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在颌面部骨折数字化技术应用中的探讨
2021-01-01孙晓红张昀李婷婷
孙晓红 张昀 李婷婷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颌面部骨折数字化技术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纳入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接受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总结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数字化技术诊疗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评分显著升高(P<0.05)。结论:颌面部骨折数字化技术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缩短诊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颌面部骨折;数字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R473.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98-02
颌面部骨折患者伤情复杂,受伤部位较多,治疗难度大,且合并多器官病变,部分医疗机构缺乏专业化颌面部治疗医师,患者首诊处理措施过于简单,治疗措施不够合理,导致病情延误[1]。数字化技术是临床治疗颌面部骨折的全新方案,开展数字化诊疗期间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实现诊疗的数字化交互配合,依据患者病情确定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提高治疗的个体化,并缩短患者治疗前期等待时间及总体治疗时间,有助于改善患者满意度[2]。本研究总结分析我院颌面部骨折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研究分析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情况。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开展时间跨度范围确定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纳入样本为此时间段内于我院就诊治疗的68例颌面部骨折患者,患者均对研究相关内容知情同意。随机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样本量均为34例,汇总并统计两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研究组男18例,女16例,年龄区间值为28~65岁,平均(46.22±3.58)岁,对照组男17例,女17例,年龄区间值为26~66岁,平均(46.29±3.51)岁,两组基线资料对比无统计差异(P>;0.05)。
1.2护理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数字化技术运用的意义等,遵医嘱开展各项护理工作,必要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等。
研究组则实施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具体如下:(1)协助患者采集数字化图像资料:护理人员协助患者对个体数据图像进行数字化采集,在放射科協助下将患者个体CT数据导入到软件系统内部,使系统对不同断层图片有效读取。辅助医师对手术流程进行数字化模拟,确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中,护理人员需准确采集患者面部三维数据图像,将其转化为特定格式,如STL、OBJ等保存。如患者合并畸形或软组织缺损,需实施三维立体面部图像对比分析,确定最适宜的图像数据。其后护理人员进一步辅助医师采集面部缺损图像数据设计具体手术治疗方案,并合成3D单一数据模型,利用3D打印设备部完成颌面部骨骼模型、颅神经保护导板、手术定位导板、咬合导板制作[3]。(2)强化环境及设备的消毒:颌面部骨折治疗中采用3D打印技术可完颌面部骨骼模型、头颅模型的制备操作,也可为患者制作符合个体需求的钛网。手术定位导板、神经导板等可用于手术流程的模拟,咬合导板可用于咬合调整等,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使用上述模型及导板前,护理人员需妥善进行消毒处理,并可采用低温等离子消毒技术,进而实现有效的灭菌,为手术治疗营造有利条件,为保障手术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4]。(3)治疗设备的基础性护理维护:数字化诊疗技术中需采用多种精密仪器设备,价格昂贵,为此需采取有效的设备维护管理方案。在具体开展设备维护管理期间,需安排专人负责相关工作,并为每台设备建立完整的台账资料。设备使用期间需严格依据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并定期进行设备的维修与检查。颌面部骨折患者接受数字化诊疗期间需使用FACESCAN,设备管理人员需每日擦拭患者座椅及机身。设备中的镜面需使用纸巾将其中的灰尘擦拭干净,不得使用湿擦模式,以避免水滴遗留等引发光斑,最大程度上确保采集图像清晰度符合相关要求[5]。同时,数字化诊疗中需使用3D打印设备,此类设备对温度及湿度要求较高,为此需在数字化诊疗工作室内设置温湿度计,确保打印操作中湿度低于40%,温度为20~27°C。护理人员需在3D打印期间加强巡视,以确保设备运行处于正常状态及耗材充足。定期对打印机内部设备进行乙醇清洗,同时需专柜存放乙醇,以预防火灾及爆炸等意外事故发生。另外,颌面部骨折患者数字化诊疗期间需使用激光扫描设备、导航系统、颅顶支架等。激光扫描设备、导航系统均为精密度极高的设备,需定期检修保养,并将设备放置于干燥通风的位置。颅顶支架需在治疗期间妥善安置于患者颅顶切口部位,完成操作后将其取下并消毒存放处理。(4)术后的皮肤护理管理:数字化导航技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可导致患者机体产生感染等不良反应,为此需强化皮肤管理。数字化导航技术应用期间,护理人员与医师需协同配合,完成患者数据信息的输入等操作。医师需依据患者健侧的图像数据完成患侧图像模拟,并以此为基础确定适宜的手术方案。颌面部骨折术中需将导航设备放置于颅顶区域,护理人员需熟练掌握手术操作流程及护理规范要求,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密切配合,巡回护士需重点检查支架固定是否牢固,观察切口周边皮肤组织是否存在撕脱及压红等症状,积极预防感染等并发症。(5)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颌面部骨折数字化诊疗技术临床应用时间较短,大部分患者对相关内容无法准确理解,整体认知水平偏低,治疗依从性严重不足。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护理人员需对患者实施数字化健康教育,通过图像及视频等方式为患者介绍数字化诊疗的相关内容,并讲解颌面部骨折的基础病理知识,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问题,消除其对数字化诊疗存在的疑惑,以此来提高其治疗及护理干预的依从性。同时,医师在采集相关数据后,需利用软件数据读取与图像合成等技术完成手术模拟方案的制定。护理人员在医师完成手术模拟方案制定后,需及时为患者演示手术方案,并展示术后恢复的相关动态化模型,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使患者对手术方案建立全面系统的认知,使其能够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干预,并树立康复信心。(6)术后不良反应的告知及心理疏导:颌面部骨折患者病情复杂,患者语言、吞咽、视物及呼吸均可受到不良影响,大部分患者存在恐惧、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为此医护人员需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安抚,告知其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通过数字化手术方案的演示,使患者对手术方案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并能够自我调整情绪,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进而实现治疗效果的全面提升。
1.3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诊疗时间,并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研问卷调查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问卷为百分制问卷,分数越高,满意度越好。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3.0软件计算各类数据,本次
研究中计量资料为(x±s),检验方法为t,计数资料为(%),检验方法为χ2,如P<0.05,则组间有差异。
2结果
研究组数字化技术诊疗时间与对照组对比显著缩短(P<0.05);研究组满意度评分比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见表1。
3讨论
颌面部骨折患者接受数字化技术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期间,医师与护理人员需明确分工,护理人员主要负责患者心理疏导、数字化模型预備、患者安全管理、预备数字化模型、设备维护与管理、数字化健康宣教、患者基础图像数据采集等,医师主要负责手术方案数字化模拟与设备,手术手术及疗效评估等方面的诊疗工作[6]。护理人员需重点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医师对患者病情实施评估,医护人员配合完成抢救,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实施数字化诊疗,制定个体化实施方案。为提高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效果,需强化医护人员管理,建立完成的医护人员协同配合模式,以此来改善治疗干预效果[7]。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在护理人员精心护理下,患者对护理工作更为满意。总结本次研究数据,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后,数字化技术诊疗时间显著缩短,且患者对医护人员均表示满意,可认为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应用效果显著。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强调医护人员的协同配合及有效交互,医护人员间分工明确,可确保患者个体数据图像的数字化采集规范化完成,为后续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原始数据支持。皮肤管理与健康教育、心理安抚等环节将生理性干预及心理安抚有效结合,能够使患者获得高质量的诊疗服务,缩短治疗等待时间,进而改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颌面部骨折数字化技术中应用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可缩短诊疗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对于提升颌面部骨折治疗效果及整体护理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明华伟,何芸,周翊飞,等.数字化外科技术辅助下颌骨陈旧性骨折复位重建的临床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20,29(1):75-78.
[2]金梅,张龙.多学科合作的医护一体化伤口诊疗分级与分流模式的创建[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0,15(9):1099-1102.
[3]江庆华,李吟枫,朱科第,等.医护一体化营养管理模式在食管癌放化疗患者中的实践效果分析[J].肿瘤预防与治疗,2020,33(9):786-791.
[4]高亚维,都艳敏,杨雪妮,等.医护一体化护理对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6):93-95.
[5]苏少锋,陈丽霞,刘真义,等.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医护一体化管理模式对胃肠息肉术后患者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25):176-179.
[6]赵宝春,张淑丽,高翔,等.医护一体化模式下的精准护理在哮喘患儿康复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20,26(15):13-16.
[7]张旭升.医护一体化模式在重症肺炎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8):152-154.
基金项目:2019年兰州市创新创业项目(2019-RC-22)通信作者:张昀,E-mail:zhangyu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