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探索
——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2》教学为例
2021-01-01米微韦合罗潇潇
米微 韦合 罗潇潇
(河池学院外国语学院,广西 河池 546300)
一、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此外,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目标和重点内容,提出了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结合专业特点分类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等六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为各学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指明了方向,为高等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基本遵循。”基于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探究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学习的全过程之中,进而开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相得益彰的新局面。
因此,西南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从2021年3月开展了课程思政与《综合商务英语》课程融合的探索。本研究基于该教学实践,选取《综合商务英语Ⅱ》的单元教学为案例,具体阐明外语课堂与课程思政进行有机融合的模式。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是指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将各课程的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形成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良好格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深度挖掘课程中的家国情怀、文化自信、兴学强国等思政元素,并将其全面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将知识习得、能力提高、素质提升与国家发展相结合。这种通过在知识传授过程中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开展的思想引领,可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德育育人功能,“更好地培养智育与德育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人才”。
三、综合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情况
综合商务英语是本科商务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和核心课程。是占课时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的一门必修的基础课,以教师所在的西南某高校为例,综合商务英语课开设四个学期,周学时为4至6学时,总课时为280学时。本课程以语言技能为主,商务技能为辅,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商务知识和商务沟通等技能。通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技能,夯实学生英语语言知识,通过讲授,讨论,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等教学方式拓宽学生的商务知识,打下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提升商务专业素质及人文素养。由此可见,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课程目标与思政育人目标相一致。
该课程选用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该教材根据《国标》和《指南》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兼顾知识、素质与能力要求,致力于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另外,该教材的选材大部分来自《金融时报》,商务主题鲜明,内容时效性强。在改编过程中,积极融入“中国元素”与“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的风土人情等内容,探索“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新模式,实现专业培养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
四、综合商务英语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计与实施范例
(一)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单元教学设计内容
本研究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版)为例,深入分析融入思政元素的单元教学设计。该教材内容涉及现代商务活动,包括职业、网上销售、市场营销、计划、人员管理、冲突、新企业及产品等主题。经过与主讲教师充分讨论后,该教材中确定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单元教学设计如下表1所示:
表1 “课程思政”元素的单元教学设计例表
从上表1可知,根据《国标》和《指南》确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目标包括知识的传授、能力的提高和思想价值引领三个方面。因此,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正确地看待事物,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使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协同发展。
(二)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实施课程思政教育案例
文章以《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2》(第三版)中的第八单元《市场营销》(Marketing)教学为例,主要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考评方式三个方面呈现如何在课堂内外开展思政教育。
1.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维度。
(1)知识目标主要体现在内容层面和语言层面:学生能掌握与市场营销相关的词汇及专业知识;
(2)能力目标表现在语言能力层面: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3)素质目标体现在通过学习国外品牌的营销策略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同时,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让学生了解国内品牌的营销策略,加深对国货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国情怀,热爱优秀传统文化。
2.教学过程
(1)课前:教师下发学习任务,学生分组收集李宁品牌营销策略相关资料,用4P理论分析李宁品牌的营销策略,并以Power Point的形式呈现。
(2)课中:教师首先讲授4P理论,并让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中购买产品时是如何受4P理论影响的。教师进行总结,引导学生,4P理论不仅影响到个人产品的购买也是公司制定营销策略的重要依据。然后让学生小组代表通过课堂陈述的方式用4P理论,从产品、价格、渠道和推广四个角度分析李宁品牌营销策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国货。然后让学生观看李宁产品广告视频,引导学生讨论李宁产品广告词“一切皆有可能”所蕴含的价值观,李宁产品中融入的中国元素及其内涵和营销策略中蕴含的中国元素。
经过课堂讨论,让学生了解李宁品牌所具有的丰富的社会和精神价值,即“一切皆有可能”传达出的积极向前的体育精神,传递出的积极的人生信念、对优秀的生活品质和对更高的思想境界的追求。同时,“李宁”的设计风格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例如在其系列产品中,“羽甲”的设计灵感源于雁翎甲,“半坡”的设计灵感源头为仰韶文化。同时,“李宁”在营销策略上也大胆采用了中国元素进行宣传。
通过这三个对李宁品牌营销策略主题的延伸性问题,教师和学生展开热烈讨论,这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该品牌的理解,夯实其专业知识,提高其口头表达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对国货的认知,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心。
(3)课后:教师发布任务,让学生收集并介绍国内其他品牌营销策略,如华为等,并录制视频或音频,通过QQ群分享等线上方式提交给教师批改。这样既能夯实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又能提升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3.考评方式
课程评价方式增加思政考核内容。学生期末考评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占比分别为40%和60%。
形成性评价占总评的40%,包括出勤(10%)、个人练习(10%)、融入思政元素主题的小组展示(20%)。
终结性评价占总评的60%,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完成期末试卷进行考核,在试卷中设置翻译题项,让学生翻译具有中国元素的句子或段落,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输出能力。
五、结语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实施外语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融合的探索,应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外语教师要不断提高自我素养,成为学生价值观的引领者、学习的促进者、行为和道德的示范者。本研究以西南某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为基础,探讨了《综合商务英语》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模式,希望该研究为高校外语思政课程改革实践提供启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