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研究
2020-12-31
(西南医科大学体育学院 四川 泸州 646000)
1、查理德·舒斯特曼身体意识与身体美学概述
理查德·舒斯特曼在序中就拿“肉体”与“身体“作为对比,与其是在表达两者之间的巨大内涵差异,不如说是在撇开“肉体”限制“身体”的束缚,也在告诫读者,读这本书要做好认识“身体”,不仅仅简单的研究外在形体美,而是在研究“身”、“心”,站在中国传统哲学角度,这两个字足以表达舒斯特曼的意思,毕竟只“心”就能做很多文章,然而,站在西方角度却没有表达出舒斯特曼的意思,因为本序中舒斯特曼没有提及“心”这个字,这就拉开了中西方哲学思维的巨大差距,舒斯特曼是想表达“活生生的,敏锐的,动态的,具有感知能力的身体”。
本书中提及“美学”源自古希腊词汇“aisthesis”,它的意思是“感官的感知”,现代意义上的美学学科是由亚历山大·鲍姆加藤创立的,其意为“感官感知的科学”其目的是补充逻辑学这门概念。从“身体美学”到“感官感知科学”,这也不难理解,在当下社会,凡事都要讲科学,如若是要从科学角度来研究哲学,那也并非不可以,这样便能探索出一套有说服力的体系供大家参考,人们只需遵循这一套科学哲学前进——“获得知识,认识自我,追求德行,幸福和正义。”区别于舒斯特曼的意思亚历山大·鲍姆加藤对美学的概念是为了补充逻辑学这门概念学,而目标也只是通过“提高人的感知能力与感官意识以便能提高欣赏和表演,以及其它生活中实践事物的水平”。
“非正常的感官敏感而遭受”感官过敏“是属于”感性学“,舒斯特曼把这种”感性学“作为”身体美学“的核心观念之一,那舒斯特曼对前面的”感官感知科学“在这里又占有怎样分量?舒斯特曼反对明治时期把他的思想”身体感性学“传到日本是”美的科学(或理论)传到中国是“身体美学”,因为这些都不能足以表达舒斯特曼研究的“身体本身的内在感知与意识能力”。
舒斯特曼引用中国文献中“身”、“体”、“形”、“躯”等术语来描述身体,按照舒斯特曼对此的理解身体内涵程度是:“躯”,如石一般;“形”,有内涵的但不着重实际形状 ;“体”,活体存在;“身”,受社会教化过的实际形态。借用“身”来表达实际的研究,并引用《大学》和《荀子》中的“修身”来表达通过哲学手段来统一“身心”而达到“获得知识,认识自我,追求德行,幸福和正义。”本人认为中国传统的哲学“修身”哲学与西方的实用主义哲学有共同点,两者都是为了追求意识形态的完美。
2、查理德·舒斯特曼探索梅洛·庞蒂沉默跛脚的身体哲学
相比中国深厚的文字功底,西方的组织语言表面看似简单直接,但内涵丰富,带有极强的逻辑性。“沉默坡脚”即表明舒斯特曼对梅洛·庞蒂带有认同的意味,同时也表达他对梅洛·庞蒂观点不完全认同,所以舒斯特曼主要就“不足之处”来分析。
梅洛·庞蒂追求的是“原始性身体意识”,抵触“反思性身体意思”。舒斯特曼将从7个方面来说明梅洛·庞蒂是如何追求“原始性身体意识”,从而提出“反思性身体意识”对人更有意义,为舒斯特曼的”身体美学”添砖加瓦。
(1)梅洛·庞蒂认为“基础的”,“未经反思”的“原始性思维”在认识外界物体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未经反思的思维”能够在认识外界事物时更专注,更直接,而“反思性身体”在认识外界事物时会分散注意力,考虑的过多就会忘记最初的动机与行为。
舒斯特曼认同梅洛·庞蒂的观点“原始性思维”能够更专注直接的认识外界物体,但并不赞同自身就一直要保持这“原始思维”不变,不更新,反而把“原始性思维”的行为作为一个焦点(或者是作为一个参照物)然后对其进行培养和改善,提高认识物体的准确度,也提高“自身”。舒斯特曼在后面也明确的说所谓的“未经反思”的行为都是以不断“反思”之后的身体作为“背景”;
(2)梅洛·庞蒂认为“反思性感知和行为”是不准确的,因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感知”和“行为”都是“未经过反思的”。
舒斯特曼的观点是人类在生活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的被“反思”和“经验”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只是很少被人类发觉,且“再现性”的身体意识能够让人类更准确的认识到行为准确性,反思性的身体训练(一种正确的身体导向)能让人的行动更精准,且能改变与弥补日常体验(未经反思的感知和行为);
(3)所以梅洛·庞蒂追求“未经反思”的身体行为,是因为“反思性”的身体训练个能够让人“机械化”和“唯理论化”,从而造成了“身心分离”的局面,从而导致了本身体验的确实,也忘记的“最初的感觉”。
舒斯特曼认同“原初感”的价值及其首要性,所谓“再现性”的身体价值是用来弥补“原初感”和“自发性”的不足;
(4)梅洛·庞蒂认为身体带有“神秘性”与“和局限性”能带来“创造性”。因为“未经反思”的行为不需要任何“有意识的反思”。
舒斯特曼认同梅洛·庞蒂的身体带有“神秘性”和“局限性”,但不能因为“未经反思”是身体所具有“神秘性”就对身体也具有“局限性”而视而不见。而且,身体所具有的“神秘性”和“局限性”都能持续不断的保持,而“身体反思”“身体审美”是对身体进行训练,虽不能打破身体的“局限性”但也不能消除身体的“神秘性”,而是把身体所持有的“原始性的”,“未经反思的”优点进行扩展和延伸;
(5)梅洛·庞蒂认为“反思行为”会消弱“未经反思”的身体行为,毕竟“未经反思”的身体行为灵敏而又轻松,相比之下“反思性”身体行为在进行的过程中显得笨重而又蹩脚。
舒斯特曼的观点是赞同梅洛·庞蒂的“未经反思”的身体行为灵敏而又轻松,但并不赞同“反思性行为”会消弱身体行为。“反思性行为”确实能干扰身体,但是梅洛·庞蒂更关注于干扰过程中的不足,而忽视了干扰所带来的“熟练”与“理智”的结果;
(6)梅洛·庞蒂将身体视为“生命的躲藏处”,只关注身体,会让我们的焦点无法集中,无法再认识外界事物,无法与外界沟通,会造成我们与外界的隔阂。梅洛·庞蒂认为把意识高度集中在自身感觉上,是过分的看重“身心”统一,所以把关注自我放在“主体与客体”的观念之下。梅洛·庞蒂的观点是认为人对外部世界的观察转移到对自身的观察是“反思的意识”,而这种意思会让“主体”与“客体,“身”与“心”的分离,这也为第7点做了铺垫。
舒斯特曼的意思对自身的感受确实是把注意力从外部转移到内部,焦点的发生了改变,表面上容易误导只是“心灵”上对外部世界的关注,而实际上是“自我”在体验,就算是把注意力从外部转向内部,也是把外在世界作为背景来感受内部的。身体美学关注于我们的身体意识,更是培养敏锐的意识,培养在焦点转移的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的把我意识的变化,让意识协调观察者与行动着的身份转变,让自身和外部世界和谐统一;
(7)梅洛·庞蒂认为人只能观察到外部世界,而不能观察到自身,“身体拒绝探索,始终以同一角度向我呈现”,身体不能观察自身,但对外部世界观察却有绝对的能力。身体始终不能观察自身,因为身体是我们观察事物的工具,而自身始终不能完全的呈现在自己的眼睛面前。“自身不能观察自身”是因为“自身”本身是“视角”是观察其他事物并反馈给自身的“视角”,如果自身观察或审视自身则“自身”发生改变,身心分离,身体便不和“我”在一起。梅洛·庞蒂认为身体在本质上具有“可逆性”,也就是说他自己也认为身体可以感受主体,也可以在感受主体的同时把注意力转移到自身上来,这是一种“专一性注意力交叉转移”,但是在这种基础上,他认为注意力不可能同时集中在物体和自身身体上,这种同时作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特性总是“即将到来”,但是永远不会发生。在追求这种“即将到来”的感觉而时进行的交叉转移中。与梅洛·庞蒂有类似的观点的人是乔治·赫伯特·米德,他认为作为观察者的自身主体在进行体验的时候不可能直接的观察自身,因为如果要把我自身的时候,“自身”已经不是观察者主体了,而是观察者客体,简言之就是“主格我”与“宾格我”之间的相互转换,但不能同时作为“主格我”和“宾格我”。
舒斯特曼认为观察自身可以不用眼睛,而用触觉去感受自身,这种感受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再现性思维”,如果要站在梅洛·庞蒂的角度来从“最原始”的感觉中去中体验自身的也未尝不可。
舒斯特曼认为他们太过于强调“身心”对事物进行二元构架,干扰了我们的体验,舒斯特曼认为,我们在说话的时候能够听到自己的声音,尽管一开口的那一刹那自己听到自己的声音比较微弱,但并不表示听不到,而且自身身体也是可以作为自身的主体与客体,即使是在两者之间的意识转移中,转移的过程总是“即将”发生,而“即将”即“现在”,“现在”即“即将”,舒斯特曼认为自身不能即使的将“意识”交叉转移的最根本因素是“身体反思”与“注意力”这两种能力不够发达。舒斯特曼认为梅洛·庞蒂把“肉体”作为与世界联系的纽带这无可厚非,但是过分的强调“身心”的整体性,而忽视了“感知主体的能力的知觉和被感知的判断力”之间的可逆性。
舒斯特曼认为“主格我”与“宾格我”之间的相互转换,实际上就是认识“自我”,我们之所以认为“主格我”与“宾格我”之间的互逆,是因为“瞬间的记忆”提供的场景不足以让“主格我”与“宾格我”之间身份转换游刃有余,所以舒斯特曼认为要加强“反思性训练”来“补充和完善”梅的“沉默跛脚的身体哲学”。
3、梅洛·庞蒂主张身体“原始性意识”源头分析
在舒斯特曼多梅洛·庞蒂的观点分析中顿悟,难道梅所追求的“原始的”、“未经反思”的身体意识只是为了让身体坚持自己的“缺陷”而保留“创造性”吗?他反对“反思性”身体意识追求“原初性”到底是为了什么?
舒斯特曼敬佩梅洛·庞蒂的哲学愿望:他希望哲学能够把我们带回到一种纯粹的、统一的本源状态,这种状态是 “尚未被研究过”,尚未被“反思”这种工具“撕为碎片”。梅洛·庞蒂认为经过“反思后的身体”是一种碎片化的身体体验,一个人就不是完整的人,会造成“身心“分离”,整个人生体验就是不完整的人生体验。梅洛·庞蒂还认为,未经“反思”的身体是会像我们提供一种“混沌”,既是“主体”,又是“客体”,既是“存在又是本质”,既是“心灵又是身体”,梅洛·庞蒂用的“混沌”这个词,也可以看出他自身矛盾,也是他过于把“身心”的统一看的过于沉重而导致的矛盾——“混沌”。人们在经验中本身离不开“反思”,而某一天想回到“最原始”的状态时,又发现各种“碎片化”的人身体验给让我们各种不适。所以梅洛·庞蒂极力反对“反思”后的身体体验。
因为“原始性”身体神秘性会让“认知”成为“缺陷”并优于让“再现性”身体反思“所指导”的身体表现,这是一种理论上的哲学认识。实践上的认识是:积极发展“反思性”身体意识会培养身体的各种能力,而且这种反思性水平达到了更高的体验统一性,这样也获得更好的方式来纠正反思性身体训练的不足,从而获得了更优质的身体体验。在这里有这样的观点,专注于理论上的研究,而“严格而有深度的哲学家或许是最远离行动的人”脱离实际实践;另一种是专注于实践方式研究。个人认为梅洛·庞蒂如果也考虑过采用“实用方式”来改善他自身的身体意识,那么他肯定会有“反思性”身体意识,既然有,他为何会觉得“反思性”身体意识不如“未经反思性”人体意识,原因可能就是因为他的母亲。
梅洛·庞蒂研究哲学,也就是说在理论上经历了无限次的反思,那他为何反对在身体上进行反思训练?难道如舒斯特曼所说梅洛·庞蒂是在追求理论上的“理想国”?
实用主义提供了补充性的哲学视角:身体意识与身体实践努力融合,目的是让身体在将来有更好的体验,而不是在将来回首“原初”状态那些已经丧失了的世界。在前面,舒斯特曼对梅洛·庞蒂的观点中赞成了“原初性”的身体不仅具有缺陷型,也具有创新型,也就是说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肯定身体“原初性”的重要性,但也必须对身体进行反思性的实践训练,让身体在将来有更好的体验。所以本人认为,反思性的身体训练,是创新后的身体训,反思训练在持续,创新也在持续。
梅洛·庞蒂将哲学定义为:“要拉开距离才能拥有的理想国”,是在经历了一段实践的反思之后,把未经反思的意识重新获得与当前的身体意识之间的距离是“理想国”,梅洛·庞蒂追求哲学上的理想国,是因为他快乐的童年,最原始的感觉就是他母亲给他的关爱,通过他的母亲他体验到了“内在的主体间性”,是通过他的母亲发现了“自发性”。随着时间的流失,梅所要最求的是那种原始的“母爱”,是认识自我,感受世界“最初体验”。舒斯特曼认为:这种值得珍视却几近消亡的自发性,直接性和内在性的价值,从来只属于他那已经消失的,从未经反思的纯真与和谐的世界。
4、波伏娃对于女性的忧虑
体育本来就是本源的一部分,随着人类文明,社会进步,无论是体育,还是身体都被赋予了人文思想。总想着体育和身体一样都会回归本源,这不是不可能,而是要经历的时间太久了。无论身处何样的处境,我们总是向着光活着,像波伏瓦的思想,她一直在为争取女性平等而努力,她争取的方式与舒斯特曼的方式不一样,实际上这本书的第三部分也就是舒斯特曼批判波伏瓦的女性身体意识,即使在舒斯特曼眼里波伏娃的方式不对,但总有自己的观点。
文化不是一天形成的,身体是作为历史变迁的主要记忆形式,哲学家们对身体感知的多样性和身体规范的多样性更为敏感。是文化在塑造着身体,作为一个成熟的个体,身体感知绝不是本源状态的感知,身体规范更流露着文化的种种。作为父权时代的女性,身体意识述说着社会的规范,表达着男性的期待。波伏瓦揭示了一种“微妙的机制”,这种机制经由身体征服主体,不仅是女性,还有老年人,因明显的身体差异“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是如何被负面化的”,又是如何被征服和控制的。经由这种“微妙的机制”,让这些主体不自觉的陷入从属地位,认为自己“虚弱并被支配”。
波伏瓦揭露的这种女性从属地位和被支配的社会现象,所以她要“培育更强的身体审美能量和身体审美意识”,对于波伏瓦本人来说她自身也在塑造自信,也不仅仅是自信,而是在培养社会的“主导权”。在舒斯特曼眼中,波伏瓦是一个矛盾的人,波伏瓦认为女性应该靠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男权社会下女性的从属地位和被支配的地位,身体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工具,要改变自己的地位也必须要靠女性自己的身体去完成,波伏瓦却认为,女性的身体与男性有很大差异,像“怀孕,例假,生育”这些都是具有隐秘性和内在性,是女性在争取社会地位中一个大大的弱点,所以女性要“忽视”和“超越”身体去争取自己的地位,这是苏斯特曼所不能理解的。
波伏瓦还认为,女性如果把自己的身体暴露在社会中,那么女性的弱点就会暴露在“主体”或“主权”的视域下,这很容易让自己的身体处于一种“被客体化”的视角而被控制和支配,就像“生育”一样,不是女性主动要去用这一功能,而是被“主导权”赋予的社会作用和价值,所以“繁衍后代的生物需求与女性个体的意志发生冲突,而她的身体就是被强制的场所”。生物需求与女性个体意志发生冲突,但是却无能为力,无法反抗。
5、结语
“人类历史从来都不是以赤裸的身体对世界进行把握的”,我们所认为的生物性也是由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塑造的,就像生物学家也是“人”而不是本源的“动物”一样。我们能看到的,能感受到的都已经被“主导性主体”赋予了新的意义,没有“本源”。查理德·舒斯特曼从梅洛·庞蒂和波伏娃的观点中都提到要追求“本源”,本源是事物的基础,但是也要超越“本源”,作为一个意识形态完整的人,必须超越“本源”。从细微入手,让身体感受变的敏锐,重复性反思训练逐步达到未经反思的完美动作才能追求身体意识完整和身体“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