是“创新扩散”。针对这一问题,荷兰籍学者弗兰克·吉尔斯等人提出了多层次视角(multi-level perspective)予以解释。该视角的核心观点认为,一项新技术的流行必然伴随着对旧技术的彻底取代,是对现有社会生活某个特定领域的彻底颠覆。

多层次视角理论认为,技术创新诞生于微观社会层次的小生境(niches),包括科学实验室、被资助的技术示范项目等。新技术一经问世,便蓄势待发,试图与主流市场中被广泛使用的某项技术产品一争高下,旨在取代后者在现有社会的主导地位,但这一过程并不总是那样顺利,许多新技术因为在竞争中失利而无法继续扩散。在宏观社会层次的大环境(如社会舆论、人口构成、生态环境等)发生变化时,现有的社会—技术体制会因为感受到压力出现松动,这为新技术突破现有体制、取代旧技术制造了契机,新技术由此得以流行。

不难看出,多层次视角关于创新扩散的叙事尤为强调新、旧技术之间的竞争。这一特点,在吉尔斯等对美国汽车崛起的分析中体现得相当明显。十九世纪,乘坐马车是美国人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为了防止疾病的传播,城市中形成了一整套监管体制,比如设置了专门的马厩、聘请了专业的马匹饲养员以及成立了清理马粪的环保部门等。彼时的街道不仅是马车通行的地方,同时也是娱乐、社交和小贩聚集的场所。

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对马车的需求量不断攀升,马匹产生的马粪也随之增多,导致城市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这催生了社会对健康与卫生的关注。与此同时,以马车为主的出行方式也暴露出了成本过高、交通堵塞、马匹伤人等其他问题。这些大环境的变化促使人们希望通过改变以马车为核心的社会—技术体制,从而解决上述新出现的这些问题。

大环境对现有社会—技术体制的压力也为一些新交通工具(如有轨电车、自行车、汽车等)在小生境中的诞生创造了机会。其中,有轨电车由于舒适度不高、私密性不强、路线僵化等缺陷形成了负面的公众形象,自行车也因为载量有限而乏人问津。与这两种交通工具的推广遭遇挫折不同,汽车的发展相对顺利,从一开始大型的、操作复杂的豪华汽车演进成轻便的、操作简单的平价汽车,并逐渐向大众普及,随之而来的是围绕汽车建立的一个崭新的社会—技术体制,包括树立交通规则、拓宽道路、开办驾校和加油站,修建高速公路和高架桥等,城市中的街道也已不再是孩童可以肆意玩耍的地方。另外,汽车的流行也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更加深远的影响,驾车旅游、汽车电影院等已渐渐成为备受欢迎的娱乐活动。最终,马车退出了历史舞台,汽车取代了它成为美国人日常出行主要依赖的交通工具,并在接下来的一百年间逐渐向全球扩散。

英国社会学家伊丽莎白·修芙等在2012年出版的《社会生活的动态性:日常生活及其如何变迁》一书中提出了创新扩散的一个新视角——实践说(practice theories)。与多层次视角认为新事物主导地位的获得是以牺牲其竞争对手为代价不同,实践说强调技术创新能嵌入原有的实践网络,与该网络中其他相关实践建立合作关系,从而顺利被民众接受并运用于生活中。

实践说认为,新事物的社会推广是嵌入在诸如“穿衣”“吃饭”“居住”“出行”“娱乐”等日常生活惯例当中的,这些惯例便是实践。进一步,实践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日常生活由一组相互关联的实践构成。根据实践说的观点,实践间的这种联系并不稳定,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这是实践间竞争与合作的结果。一方面,由于资源和实践者精力的有限性,实践之间会围绕资源和实践者的注意力展开竞争,这一看法与多层次视角对创新扩散的激进解释具有一致性。例如,电视机的发明使人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看电视上,从而减少了原先花在散步、做园艺等其他的时间,这构成了一种竞争关系,看电视这项新实践成为这段竞争关系中的“赢家”。

但是,竞争关系只是实践间联系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实践之间还存在着合作关系。看电视貌似压缩了其他活动的时间,但实际上,看电视可以与一些其他实践活动同步开展。实践论因此认为,新实践可以通过建立与原先实践系统中其他活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在不冲击日常生活秩序的前提下逐渐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修芙等在书中举了电冰箱推广的例子。在实践说看来,冷藏占据主导地位并未推翻原先日常生活中的食品保存、烹饪、采购等,反而强化了与这些功能的联系。实证研究表明,一些家庭将电冰箱作为提高经济效益的工具。为了省钱,人们会设计一个围绕价格和质量标准的复杂采购系统来填充自己的冰箱,在这一“采购”旅途中,除购物外,包括住宿、吃饭、娱乐等实践也都被考虑在内,以达到经济最优的效果。现在很多人喜欢去郊区的农田亲自动手采摘新鲜的蔬菜、瓜果,由于郊区路程较远,如果仅仅是购买食物就很不划算,于是在这一过程中,娱乐、社交、路线规划、吃饭等相关的安排可以同步展开。

还有一些家庭使用电冰箱是为了协调与烹饪和饮食相关的日程安排。冰箱的使用缩短了準备食物的时间,其食品保鲜的功能将采购、备餐、吃饭实践分离,这为其他实践的开展提供了便利。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得一些家庭成员难以聚在一块按时按点吃饭,工作繁忙的父母和课业繁重的孩子可能会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回家、吃饭,冰箱的出现恰恰能够满足不同家庭成员的饮食需求。

修芙等人的书中还指出,实践间共享的要素也会将不同实践活动彼此联系起来,实现人类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追求幸福感的迫切需要。近年来,出于对健康生活的向往,人们对食物的态度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为对即食食品的不信任以及对新鲜食物的追捧,这连带着改变了冰箱及其内容物所承载的意义。如今,“健康”“便利”等已经成为冰箱的代名词,而这些意义符号本身也贯穿在烹饪、养育、家庭管理等诸多相关实践中。共享的意义要素将冷藏实践与其他实践绑定在一起,强化了公众对冰箱的依赖,奠定了冰箱在日常生活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猜你喜欢

马车冰箱体制
马车与游船
冰箱里的那些“食”
试论乌俄案对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
马车
驾着马车去打仗
冰箱里的夺命派对
肩上冰箱
建立“大健康”体制是当务之急
为“三医联动”提供体制保障
建立高效的政府办医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