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不经心的快乐
2021-01-01林二
林二
快乐童年,总是大人的一厢情愿。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触,源于某天与老师聊起她古灵精怪的小女儿,我们都在说羡慕小孩子的快乐,老师提了一句,这种快乐其实也是一种痛苦,曾经我们也拥有过这种小孩子的快乐,可我们不记得了。
这番话引发我的思考,相比起快乐而言,我真正的童年记忆是什么?想来想去,得出一个结论,我的童年就像我的成年一样,五味杂陈。在此之前,在我仔细思考之前,总是漫不经心地把童年划归为快乐那一栏里。
将儿童世界和成人世界完全割裂开来,是怕麻烦的一种做法。我们总把儿童当成一种全新的物种对待,无微不至地呵护,同时又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忽视他们,好像有一道魔法门,儿童在某个时间点会自动跨过他,走进成人世界。
儿童也是人,儿童经历的事件、团体,都是人类社会的一部分。甚至一个人儿童时期的行为,与他成人时期的行为是完全一致的。
在得出开头那个结论之前,我是想回到童年的,但恍惚间,仿佛见到那个小小的我站在面前,我却望而却步了。并非童年太过黑暗,我只是个普通的人,因为成色驳杂而普通。
我在农村长大,从童年时期性格里就烙上了泥土的气味。大多数人把这解释为淳朴,其实是野蛮。泥土自然肥沃,什么生命都可以滋润生长,一无是处的野草,只能收获一次的麦子,或者参天大树,能长出什么,谁也不能保证。
那时农村孩子的娱乐方式也充满泥土的野性,以打架为乐,并非本性粗野,实在没什么好玩的。如果那时候有人选拔,大概也能产生几个《摔跤吧爸爸》那样的人物。可惜没有,这种野性来自泥土,最终也摔打在泥土中。现在成年了,也不再打架,可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依旧留着泥土的气息,简单粗暴。每每此时,都会希望自己的思维可以像飞鸟一样,天空海阔,可是不行,因为我的双脚站在泥土里。
我在童年时期显得格格不入,时时表现出忧愁,对着山雨欲来的天空,也对着夕阳初沉的远山。大人们总是疑问,小孩子哪里来的忧愁。他们的 育儿经就是,孩子们去玩吧,去打架吧,只要你们回来吃饭睡觉就行,并不对他們的心理状况加以关心,所以他们才会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束手无策。
人在每个阶段都有与之相配的七情六欲,挂心的内容或许不同,模式是基本一致的。我在童年与现在所忧愁的东西是相通的,幼年面对自然变换、时间流逝,感到自身渺小,内心抑制不住地恐慌;现在知晓了世界之大、时间广阔,知道生命的偶然与可贵,依然存有这样的恐慌。
那个小小的,忧愁的人没有那么美好,可她是我吗?是的。即使在智慧未开的童年,我也在用自己的脑袋来感受世界,并且得出了自己的结论,虽然稚嫩,可那是我的世界观体系的萌芽。这个世界不是成人的,是所有人的,成人向儿童描绘的“世界是美好的”愿景几乎是徒劳的,孩子们有自己的体会。
成人们的愿景落空了,只好让孩子们尽量快乐。可那些快乐也是漫不经心的,我们不能控制。即使在我们成年人心里,这种快乐也存在,并不比儿童少。经过时间长河最终留存下来的,是对世界的真正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