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漏尿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01-01黄榴兰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1年23期
关键词: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长期留置尿管病人漏尿原因分析及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抽取其中的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为20例。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设为对照组,而给予针对性护理对策的设为观察组,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漏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现压疮、尿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需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细致化分析其漏尿原因,并对其实行针对性护理对策,有效降低漏尿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预防漏尿。

[关键词]长期留置尿管;漏尿原因;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23-0104-02

长期留置尿管主要是针对尿潴留或尿失禁患者所实行的临床操作,但在留置导尿过程中若常常出现漏尿情况,不仅会增加患者痛苦,也會持续增加护理人员的工作量[1]。因此,本次研究决定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已收治患者细致化分析其漏尿原因,并针对具体原因制定针对性护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抽取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长期留置尿管患者参与研究调查,并将其中的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其中对照组中男12例,女8例,年龄在24~67岁,平均年龄(54.36±5.21)岁;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在21~64岁,平均年龄(53.69±5.32)岁。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

观察组--针对性护理。具体护理内容:1正确评估漏尿原因。当长期留置尿管发生漏尿时,护理人员需立即对漏尿原因进行细致化评估,确定最可能和最准确的漏尿原因,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首先,需检查导尿管是否出现挤压或折叠等情况,准确予以记录。其次,观察患者尿液有无明显沉淀物、颜色、性质等,同时评估患者排尿时间及使用利尿剂时间点。注意观察患者情绪状态,若是患者存有焦躁、抗拒等情绪便容易在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时出现漏尿现象,而护理人员也需依据不同情绪管理法予以适当调节,帮助患者控制并缓解情绪[2]。长期留置尿管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期间需强调患者体位的更换情况,注意平卧和侧卧的区别,侧卧与平卧体位的区别则在于膀胱容积的变化,因而选择平卧为时可有效减少漏尿频次。2选择合适规格与材料的导尿管。导尿管的选择需结合患者性别、年龄等要求合理选择,通常情况下,男性与女性可分别选择12~15F、16~18F。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在确定导尿管具体选择后也需尽量以患者实际漏尿情况进行调整。医院在购进一次性导尿包时需特别注意规格差异,不同科室所用规格具有差异性,但是不同规格一次性导尿包的数量需一致。不同疾病、性别、年龄患者在选择不同型号导尿管时需较为细致化,避免因导尿管过粗或过细而出现不同程度的漏尿情况,尤其是针对不同疾病患者。加之,为患者选择合适规格和材料的导尿管后可减少反复插管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导尿管的材料以硅胶为首选,硅胶导尿管可与组织相容,在长期留置尿管期间对组织的刺激感会有所减轻。3把握好插尿管深度与时机。尿管插入深度对防止漏尿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在插入尿管时需在膀胱处于充盈状态时或注入适量生理盐水后才可将导尿管插入其中,有效防止导尿管插入深度过高或过浅的问题,防止漏尿。4选择适合的气囊注水量。气囊注水量需结合患者性别予以确定,男性与女性分别保证10~12ml、12~15ml注水量,并严格控制好大剂量和小剂量注水时的要求,注意需使用无菌水,同时在插管前还需提前备10~20ml生理盐水,并明确气囊注水量,防止漏尿。5采取有效固定尿管方法。患者在考虑到防止漏尿现象后需采取有效固定尿管方法,如导尿后牵拉尿管3~5min,将导尿管固定在大腿内侧,避免泌尿道逆行感染和漏尿[3]。6采用个性化放尿疗法。护理人员需在确定疾病治疗用药情况、膀胱充盈状态、尿意等决定放尿时间。选择甘露醇、呋塞米等利尿脱水剂,在使用2-3h内将放尿频次控制在2次/h,避免因夹管开放不及时导致膀胱容量增多引发漏尿。待使用利尿脱水剂3h后,将放尿频次控制在2-4h开放一次。7防止泌尿道逆行感染。a.严格遵循无菌操作。b.保持尿道口与导尿管连接处的清洁度,同时需保持使用碘伏球擦拭尿道口及周围的习惯,不可遗忘对近尿道口尿管3~5cm处的清洁。每次大便后需及时对尿道口进行清洁,防止逆行感染。c.保持1次/d一次性尿袋更换频率。不可频繁更换,破坏密闭式引流系统。加之,频繁更换一次性尿袋还会增加资源浪费。更换一次性尿袋时需保持低于膀胱水平位置,并擦拭一次性导尿袋引流管与导尿管接头处,防止引流管和尿管接头被污染。d.保持1次/周的导尿管更换频率,选择硅胶导尿管。e.指导患者保持不间断式的饮水习惯,每日须达到2000ml左右的饮水量,以至于增加尿量自然冲洗尿道,保持尿道通畅度。f.控制尿液pH值。采取口服鼻饲管注入苏打片,以碱化尿液,预防钙盐沉积,保证尿管引流通畅度。

1.3观察标准1两组的漏尿发生率需记录并计算。2不良反应--压疮、尿道感染,记录并计算其概率值。

1.4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8.0软件分析、处理,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两组漏尿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观察组中漏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出现压疮、尿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下表1。

3讨论

留置尿管是临床上常见的基础护理操作之一,可适当减轻患者的痛苦,为患者提供优质化护理措施。但是,患者在长期留置尿管期间常常会出现尿液外漏的情况,由此不仅会加重患者的痛苦,同时也会持续影响患者后期恢复期间的情绪,且容易让画着萌生出焦虑、烦闷、不安等负面情绪,影响预后[4]。

本次研究决定针对长期留置尿管漏尿原因进行细致化分析,并实行针对性护理对策予以积极改善,具体原因如下:1尿管型号错误。医院购入一次性导尿包是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且各科室使用规格和型号也具有差异性,但是由于人为因素影响,患者无法得到适合型号和规格的导尿管而导致漏尿。2尿管过细或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多。尿管过细会使得在其中注水过多,尿管前方的水囊漂浮于尿液中,使之不能紧贴尿道口而导致漏尿。3尿管过粗、气囊内注液体过少。此类因素与前者正好相反,会使膀胱处于开放状态,当膀胱内压力大于尿道夹闭能力时会导致漏尿。4尿管插入过深。当患者膀胱处于不充盈状态时,经常误将尿管头端置入膀胱底,恰巧错过膀胱三角区,而此时尿液便会沿着尿管流出,将尿管变成引流管[5-6]。5膀胱痉挛。气囊与膀胱壁直接接触并嵌顿在膀胱颈部刺激膀胱肌肉,使之出现强烈收缩反应,致使膀胱颈开放,导致漏尿。

综上所述,长期留置尿管患者需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细致化分析其漏尿原因,并对其实行针对性护理对策,有效降低漏尿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且具有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陈永敏,姜淼淼.膀胱功能综合训练对膀胱造瘘术后长期留置尿管老年患者瘘管堵塞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医学临床研究,2019,36(06):1226-1227.

[2]李恩惠,魏海彬,张琦,等.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膀胱瓣成形输尿管吻合术治疗移植肾输尿管狭窄的临床分析[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8,39(12):940-944.

[3]张姝,张小超,郭天媛,等.尿道狭窄术后留置尿管尿路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及护理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1):2079-2080.

[4]张骞.部分无管化与留置肾造瘘管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上尿路结石的对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2):155-156.

[5]王丹,况红梅,万琴,等.气囊减压联合持续牵引法在重症脑卒中患者留置尿管漏尿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9,16(06):150-153.

[6]彭畅.探讨改良双J管置入法在后腹腔镜肾盂及输尿管切开取石术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0):59-60.

作者简介:黄榴兰(1983.04-),女,汉族,广东中山人,本科学历,主管护师,研究方向:神经外科和手外科護理。

猜你喜欢

护理对策临床效果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