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沙河市凤凰山铁矿地质特征

2020-12-31王卫博

中国金属通报 2020年8期
关键词:产状本区闪长岩

王卫博

(河北省地矿局第九地质大队,河北 邢台 054000)

1 矿区地质

1.1 地层

该区位于山西断隆(Ⅱ)、太行拱断束(Ⅲ)、武安凹断束北端,龙华~綦村复背斜的南部倾没端[1]。

根据地表出露和钻孔揭露,矿区地层主要为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二段、磁县组一、二、三段和第四系,现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1.1.1 奥陶系中统马家沟组(O2m)

在地表未见出露,钻孔中仅见到二段(O2m2)地层,岩性为灰色中厚层致密灰岩,桔红色中厚层花斑状灰岩,局部夹白云质灰岩。厚度63m[1]。

1.1.2 奥陶系中统磁县组(O2c)。

一段(O2c1):下部白云质灰岩夹角砾状灰岩,上部角砾状白云质灰岩,厚度36m。

二段(O2c2):含燧石致密花斑状灰岩为主,夹薄层灰岩,角砾状灰岩。厚度67m。

三段(O2c3):中厚层灰岩夹白云质灰岩,花斑状灰岩夹白云质灰岩及泥质鲕状灰岩,厚51m。

1.1.3 第四系(Q)

主要为冲洪积,残坡积黄土,砂砾石及人工堆积碎石,厚度不等。

1.2 构造

褶皱:本区具一定规模的主要褶皱有4个,黑山以北有两个,黑山南有两个。其它褶皱规模较小,因受岩体影响而不连续。褶皱规模、产状、位置、走向等见下表。

表1 褶皱特征统计表

2-15(11)号小向斜 图幅西 近90° 60° 20° 75

1.3 断层

矿区规模较大的断层有F1、F10两条断层,其它断层规模较小,现把F1、F10两断层特征叙述如下:

1.3.1 黑山桥断层(F1)

该断层位于图幅东部,延伸长达870m以上,断于灰岩与火成岩处。断层走向分为两段,北段为NNW向,南段为NNE向,倾向东,但局部因扭动而倾向西,倾角83~88°。

该断层东翼向北移,西翼相对南移,形成平推断层。断层两侧见次一级羽毛状断裂。沿断层带断续出露闪长玢岩和矽卡岩,并在北部见有矿化现象。

1.3.2 黑山南断层(F10)

该断层位于黑山南部,断于灰岩中,地表可见到断续出露。断层走向北东—南西,倾向南东,倾角70°~80°,断层以北断层性质属压轴性,长约700m。其它断层特征见下表2。

表2 断层特征统计表

本区的断层均属成矿前断层,为控矿断层。

1.4 岩浆岩

1.4.1 岩石种类

本区岩浆活动强烈,岩石种类繁多,形态复杂,岩体出露零星,本区岩浆岩为綦村岩体一部分,主要有四种岩石类型。

(1)辉石闪长岩-角闪闪长岩类

(2)闪长岩类

(3)闪长玢岩

(4)脉岩

1.4.2 侵入时代

本区的侵入岩均属燕山期,年龄值在92~170百万年之间。辉石闪长岩为第一期(140百万年),闪长玢岩为第三期(92百万年),地质时代由侏罗纪~白垩纪。

1.5 岩石的化学成分

本区侵入岩属中性岩石类型。矿区内各种常见的侵入岩及化学组分见表3。

表3 凤凰山铁矿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

2 矿床地质

2.1 岩体产状、形态、规模

綦村岩体倾向SE,从NW至SE侵入时代越来越新。与奥陶统地层分布及产状基本一致。这充分说明岩浆岩是顺层侵入的,矿区内岩体形态产状比较复杂。

凤凰山西侧的角闪闪长岩似卧钟状向东突出,东部闪长岩似喇叭状向西张开,中间夹大理岩约150m宽,岩体向东超出矿区范围。

2.2 围岩蚀变

本区围岩蚀变强列,无论从水平或垂直方向上都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垂向从上到下可分为:

角闪石化带、矽卡岩化带、矿化带、大理岩(结晶灰岩)带、矿化带、矽卡岩化带、角闪石化带。垂向上以大理岩带或结晶灰岩带为中心,上、下大致对称。

水平分带没有对称性,由东向西为:角闪石化带、矽卡岩化带、矿化带、大理岩带或结晶灰岩带。钠化多分布于西部岩体的边界,在矽卡岩带中也有零星分布。蚀变带与蚀变带之间的关系一般为渐变过渡关系。

2.3 矿体特征

矿体赋存位置、规模、形态、产状

铁矿体赋存在岩浆岩与灰岩接触带及其附近,原报告共圈定Fe1、Fe2、Fe3、Fe4四个矿体。现Fe1、Fe2、Fe3三个矿体已经采空,本次核实Fe4下部矿体,下面对Fe4矿体特征进行叙述。

矿体为一透镜状,走向长898m,横向宽度59~323m,平均191m。矿体最大厚度66.0m,最小厚度3.5m,平均厚度34.8m,最大埋深652m,最小342m。最低标高-404m,最高标高-88.5m。矿层上部产状稳定,倾角小,延深部分倾角大,倾向234~337°,倾角30~60°,平均44°。

2.4 矿石质量特征

2.4.1 矿石的结构、构造

(1)矿石的结构:磁铁矿多是它形—半自形粒状结构。

(2)矿石的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浸染状构造;次为条带状构造、角砾状构造;少量粉状构造,环状构造。

2.4.2 矿石的矿物成分

金属矿物:以磁铁矿、褐铁矿、赤铁矿为主,少量磁赤铁矿、镜铁矿、黄铁矿、黄铜矿、铜兰、辉铜矿。

脉石矿物:石榴子石、透辉石、绿泥石、方解石、金云母等。

2.4.3 矿石的化学成分

经过勘探和实际开采可知,矿石主要有益组分为Fe,伴生有益组分Co、Cu、Ni;有害组分为S、P,造渣元素主要为硅酸岩。

表4 矿石品位特征表

2.5 矿石类型

2.5.1 自然类型

按矿石的结构、构造可以划分为五种矿石自然类型

(1)致密块状矿石

(2)浸染状矿石

(3)条带状矿石

(4)角砾状矿石

(5)粉状矿石

2.5.2 工业类型

根据上述,本区矿石工业类型为需选的磁铁矿石。

2.6 矿体围岩和夹石

矿体顶底板多为透辉石矽卡岩,少量石榴子石矽卡岩。近矿大理岩中往往有绿泥石、蛇纹石、透辉石等蚀变矿物。

顶、底板靠近灰岩者MgO、CaO增高,靠近岩体者SiO2、Al2O3增高。

夹石多分布于矿体的边部,沿走向南北两端较多,沿倾向矿体两侧较多。夹石主要为矽卡岩。

3 矿床成因

根据矿石的矿物组合、结构、构造,矿体的形态、产状及矿床所处的地质环境,该矿床属于矽卡岩型(接触交代)矿床。

矿体和矽卡岩紧密共生,均产在闪长岩与碳酸盐岩石接触带(内外)或近接触带部位,矿体形态、产状受岩体顶面构造型式的严格控制,岩体顶面凹凸不平

或变化点成矿有利。

矿体形态复杂,变化大,分枝分叉较多,与围岩接触线呈犬牙交错,界线为逐渐过渡。矿体中有交代的残留围岩,并保留原岩结构构造。

矿石大多为浸染状、块状矿石,矿物种类多,结构构造复杂。

矿区内普遍发育有矽卡岩,脉石矿物为透辉石、透闪石、石榴石等。

从围岩到岩体有明显分带现象,从上至下呈现如下规律:灰岩一大理岩~矽卡岩化灰岩一矿体一蚀变闪长岩。

猜你喜欢

产状本区闪长岩
北山洋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构造演化:内蒙古白云山蛇绿混杂岩带南部侵入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的制约
浅谈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关于RCA改性剂在闪长岩上面层的应用研究
吉林中部早三叠世高镁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岩石成因及地质意义
“三点解析法”估算地质体产状及应用
甘肃大水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研究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山坑石墨矿中的应用
“撒哈拉以南非洲”教学解读(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