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理财六误区
2020-12-31晚综
晚综
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手里有了闲钱,便萌生了理财的念头,为的是让自己的晚年更多一层保障。可是,媒体经常报道老年人被骗的新闻,一些子女帮助父母理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怕老年人被骗。那么,老年人理财,在理念和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陷入哪些误区呢?
轻信“高收益”
长久以来,骗子的魔爪往往会伸向老年人。当下知识更新很快,移动互联网的技术高速发展,而老年人们年事已高,信息不灵,很容易上当受骗。
很多人都容易被高收益的产品诱惑。往往一些高收益率的产品涉足高风险的投资,例如股票、外汇、黄金等,不适合老年人。老人的应变能力较差,面对高风险产品,能否及时刹车也很难说。
总有一些老年人热爱投资,那就要认真选择。从目前产品来讲,储蓄、国债、债券型或货币型基金、投资于债券和票据市场的银行理财产品等风险较低,比较适合老年人。
具体选择何种理财产品,如何进行资产配置,要根据自己的资金量、闲置期限、风险承受能力等因素决定。高风险的理财产品投资比重不宜过高,老年人需要尽量降低投资高风险理财产品对家庭财务造成的压力。
跟风随大流
人们在很多时候喜欢跟风随大流,理财也是这样。例如很多促销活动,看到别人聚成一团,自己就不由自主地去看看,结果很有可能都购买了促销产品。理财的从众心理也比较明显,尤其是老年人,对很多理财产品并不熟悉,看到别人购买了某一产品,听说可能赚钱,就跟着买了。
比如,一些老年人看见别人炒股,也跟着炒股,别人买哪只股票,自己也跟着买,殊不知理财是非常个性化的事情,一些理财产品适合别人参与,可能并不适合自己。如果要配置保险产品,就更需要针对个人规划和需求去购买,不能随便就被某位保险销售员忽悠了。
不做调查就投资
调查显示,帮父母理财的大多数年轻人首先考虑为老人们配置低风险的产品,这也符合老年人收入及支出特点。老年人要轻松理财,重要的是要掌握安全性和便利性两个基本原则。
老年人理财,首先是不亏本。其次是要追求便利性,急时用钱要能支取,尤其是看病用钱难以预知,需支取方便。所以,这就要求老年人买理财产品,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以安全性和便利性为原则,选择产品,只购买能够看得懂的产品。
现在,部分理财公司从业人员职业素养不够,为了业绩,可能片面夸大收益,而不充分揭示产品的风险,对钱投向和高收益隐藏的风险,更不充分告知。所以,老年人遇到看不懂的产品就不要碰,不碰就是最好的方法。
投资期限过长
年轻人需要做一些长期的理财规划,包括退休规划和子女教育规划。老年人退休后,收入来源比较单一,退休收入的增长率往往低于通货膨胀率。
从投资收益来讲,年轻人投资亏损了,还有时间、有机会赚回来。对老年人来说,一旦亏损较多,想赚回来的时间成本太高,承受风险的能力较差。再加上老年人容易生病,常常会有急用钱的时候,医疗费用的支出会占到相当大的比重。所以,老年人不要把太多的钱用于期限较长的投资产品。
盲目参与艺术品投资
很多老年人被忽悠参加一些另类投资讲座,或者一些机构借着赠送书画纪念品名头,再推销艺术品。其实,艺术品的投资门槛比较高,投资者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知识,不然,一不小心就买到假货。
一些机构假借邀请专家的名义,给投资者讲解艺术品投资,其推荐的艺术品可能就是假货。在艺术品市场,即使是有多年投资艺术品经验的专业人士,都可能看走眼,更何况不懂行的老年人。
瞒着子女做投资
如果老年人们有理财需求,又怕被骗子忽悠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寻求子女的帮助。即便子女不懂理财,但他们毕竟是你的亲人,绝不希望你的钱被别人骗了。在你的要求下,大部分子女还是愿意帮助的。
尤其遇到不懂的理财产品,无法判断产品的风险收益时,不要盲目下手,可以让子女帮助你去了解理财产品的细节,听听他们的意见,再下手也不迟。在和子女沟通时,需要把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尽量告诉他们,子女才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千万不要瞒着子女做投资。
钟南山教授说,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
那如果没有疫情,你知道武汉本來是什么样的吗?
有冒热气的热干面,红彤彤的小龙虾,落英缤纷的武大校园,车水马龙的长江大桥和人潮汹涌的黄鹤楼……
各路商帮在此聚集又转运,是近代工业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如今拥有上百所高校和全国最多的大学生,有文有武,宜动宜静,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江湖城市”。
等到疫情结束,一起去武汉看看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