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近敦煌
2020-12-31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
欢迎收看《中华地名》节目。我是节目主持人小七。中华大地,幅员辽阔,地名也各具特色。细细品来,别有韵味。在今天的节目中,我将带大家走近我国河西走廊的最西端———敦煌。
《汉书·地理志》中道:“敦,大也;煌,盛也。”你听,无际的黄沙中驼铃声悠悠回荡;你看,热闹的集市上各国商人来往穿梭;你闻,干燥的空气里充斥着军事重镇的紧张气氛。这是历史上的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是对外交往頻繁的国际都会,是西域的军事重镇。那么,如今的敦煌又有怎样的新姿态和新发展呢?观众朋友们,我们接着往下看。
今天的敦煌在漫漫黄沙中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敦煌的春天,在举世闻名的莫高窟中。大家请看,这里存有洞窟七百多座、壁画四万多平方米、彩塑两千余尊。古代工匠画师以精湛的技艺和超然的理念,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明紧密结合,为后世留下了独一无二的文化瑰宝。敦煌的春天,还在鸣沙山、月牙泉的声声驼铃里。如果说“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那么,月牙泉就是敦煌飞天离开时掉落的眼泪汇成的吧。敦煌定若远,一信动经年,弹指间沧海桑田,再回首又迎春天!
敦煌的“春天”来之不易。在其被发现之初,窟内大批敦煌遗书和文物先后被外国“探险队”捆载而去,壁画和塑像也遭劫夺和破坏。装满文物的大车,从西北驶向海外,车轮碾压过大漠,凌乱的车辙留下了敦煌的痛,也造成了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观众朋友,“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担负起了保护洞窟临摹、研究敦煌壁画等职责;1950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1984年8月,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规模,建立了敦煌研究院。当然更有像樊锦诗一样以保护敦煌文物为一生使命的科研人员,他们在茫茫大漠的风沙吹打下无怨无悔地守护着敦煌。他们利用先进的技术重现了敦煌原本的魅力,用辛劳的汗水换来了敦煌的辉煌重生。现如今的敦煌是“一带一路”上的历史名城,是国际文化往来的交流地。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永远没有终点,前路依旧漫长,希望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都精心呵护敦煌,代代相传,薪火不断!
感谢大家收看本期《中华地名》,我们下期再见。
名师点评
作者有强烈的文体意识,在介绍敦煌这一文化名胜时,多处体现与观众互动的内容。在结构上,作者从引入节目主题,到自我介绍,再到与观众交流,整个行文过程流畅自然,表现出精巧的构思,体现出思维的灵活性。在内容上,作者通过敦煌几处重要景点的介绍,突出了敦煌深厚的历史底蕴,内容翔实。在表达上,作者用“你听……你看……你闻……”“现如今的敦煌是……是……”等语句,展现了作者对敦煌历史的了解。(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