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神经介入临床研究成果首次登顶!
2020-12-31
微创医学 2020年2期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布了一项由中国41家医院联合开展的DIRECT-MT试验研究结果,证实了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取直接血管内机械取栓的临床获益不劣于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的策略!DIRECT-MT试验由海军军医大学长海医院的刘建民教授团队主持,试验的成功或许将改写脑卒中救治的临床指南,进一步优化治疗流程。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使用阿替普酶、替奈普酶等药物经静脉溶栓,是应用范围最广的手段;另一种则是通过血管内介入治疗去除血栓,其中主要采用的是机械取栓,它最适用于存在急性大动脉闭塞的患者。从理论上说,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的联合治疗可以强强联手,所以目前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AHA/ASA)和中华医学会的相关指南,都建议对符合机械取栓适应证的患者采用联合治疗模式,但推荐所基于的证据却并不是很充分。
目前荷兰、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家都在开展验证这一问题的大规模试验,日本学者主持的SKIP试验则在今年的国际卒中大会(ISC 2020)上公布了初步结果。而中国开展的DIRECT-MT试验则是同类试验中最先登上顶级期刊的。 这项试验在全国41所拥有高级卒中中心的医院开展,共入组了656名同时符合静脉溶栓与机械取栓要求的患者,按1 ∶1比例分成机械取栓组和静脉溶栓+机械取栓的联合治疗组,分别接受对应的溶栓治疗方案。 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溶栓治疗90天后,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的神经功能恢复状况,次要终点则包括了90天时两组患者的死亡率、取栓术前成功再灌注的比例、总体成功再灌注的比例等。 在这项主要终点上,机械取栓组的表现和联合治疗组是基本相当的,达到了试验非劣性设计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