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之优势

2020-12-31苏会玲吕蕾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0期
关键词:亚急性外感甲状腺炎

苏会玲,吕蕾

(1 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 太原;2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代谢病科,山西 太原)

0 引言

吕蕾主任医师系山西省中医院代谢糖尿病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从事内分泌专业工作三十余载,有丰富的内分泌疾病诊治经验,多年来在临床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方面,疗效显著,认为在治疗亚甲炎初期需明确诊断,切勿过早使用西药及激素治疗,将辨病辨证相结合,采用传统中医药治疗,疗效肯定。现将吕蕾主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经验总结如下。

1 病因病机

甲状腺疾病属于中医疾病“瘿病”范畴。中医领域关于亚急性甲状腺炎没有明确名称和定义,大多数医者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其发病部位特点归属于中医“瘿痛”、“瘿痈”、“瘿瘤”等范畴。关于亚甲炎的病因病机,众多医家观点各不相同,但都将本病的病因归纳为外感与内伤两个方面。陈继冬[1]认为其发病与外感风热毒邪密切相关,外感风热毒邪袭表,热毒壅盛, 灼津炼液为痰, 痰气交阻, 气滞血凝, 与热搏结于颈前,经气不畅而致。薛茹冰[2]认为亚甲炎多因外感风热疫毒之邪, 内有情志不畅, 气郁化火, 毒火内外交蒸, 蕴结于颈部而致瘿毒。王幼辉[3]则从“邪在少阳”这一病机入手,认为亚甲炎发病机制为气郁发热基础上外感风热邪毒致病,在外为风热或风火,在内为肝郁化热、积热上壅,止于颈部,痰热蕴结,气滞血瘀而致瘿痛。

吕蕾主任认为因亚甲炎患者在初期表现主要以颈前疼痛为主,无红肿、化脓及结块等临床表现,故将其归属于中医“瘿痛”范畴。吕蕾主任指出,本病急性期以脾气亏虚、痰热内阻证型居多,皆由患者过度劳累,或饮食不节、感受外邪等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脾气亏虚,正气不足,痰浊内生,复感风热之邪,外邪引动内痰,郁而化热,积热上壅,挟痰蕴结,以致痰火交阻于颈前而发病。本病的病理性质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病变过程中,虚实夹杂贯穿整个疾病始终。

2 从脾虚论治亚甲炎

现代对中医脾脏的研究表明,脾的功能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功能均有者密切的联系[4]。根据中医《脾胃论》的理论思想与现代医学研究,脾胃具有能量转化运输和代谢的功能,它能够提供营养物质,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正常活动。李东垣在《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中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脾气健运,饮食物入胃后方可消化吸收,才能化生气血、津液,为机体提供足够的养料,使全身脏腑组织得到充分营养,以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若脾胃内伤, 元气不足, 不能化生气血津液,则内不足以维持正常的身心活动,外不能抗御外来邪气的侵袭,从而产生内伤与外感种种病症。中医讲“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吕蕾主任认为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及工作压力大,造成机体免疫力低下,脾胃亦为“后天之本”,脾胃虚弱,气血生化乏源,抵抗外邪侵袭作用减弱而导致疾病的发生。而多数亚甲炎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感冒病史,素体脾胃虚弱,复感风温、火热之邪,外邪伏痰,积热上壅,夹痰蕴结,搏结于颈项,以致局部气血凝滞,郁而化热,而成瘿痛。

3 从痰热论治亚甲炎

《医学入门》中讲瘿病“皆痰气结成”。历代医家对各种不同的甲状腺患者,从“痰”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在所患疾病的某一个时期或整个疾病过程中,可存在不同表现、不同程度的“痰瘀”、“痰热”表现[5]。吕蕾主任认为痰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甲状腺其部位正位于颈部正中皮下,属于“痰邪”易聚积部位,外感风热之邪煎熬津液而生痰,或痰郁生热,热与痰相搏,阻于颈前,局部气血运行不畅,痰、气、瘀搏结于颈前,日久化热,出现颈前部疼痛、肿大、发热、咽喉肿痛等一系列痰热内盛之象,从而导致瘿痛的发生。

4 辨证治疗

吕蕾主任将辨病辨证相结合,运用健脾化痰、清热散结方法,自拟解毒消瘿汤治疗急性期亚甲炎,由忍冬藤、蒲公英、连翘、板蓝根、夏枯草、甘草组成。方中忍冬藤、蒲公英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具有抗炎作用;板蓝根具有清热解毒、凉血利咽功效;连翘亦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其可促进炎症屏障的形成,具有确切的抗炎作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夏枯草具有散结消肿功效,与连翘配伍增强清火散结之效。全方共奏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之功效,使风热得散,郁解得疏,瘿肿得通,则肿消而痛止。并要注意主症与兼夹症候灵活运用方药。若发热明显,加柴胡、黄芩等以解表清热;如乏力明显,加黄芪、陈皮、茯苓等健脾益气;如疼痛明显,加延胡索、僵蚕等加强止痛功效。

5 病案探讨

5.1 病史摘要

患者李某,女,46 岁。1 月前出现鼻塞、流涕,咽痛,自觉“感冒”,口服感冒胶囊等药后好转。之后出现颈前疼痛,无发热,未予重视。近1 周颈前疼痛加重,伴发热,体温最高达38.6℃,偶有心悸,遂来院就诊。

5.2 诊疗经过

初诊:2018 年12 月19 日。主诉:颈前疼痛1 月,加重伴发热1 周。就诊时症见:颈前疼痛,伴发热,无耳部疼痛,偶有心悸,疲乏无力,纳食可,小便调,大便偏稀。查体:甲状腺Ⅲ°肿大,质中,有触痛。舌暗苔黄稍腻,脉细数。既往史:2015 年发现甲状腺结节,间断复查结节性质未见明显变化。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68mm/h,甲状腺功能检查:TSH:0.01IU/L,FT4:43.52pmol/L,FT3:10.93pmol/L,TG:65ng/ml。甲状腺彩超: 甲状腺体积增大,实质回声粗糙(亚甲炎可能)。中医诊断:瘿痈(痰热内蕴)。西医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方剂选用解毒消瘿汤加减。治疗以清热化痰为主,佐以健脾行气止痛为主。具体方药:忍冬藤30g,蒲公英30g,板蓝根30g,夏枯草30g,玄参10g,陈皮10g,茯苓10g,苍术10g,白术10g,生薏仁10g,延胡索30g,僵蚕10g,甘草6g。7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二诊:2018 年12 月26 日复诊。颈前疼痛缓解,无发热,精神乏力好转,二便调。查体:甲状腺Ⅲ°肿大,质中,有触痛。舌暗苔白稍腻,脉细滑。既往体健。中医诊断:瘿痛(痰热内蕴)。西医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上方延胡索减至15g,去生薏仁、苍术,加浙贝20g。7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三诊:2019 年1 月2 日复诊。患者颈前疼痛感消失,无发热,精神可,纳眠可,二便调。舌暗苔薄白,脉细数。上方去玄参、浙贝,加黄芪30g,7 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之后患者每周门诊定期复诊,病情平稳,颈前疼痛未再出现。

按语:该患者以颈前疼痛为主症,血沉偏快,甲状腺Ⅲ°肿大,质中,有触痛,结合检查甲状腺彩超提示亚甲炎可能,中医辨病为瘿痛,辨证为痰热内蕴证。患者感受风热疫毒之邪,伤及脾胃,脾主运化,脾虚气弱,运化失职,故大便偏稀;脾气亏虚,气血生化乏源,心血不足,故心悸,疲乏无力,脾虚易生痰湿,湿困日久,郁而化热,湿热结聚,阻滞局部气机,气血运行不畅,痰、气、瘀搏结于颈前,故见颈前疼痛。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指其本”原则,方中选用忍冬藤、蒲公英、板蓝根方奏清热散结之效;夏枯草散结消肿;玄参清热凉血、解毒散结;陈皮、茯苓健脾益气、祛湿化痰;苍术、白术健脾燥湿;生薏仁健脾、利水渗湿;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僵蚕软坚散结,甘草调和诸药。

6 讨论

亚甲炎在疾病诊断初期易造成漏诊误诊,易于与上呼吸道感染、桥本甲状腺炎、Graves 病等病相混淆,并进行相应的治疗,造成患者病情反复,治疗不彻底。吕蕾主任认为在诊断亚甲炎初期应避免漏诊误诊,需明确诊断,切勿过早使用激素治疗,将辨病辨证相结合,采用中药治疗,随证加减,通过改善炎性状态、改善受损甲状腺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从而提高临床疗效[6,7]。中医药治疗亚甲炎,一方面可减少西医激素治疗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另一方面也降低了其复发率,可见中医治疗的优势所在[8]。

猜你喜欢

亚急性外感甲状腺炎
奶牛亚急性瘤胃酸中毒的发生及饲养对策
维生素D受体基因Bg1I、Cdx-2位点多态性与桥本氏甲状腺炎的相关性
穴位贴敷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六个问答助你了解桥本甲状腺炎
CT引导下钻孔引流术治疗外伤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效果分析
桥本甲状腺炎患者做好这5 点生活会更美好
甲状腺炎是什么?有哪些临床特点?
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布鲁氏杆菌病的疗效分析
B[a]P和DDT亚急性联合暴露对小鼠肝功能酶ALT、AST和γ-GT的影响及作用形式
宣肺止咳汤治疗外感咳嗽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