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之路
——首届体认语言学国际研讨会综述

2020-12-31刘玉梅王娟井自纯

外国语文 2020年3期
关键词:语言学报告语言

刘玉梅 王娟 井自纯

(1. 四川外国语大学 国际关系学院,重庆 400031;2.四川外国语大学 研究生院, 重庆 400031)

2019年11月10—11日,首届体认语言学国际研讨会在四川外国语大学成功召开,并成立了体认语言学专委会。研讨会以“认知语言学的本土化研究之路”为主题,以“体认语言学与后现代哲学”“体认语言学的学科体系”“体验的维度与体认原则”“语言现象的体认解读”“体认与语言习得”为议题,开展了20场报告。来自四个国家、120多位专家学者共襄盛会。本次会议有三个鲜明特点。

1 对话融合,构建体认语言学之路径

2016年CognitiveLinguistics第四期回顾和展望了认知语言学(CL)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CL的社会和量化转向。我国一批学者也尝试修补CL之不足,将其发展为“体认语言学(Embodied Cognitive Linguistics/ECL)”。ECL与CL的两个转向不谋而合,都尝试从不同的路径深化和改进CL,但各有侧重。前者更加强调语言体验性和认知性的相互协作。十多年来,四川外国语大学ECL研究团队一直聚焦特色,致力于CL本土化研究,形成了具有“一点多翼、超学科聚合”的体认研究方向。ECL发起者王寅在题为“融合为创新之通用法——ECL为两股学术思潮结合之果”的报告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从西方传来后现代哲学和CL两股思潮,但两者一直未能对话融合。他尝试在后现代哲学语境中论述语言研究中的“象豹新观、唯物论、体验人本性观”,探索语言学理论的本土化和前沿性,为国内外的语言学界开辟一个新方向。

成晓光在“‘身体-心灵-语言’认知三角——ECL的哲学渊源探讨”的报告中指出,“身体-心灵-语言”构成了认知主体的认知三角,是ECL要面对的哲学问题。传统哲学将感知和概念割裂开来,而ECL的哲学观坚持身心一元论,将感知与概念相结合,认为身体、心灵和语言三者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性、连续性和互动性。张克定在“ECL中体认者的主体性及其与现实和语言的互动性”的报告中,将“现实-认知-语言”修补为“现实↔体认者↔语言”,并以空间关系佐证了体认者的主体性及其与现实和语言的互动性,认为既要重视体认者的主体性,也要重视现实和语言对体认者的反作用,还要重视现实、体认者和语言三者之间的互动性,如此才能更好地揭示ECL这一新颖语言学理论的真谛。王文斌在题为“字的会意与语言表征的意合:汉民族的体认独特性”的发言中,指出英汉文字分属表音文字和表意文字,表音文字具有时间性,象形文字具有空间性,英汉文字差异及语言表征差异的根由在于英汉民族的时空性思维差异,汉字的会意方式与汉语表征的意合方式具有一脉相通之处,与印欧语相比,昭示出汉民族体认的独特性。覃修桂在题为“体验的多维性与体认原则”的报告中,将体认核心原则修补为“现实体认语言”,以体现“体验”和“认知”的同等地位及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将体验分为物理、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四个层次。“体验”与“认知”是体认一元观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之间形成直接和间接随附关系。王慧莉在题为“体认实现与身体通感研究——基于梅洛-庞蒂身体现象学的解读”的报告中,分析了梅洛-庞蒂对“通感与身体”的认识,认为体认经验是感官间互通的,具有主体间性、沉淀性和整体性。通感是感知世界及与他人互动的基本方式,语言作为该交互过程的产物也应与身体的基本感知方式密切相关。李洪儒在题为“后现代体验哲学视野下的ECL点读”的报告中点评了ECL的经典文献,分析了CL修补为ECL的十大原因,指出ECL成立之初应聚焦研究方向,完善其体系建设。贾冠杰在“全新的ECL——学习ECL有感”的报告中指出ECL是第一次由我国外语界语言学家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语言学理论,尝试在国外语言学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具有本土化性质的语言学思想,“这是对全世界范围内的语言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国学者的一份担当!” (胡壮麟, 2019)

2 前沿探索,开展语言现象体认分析

语言体认性是多维度和多层次的。Kövecses在“扩展性隐喻”的报告中指出,隐喻包含深层意义、去语境化意义和语境化意义三种意义类型。三种意义的定义和区分涉及意象图式、域、框架和心智空间四种概念结构,长时记忆和工作记忆两种记忆类型,以及子个体层、超个体层和个体层三个本体层面。他认为,若以概念结构为划分依据,隐喻包括意象图式隐喻、域隐喻、框架隐喻和心智空间隐喻,他以capsize为例阐释了这四个要素间的互动关系。Sinha在题为“扩展性体验、文化和空间概念化”的报告中,通过实证研究指出物体和空间关系不仅具有物理属性,还是社会文化的产物。空间认知根植于特定文化背景中非语言和语言实践。正是通过参与实践儿童获得了具有文化和语言适切性的空间认知。语言的社会文化语境和认知的多样性与扩展性文化体验相结合,为语言、认知和文化的多元关系及其共变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

王初明在题为“续论:在动态语境体验中学习语言”的报告中指出语言学习研究需解决的根本问题是动与静的问题,即静态的语言知识如何适应并应用于动态的内容表达。他认为语言是通过“续”学会的,高效率的语言习得是通过“续”实现的。续论核心理念是创造性模仿,其中“创造”是指内容创造,“模仿”是对语言使用的模仿。他指出“续”通过外在语言与语境知识的互动(身体体验)将学与用关联起来,进而达到高效促学的目的。史杰在题为“EFL课程设计中的认知习得构建”的报告中指出,教学方法在EFL教育发展中始终是教师培养和研究的关键问题。“有效教学”应该且能触发“有效学习”,但在成年英语学习者中并不完全奏效,尤其是日本大学生。她认为EFL教学的重心应转向建立个体化的学习体验。这就要求对如何激活个体学习动机和持续性体认进行批判性分析并设计相应课程。牛保义在题为“认知语法理论综观”的报告中依次从语言观、语法观、语义观、用法等十个方面比较认知语法和生成语法的异同,深入探讨了“认知语法是什么”的问题,以期对语言学理论的创新研究有所启迪。廖巧云在题为“后现代哲学视野下CL研究的新增长点”的报告中指出,语言的“体认性”可与哲学中的许多议题相结合,中西学者对体验哲学的语言研究应受到重视,特别是语义对比研究需更多关注我国本土文化,同时语言理论研究应结合实证研究加以佐证。廖光蓉在题为“‘裸X’中‘裸’意义重构的体认研究”的报告中指出,“裸X”中“裸”的意义重构是一个虚化/语法化和去虚化/去语法化糅合并进的过程。字面意义结构只是体验/概念结构的一部分,语言形式有意义潜势,对体验结构的识解、语境和概念/知识结构可以多种方式运用这种潜势。魏在江在题为“ECL视域下汉语成语的转喻机制研究”的主报告中,考察了成语语料中的全量指称的结构和类型,并以体认观为理论视角,从转喻义、凸显义和隐喻义三个方面分析,发现在使用和话语理解过程中,名词性成语通过建立在体认基础上的转喻机制实现了概念外延的拓展、所指范围的扩大、语义抽象和泛化的转化,也可说隐性量是体认加工的结果。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遇到天麻、薏米等中药的伪品时,要小心鉴别,以免影响药物疗效,甚至危害患者健康。日常生活中,群众也会自行购买和使用天麻和薏米,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不良商家或商贩以假冒真,大家要擦亮眼睛,避免买到假货,使财物和身体健康受损。

3 学科交叉,催生体认研究的新体系

学科并非静止不变的,相关学科相互补充,相互依赖,形成共同的话语体系、方法和目标,甚至有可能生成超学科向量推动新学科的产生和发展(刘玉梅, 2018)。本次大会的学科交叉研究催生了体认研究的新体系。王铭玉在题为“后现代体验人本视域下的符号体认观”的报告中提出了符号体认观,并阐释了符码、符喻、符间、符化和符域等五个体认方面。符号的体认观不仅需要对符号生成的内部过程加以阐释,也需要与自然科学相结合,采用物理实验和客观数据进行佐证。符号化过程离不开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体验和认知,符号生成的认知路径可简化为“现实-体认-意义-符号”,并呼吁建立“体认符号学”。王仁强在题为“超学科路径的词类范畴化研究”的报告中,以超学科为路径阐释词类范畴化研究的本体论、逻辑论、认识论公理,认为词类范畴化问题涉及言语和语言两个现实层面。超学科研究路径能够整合相关学科知识,破解词类范畴化研究所涉及的理论难题和实践瓶颈。刘玉梅在题为“基于体认识解机制的汉语修辞格分类研究”的报告中,借助认知参照点和体验性识解机制来描述和解释修辞格所反映的体认方式,进而将汉语修辞格划分为详略描述、突显刻画、视角选择、焦点调变四大类并提出了体认修辞观,指出修辞格反映了人们在体验世界、感受世界、理解世界的过程中体认识解方式的变通。赵永峰在题为“社会体认视域下的构式变迁研究”的报告中基于语料系统考察了Goingto和Gonna构式的变迁轨迹,认为gonna从个体语言到被语言社群广泛接受经历了主体间性的建构,实现了从个体语言到群体语言的转化。goingto和gonna的竞争态势反映了理性主义和浪漫主义模型交织工作,共同作用于人类的语言。林克勤在题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体认传播学”的报告中指出,体认传播学并不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而是一个学术流派,是一股思潮,强调实践经验在感知和改变世界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体认传播学旨在阐释意识、范畴和观念对客观世界的映射,揭示人的心智在知识产出、媒介传播和社会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4 结语

体认语言学专委会的成立暨第一届国际会议的召开,是我国学者从“拿来主义”到“建我话语体系”的勇敢尝试。潘文国先生在贺信中称体认语言学乃新创之学术,合体验哲学与CL于一炉,通古今,汇中西,意为中国语言学研究立一新门户。但正如王寅在报告结束时所言,ECL永远行进在探索途中,有待发展与超越。以此次会议为起点,未来中国体认语言学研究将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宗旨,一方面提高中国语言学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吸引更多国外专家学者来华进行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体认语言学研究的长足发展。

猜你喜欢

语言学报告语言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语言是刀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报告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报告
我有我语言
报告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