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影艺术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研究

2016-07-12张健汪佳亮

科技视界 2016年6期
关键词:数字化技术技术创新

张健 汪佳亮

【摘 要】本文主要研究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技术,并运用《愚公移山》的作品进行测试,通过最终作品的演绎证明了此种技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艺术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皮影艺术;数字化技术;技术创新

【Abstract】Technology of combining the main shadow studies art and digital technology, and the use of “Yugongyishan” works were tested, through interpretation of the final work proved this technique has certain feasibility and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art of shadow play.

【Key words】Shadow; ArtDeigitiza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0 引言

皮影主要是演绎人物活动为主要的表达内容的皮影戏剧种,在“舞台”上用动物皮刻制的影人作为“演员”来表演故事情节。中国民间的皮影的美术造型各具特色,具有变形、夸张、地方风格明显等特色。皮影的整体外观艺术造型的演变完全反映了中国影戏的发展旅程:一方面,影戏的戏剧观念与人们的审美趋势可以从影戏的造型特点上反映出来;另一方面,影戏中的影偶的制作工艺水平的高与低可以反映出影剧的发展的水平。影偶的材质从刚开始的纸质慢慢发展到当下的皮质,并且在皮质上进行的彩绘,尤其开始形成了类型化的造型观念,不权能给影偶正反角色的形式外观,而且能充分的表现出人物的忠奸善恶,在形象的刻画上栩栩如生。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已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皮影”艺术如果再不融入新的元素,在当下很难在社会流传下去,而我们课题小组就在思考,为什么不在“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呢,让这种民间非遗源远流长。对这种传统艺术进行改革,融入数字技术,保留“皮影”艺术传统的艺术感,又能体现出现代的数字技术,将这种“皮影”艺术将以一种全新的数字形态所展现出来。

本论文主要是把“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以《愚公移山》的作品为例,把《愚公移山》作品用“皮影”的形式来展现,然后再融入数字技术,最终所展现的艺术效果,将会更吸引观众,与此同时,这也会勾起很多老一辈人的记忆,同时,给现在非遗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从而让这种民间非遗不会离开人们的视线。

1 皮影与数字媒体技术结合

挖掘民族艺术的表达内容是对这种文化内涵的发现与审视,需要有开放的意识和独特的想象力,虽然中国文化历史悠久,数不清的宝贵文化资源为“皮影”艺术的创作打下了基础。如果在进行皮影艺术的改革中没有开放的思维与创新的眼光,这些养分仍然会白白流失。

此外,要使得当下的“皮影”艺术的作品可以更能吸引社会的观注度,结合当前的社会因素而进行的创作。如皮影经典作品《桃花源记》,它使用3DMax技术进行制作“皮影”人物的原型,然后再融入以水墨风格为主的数字背景,表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符合当下社会的审美需求,受到了社会的推崇。

一切艺术的成长都需要创新的动力,如果一种艺术形态缺少成长性,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那就离被社会的淘汰不远了,20世纪之后的“皮影”艺术的传播史已将这一景象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如果要结合“皮影”艺术的个性创新的新型传播,者创新的道路还很长,它不仅要克服民族艺术狭隘的民族主义倾向,避免封闭、排外和自大,也要摆脱那种对过往一去不复返的留恋,避免一味的将现代“皮影”艺术拉回到早期,更要不断的在技术上提升进步,在当前的数字技术的时代,要把传统的“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相融合,提高了“皮影”艺术的高品位的审美追求,最终使整个社会审美意旨的共同升华。

2 《愚公移山》作品数字化保护

2.1 剧本设计

《愚公移山》主题思想即恒道。“愚公移山”故事出自《列子》。《列子》文本的字里行间表达了崇尚虚静思想,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也正是对《列子》文本中核心思想的充分注解。

此项目我们以文言文为模板,为了突出故事的意境采用小孩子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作为旁白。

2.2 分镜设计(表1)

2.3 人物设计

我们拍摄的是皮影的效果,所以我们穿了全黑的衣服避免反光,然后着重在造型的夸张和人物的特色上。本剧共有14个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风格,所以我们在造型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们翻看了大量的古装剧,尤其是贴近那个时代的片子,又翻阅了当时朝代的典籍记载,查询当时男人女人的各自装扮,大人和小孩的差别,还有女人出嫁前及出嫁后的装扮区别。因为我们的剧中涉及的人物都是各个阶级的代表,所以也不能乱了辈分。

拿愚公来说,他是本剧的主角,必然要特色分明,不能太壮也不能瘦弱,我们的设计是他穿一身农民的衣服,头戴盘起的假发,他是一名老者,因此还有胡须和长的眉毛,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在锄地,于是他的象征之一还有一把锄头。

愚公的妻子是一位在家的年老的妇人,不同于年轻姑娘,身材一般即可,穿着简单大方,一副大衣摆,不失庄重,给她的设计是头戴头巾。

愚公的儿子也有较多的戏份,所以也要重点设计。因为正值壮年,所以儿子最精神最帅气了,给他一件简短上衣搭配黑色长裤,发髻半垂半盘,与众不同。

愚公的儿媳代表了当时年轻貌美的姑娘,所以在选角上我们特意注重了演员的曲线,以此表现女人的婀娜美丽,因为是人妇,又不可太花枝招展,所以设计的是穿着较简单的长裙,做了一个简单的发髻。

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是智叟,是一位老者,也是一位学者。古往今来,我们想象里的学者多半是弱不禁风的,加上他又老了,所以我们设计的是一位佝偻的瘦弱的老者。

其中有意思的还有一位小孩子,本想是我们自己扮相的,发现演的不如人意,略显僵硬。最后还是请来了一位真正的小妹妹,看到她蹦蹦跳跳的时候,满心欢喜,果然小朋友的可爱是最自然的,装扮不来啊。

在舞台皮影表演的动作中,有许多与改变服装形态有关的动作,如穿、脱、撩衣襟、甩袖子。而在皮影戏一般都会避免这些动作,因为在皮影戏中让同一个角色在同一场戏里不适当地更换身子,会使观众对剧情发生误解,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皮影把一些动作凝固在影人的造型上。

2.4 场景设计

根据画面分镜的要求进行用手绘场景布局,再使用图形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对场景进行数字绘景,最后根据视听语言的要求合成完整的场景。场景的画面效果遵循了传统水墨绘画的特点,作品的场景设计抓住了国画艺术表现形的特点,设计出了栩栩如生的山水画的场景。充分展现了国画水墨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审美特点,在作品中场景设计的艺术格调有了很大的提升,黑白的色彩的配合充满了水墨的韵味。在整个作品的场景绘制过程中,除了场景用水墨的效果之后,是远远不够的,其他的内容都是由计算机的专业软件进行绘制,并且要配合水墨的音效,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水墨的效果。

2.5 后期制作

在后期上我们采用抠像的方法,把人物形象放到水墨背景上。一黑一白,虚实结合。背景我们为了寻找合适的素材,也是做了大量的准备,先是在网上寻找水墨画的图片,发现可以用的素材太少,之后又到多个图书馆翻阅,总算有点成效。作品除了场景使用的是水墨风格之外,作品中的人物也使用的黑白的剪影效果,我们作品后期合成所使用的平台是After Effects,在平台上我们根据分镜的设计,放置了场景与人物以及其它的元素,为了使整体的效果自然和谐,对人物以及其它的元素的周边进行收边与糊模处理,然后根据视听语言,把场景与人物以及其它的元素进行景别的处理,这样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艺术特点,别有一番韵味称为“墨韵”。而形成水墨为主的一种绘画形式。

在一些场景上,我们还加入了特效,为了让水墨动起来,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比如,流水、飞鸟、炊烟,还有碎石的效果。此外,音效的运用也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所以我们在音乐的选择上也花了很多的心思。因为要考虑到不同情境,不同氛围,要让背景音乐起到烘托情绪的作用。

社会环境与经济环境是作品的艺术表现的基础,但艺术作为精神表现之一,它又可以获得某种的永恒性,并且它可以超越其所存大的历史阶段。而本作品所使用的水墨后期合成的效果具有一种永久的意义,人们可从其中得到审美的满足与精神的寄托。相对于其它的艺术种类,本作品以基本实现了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的融合,最终后期合成实现了《愚公移山》的作品,通过它来验证研究的成果。

3 总结

本论文主要是利用《愚公移山》的故事,运用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的创新手法,全新的演绎了此作品,为广大皮影艺术的爱好者提拱了皮影艺术保护的新思路,皮影艺术与数字技术结合的研究远远没有结束,以后的研究将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的深入。

【参考文献】

[1]顾欣.Flash在中国[J].美术大观,2007.2.

[2]李红军.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9.6.

[3]邓琪瑛.海峡两岸潮州影系研究/中国皮影戏的历史与现状[M].大象出版社,2008.8.

[4]邓琪瑛.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光影[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6.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数字化技术技术创新
广播电视发射机数字化改造
数字化技术在房地产档案管理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