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20-12-31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12期
关键词:某大学民办指标体系

余 琼

(安徽外国语学院国际商务学院,安徽 合肥231201)

从2010年开始,教育部就提出要大力推进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1]。同公办高校相比,民办本科高校一方面在创新创业教育推进方面有其先天优势,另一方面在教育资源等方面又存在不足之处。为了评价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有针对性地解决民办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民办本科高校科学定位,合理利用办学资源,民办本科高校亟须建立一套区别于公办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加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措施[2]。“精准就业”是高校依托信息平台,将大学生个体准确对接到适合其发展的岗位,让雇佣双方都满意的就业服务行为,同时也是高校深入细致做好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措施[3]。将“精准就业”目标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为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动力,指明了方向,有助于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引导作用,同时也为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了依据,让评价指标体系更具可执行性。

1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背景

近年我国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呈现迅速增长趋势。李集城[4]将评价创业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分为投入和产出两类,其中投入包括课程、师资、环境政策3个二级指标,产出包括学生、教师、社会影响3个二级指标。冯艳飞等[5]从过程投入和结果评价两个角度,以BP神经网络算法构建起对于研究型大学的包含高校环境等5个一级指标,软环境等13个二级指标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葛莉等[6]将CIPP评价模型引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评价中,选取了创业环境基础能力、资源配置能力、创业过程行动能力、创业成果绩效能力4个主指标,区域环境等12个分指标,高校所在城市创业活跃程度等22个子指标。王占仁[7]提出了包括通识型、嵌入型、专业型和职业型4个层面的“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架构。

现有学者的研究对完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借鉴意义。但纵观现有研究,存在“重指标体系构建,轻案例分析”的问题,且缺乏专门针对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民办本科高校特殊性,将“精准就业”目标体系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以此为解决民办本科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参考张芳芳等[8]提出的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平台、政策保障等方面探索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遵循科学性、全面性、易于获取性和可执行性原则,同时以“精准就业”为目标,结合民办本科高校的特殊性,初步确定了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资金支持、实践渠道建设、制度保障5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

1)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培养民办本科高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必须以课程为载体,而仅仅开设一门或几门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建设一个分年级、分专业,符合专业人才培养定位的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才能更好地满足学生需求,为最终就业构建精准对接平台。因此初步选取了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课程开设质量、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开设质量、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活动课程开设质量、创新创业教育讲座沙龙的多样性(类)作为二级指标。

2)师资队伍。一流师资是一流本科教育的根本保障[9],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师资力量薄弱,民办本科高校更是如此,由于民办本科高校和公办高校教师的身份差距过大,使得民办本科高校很难吸收到优秀人才,教师流动性更大[10]。而师资队伍的不稳定,就会导致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相对于公办高校而言,民办本科高校更加注重引进具有中高级职称且富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人才,这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提供了很好的保障。教师的师资队伍包括了教师团队自身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专业素养、专业功底及民办本科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结构。因此初步选取了教师创新意识、教师创业知识储备、教师实践经验、教师指导创新创业成果、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占比、“双师型”教师占比6个二级指标。

3)资金支持。目前,我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另一个困境就是缺少资金支持[11],这在民办本科高校表现得尤为突出,民办本科高校的资金支持普遍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2015年,国务院发布的《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指出,要多渠道统筹安排资金,资助创新创业项目。我国要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资金体系,吸收来自政府和市场两大渠道的资金[12]。故本文选取了创业资金、创新奖励基金、资金来源渠道多样性3个二级指标。其中,资金来源渠道包括了学校投入、个人支持和社会捐助。

4)实践渠道建设。实践渠道的建设是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机会,培养出具有过硬创新创业能力的学生,为其今后就业提供坚实保障。实践渠道也包括了校内和校外两种,校内渠道包括了创新创业项目、创新创业竞赛、大学生创业中心,校外渠道即产学研合作基地。其中,产学研合作基地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因此初步选取了创新创业项目开设数(年均)、创新创业竞赛数(年均)、大学生创业中心运行质量、产学研合作基地数4个二级指标。

5)制度保障。制度保障是指民办本科高校从学校层面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制度保障。制度设计是有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三大关键环节之一,仅依靠说服或引导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通过制度设计来固化理念,规范管理者、教师和学生的行为[13]。制度保障可通过职能部门建设、项目考核、规章制度、创新创业政策宣传、创新创业信息发布5个二级指标体现。

为保证上述二级指标的客观性和合理性,进一步通过专家评审法对这些二级指标进行筛选。即通过“问卷星”平台对来自高校的40位专家进行了问卷调查,最终确定了18个二级指标(被专家勾选频率超过80%),见第88页表1。

3 以某民办本科高校为例的实证分析

3.1 问卷信度及效度分析

为了检验上文中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首先进行了预调研,以某民办本科高校的师生为调研对象,共收集了30份问卷,然后使用SPSS25.0软件对这些问卷进行了数据分析和计算,计算结果见第88页表2。从表2可看出,所有二级指标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8,符合信度检验标准,表明该问卷的二级指标具有良好的信度。所有二级指标的KMO统计量值均大于0.6,根据Kaiser给出的度量标准,说明这些指标适合作因子分析且具备良好的效度,由此可判定本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适合进行进一步调研与评价。

3.2 数据收集

本研究向某大学师生共发放了121份问卷,有效回收问卷115份,有效回收率为95%。本次调查对象为某大学的教师和学生,并针对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两套问卷,内容略有不同,问卷的第一部分为基本信息调查,第二部分为利用李克特5级量表(1~5分别代表完全不重要、不重要、一般、重要、非常重要),调查对象需对上述二级指标进行评价,并对这些指标进行打分。

3.3 一级指标权重计算

根据层次分析法,首先将各个指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然后构造成对比较矩阵,aij代表指标i与指标j重要性比较结果,见第88页表3。最后邀请20位专家进行指标相对重要性打分。以一位专家打分为例构建成对比较矩阵M为

表1 民办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

表2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得分、二级指标方差贡献百分比

利用YAAHP10.1软件计算得出最大特征值λmax=5.371,成对比较矩阵M的随机一致性比例CR=0.082 8,由于CR<0.1,该成对矩阵通过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获得最大特征向量为(0.075 9 0.046 1 0.181 9 0.519 1 0.177 0),即对应一级指标的权重值。

表3 层次分析法比例标度

对其他19位专家的打分使用同样的计算方式,遇到随机一致性比例不符合要求时则要求专家重新评判,直至符合为止。最终对20位专家打分所计算出的一级指标权重进行简单平均,得出5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分别为:WA=0.237 5,WB=0.183 4,WC=0.302 1,WC=0.134 6,WE=0.142 4。

可见,某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中,资金支持是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其次就是课程体系建设。

3.4 二级指标权重计算

由于二级指标数量相对较多,若仍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赋值容易造成随机一致性比例较难通过检验的情况。考虑到上述缺陷,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各一级指标分别按其所包含的二级指标提取公因子并负载到第一个因子的方式确定各二级指标权重,按照该思路,各二级指标因子分析的方差贡献百分比即为对应指标权重,表2为使用SPSS25.0软件计算的各二级指标方差贡献百分比。

3.5 某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情况的评价与分析

为了对某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情况进行评价,本研究使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对所收集数据进行了计算,具体计算公式为

式中:W1,W2,W3,W4,W5为各一级指标权重;F1~F18为各二级指标得分;w1到w18为各二级指标权重,Y≤100,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评分也都采取百分制。

对所收集的二级指标的得分取简单平均值,再利用上述公式,然后结合上文所确定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得出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得分值结果见表2。通过计算,得出某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际表现得分为66.9分。

从一级指标得分可以看出,某大学的师资队伍得分最高,即同其他4个二级指标相比,某大学在师资队伍方面表现最好,而在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渠道建设、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其主要原因包括以下4个方面。

第一,课程体系建设方面,某大学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方面仍处于初级阶段,开设的课程屈指可数,且存在流于形式问题,仅在专业课程中简单地穿插一些创业案例,或是聘请其他高校教师用很少的课时讲授一些创业知识。由于硬件设备跟不上、软件更新不及时、实训老师自身指导能力有限等问题,使得一些实验实训课的教学效果很差。此外,在相关的讲座沙龙方面几乎是空白。这就导致某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距离形成由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活动课程相互融合的完整的课程体系有非常大的差距。

第二,师资队伍方面,虽然某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一办学目标,在招聘教师方面也非常注重吸收有实践经验的人才,但由于这些人才的专业理论功底相对较薄弱,在授课时很难做到将实践经验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学校又缺少对于这部分人才的专门培训,因此如何将实践经验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能力进而满足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成为了一大难题。此外,由于受到民办平台的限制,有些比赛民办本科高校的学生不能参加,能参加的比赛有时还会受到“歧视性”对待,再加上学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意识不强,动力不足,使得某大学在指导创新创业方面很难出成果。资金支持方面,某大学这项指标的得分最低,这是由民办本科高校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其先天性缺陷,学校本身也不太愿意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投入过多资金。从资金来源渠道来看,渠道单一,几乎没有来自个人和社会的资金支持。

第三,实践渠道建设方面。首先,某大学近两年才开始有创新创业项目,数量非常有限,大多数学生对于创新创业项目并没有深刻认识,在进行项目申报时,也只是照搬互联网上的内容,在项目实施阶段也存在很多畏难情绪,导致项目实施效果大打折扣,有些项目甚至中途夭折。其次,由于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的积极性不高,教师指导力度不足,学校给予的相关支持不大,某大学参与的创新创业竞赛数量有限。最后,大学生创业中心普遍存在重硬件投入,轻服务管理等软件支持和资金投入有限、后续发展乏力两大问题[14],民办本科高校在这两个问题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某大学就是如此。

第四,制度保障方面,由于学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某大学尚未建立专门部门管理创新创业教育,也未建立有效的项目考核机制,同时还缺乏具体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此外,由于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信息服务系统,使得相关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也不到位。

4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与建议

以“精准就业”为目标,结合民办本科高校的特殊性,从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资金支持、实践渠道建设、制度保障这5个维度,针对某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以下对策。

第一,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结合民办本科高校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定位,构建包括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活动课程在内的一套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并嵌入创新创业讲座、沙龙“第二课堂”隐性课程。此外,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项目仍集中于培训、餐饮、零售等低端行业领域,其主要原因在于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不足[15]。

第二,师资队伍方面。首先,充分发挥具有实践经验教师的力量,引导其加强自身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组织其参加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的培训,鼓励其主动参加能参与学习的培训项目;其次,一些民办本科高校会引进一些优秀企业家担任专业课教师,发挥其引导作用;再次,真正落实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制度,借此拓展教师实践视野,增加“双师型”教师占比,支持教师以对外转让、作价入股等形式转化科技成果;最后,创造机会加强本校教师之间及本校教师和外校教师、企业家、投资人之间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交流。

第三,资金支持方面。首先,建议某大学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支持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对于表现优异的学生给予奖励。其次,要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带来的红利,如合肥市人民政府于2018年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指出,支持面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对新认定的一些孵化基地或创业示范基地,给予20万元到50万元不等的奖励补贴。另外,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引导资金,对于在校大学生建立创新创业实体给予贷款支持。此外,还可以鼓励成功创业校友进行捐助等,总之,要想方设法从多个渠道获取资金支持。

第四,实践渠道建设方面。增加创新创业项目的开设数量,对于创新创业竞赛,增加校级竞赛数量,对于校级以上竞赛,竭力争取参赛资格。用好大学生创业中心这个实践平台,提高大学生创业中心运行质量。大学生创业中心的运营是一个包括创业项目计划的制定、创业风险的预测与规避、创业信息的提供与利用、创业服务的提供与创新等的系统工程[16];建立常态化的服务机制,为创新创业学生提供持续帮扶、全程指导、一站式服务。

第五,制度保障方面。建立专门机构管理学校的创新创业活动,制定科学合理可落地的创新创业规章制度,注重教师和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一定要遵循可操作性原则,且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为宗旨。制度保障还包括对创新创业项目的考核,创新创业项目在创新创业课程与创新创业实践之间搭建起了一座桥梁,对项目的考核是检验创新创业教育效果的重要举措,在考核时,既要注重对结果的考核,也要注重对过程的考核,通过考核对大学生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评价。

综上,借助于这套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民办本科高校提升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及采取相关举措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精准就业”的社会需求。

猜你喜欢

某大学民办指标体系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建筑工程造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探究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浙江省国家税务局 便民办税春风来 简政放权提效能
我太喜欢考试了等5则
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