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冬”暖融融
——诸城市开展冬季农机服务活动侧记
2020-12-31徐春光
本刊特约记者 徐春光
诸城市把农机“科技之冬”作为重头戏来抓。入冬以来,该市农机部门组织农机专家和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当好群众的“科技帮手”,向农民朋友讲解农机知识、指导农机新技术、现场示范解答,把群众最盼望的新科技、新技术、新信息送到群众手中,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为农户增收致富“充电”,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培训班里来了“旁听生”
本来是面向本地农机生产企业举办的培训班,却有外地学员来旁听,这可真是个新鲜事。
“听山东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齐自成研究员介绍说,诸城今天举办农机试验鉴定培训班,就挤时间专程赶过来听课,今天的培训收获很大,为下一步公司新技术、新产品推广应用和纳入补贴范围提供了技术支撑。”1月10日下午,农历的腊月十六,在诸城市农机试验鉴定培训班上,来自青岛金越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元军表示。
当日,在诸城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举办的全市农业机械实验鉴定培训班上,来自全市20家农机生产企业和市镇农机管理人员等共计120余人参加了培训,山东省农业机械试验鉴定站邱韶峰主任应邀授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指导意见》和《山东省农业机械实验鉴定实施细则》精神,提高服务水平,促进农机试验鉴定工作健康发展。围绕农机相关法规、农机企业网上申请鉴定操作要点和申请鉴定材料有关要求,举办了这次培训。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交流互动深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为下一步更好地开展农机鉴定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此次培训班是面向农机企业的一次系统讲解,特别请到专家讲解了农机鉴定新形势、新制度、新法规,非常难得。”来自山东农牧机械有限公司的刘仕杰说,对农机生产企业如何开展农机试验鉴定、补贴归档及网上申请鉴定等方面进行了答疑解惑。
诸城市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赵大庆表示,农机试验鉴定是农机化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机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基础和重要环节,也是实施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的重要支撑。当前诸城农业机械化加快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对农机试验鉴定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通过这次培训活动,能帮助农机生产企业和农机管理人员,准确把握农机试验鉴定工作的工作要求,为开创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工作新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
“特派员”进村入户送科技
时值隆冬,但寒冷没能阻挡人们学习农机科技的热情。新年伊始,在位于诸城市林家村镇上庄村的金山农机专业合作社大院早早就热闹起来。来自附近村庄的30多名农机手聚集在一起,参加由市农机部门在这里举办农机技术培训班。
“乡亲们,时候不早了,咱也别客套了,今天我们在咱村里举办农机科技培训班的目的就是与大家面对面交流,大伙在生产过程中有什么难题尽管提问。”市农机服务中心农机行业发展科科长、高级工程师潘月文走上讲台,来了个简短的开场白。
入冬以来,由农机技术干部和特邀农机技术推广员组成的“农技特派员”巡讲小分队,把送科技下乡作为服务农民的重头戏,通过科技讲座、培训班、信息化建设等手段,贴近农民搞服务。由农户根据需要“点菜”,科技人员因需施教,照单“做菜”,向农民朋友讲解农机知识、指导农机新技术。
该市农机部门积极摸索与探讨农机科技下乡的新路子,一改以往简单的利用赶大集、上街发放宣传单、讲解科技知识为主的“补血”方式,转变为通过科技讲座、向农民朋友答疑解难,帮助农民提高自身素质,使只解农民一时之需的“补血”变为让农民“造血”。并根据丘陵山区和平原不同情况,为他们“量身定做”不同的培训方案。让农机户学会自己“走路”,给农机户创造一个自我发展的平台。
变“补血”为“造血”,就不能停留在一般的农机常识上,而是突出强化农机科技下乡支农,通过人员培训等方式,增强农机手的业务能力,选调农机专业技术人员和“特邀农机技术推广员”组成农机科技巡讲小分队,进社区入农户充当群众“科技特派员”,与农机手面对面地交流,手把手地教学,由农户根据需要“点菜”,科技人员因需施教,照单“做菜”,现场示范解答授业解惑,引导农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并且让农机手带机前来参加培训,遇到机械上的一些问题,现场由专家们为其解决。这种方式由于实用性强,便于机手领会,且能让机手参与现场操作。把“送”与“用”结合起来,在“用”字上着力,在提高效果上下功夫;把“送”与“建”结合起来,在往下送的过程中,着眼加强阵地队伍设施建设,增强农机手自身的造血功能。指导农民机手熟悉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对小麦精播、半精播技术、土地深耕、深松、玉米秸秆还田等管理技术进行多方面培训,推广先进的实用技术,建设农机新技术示范基地,增强农机创新能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把群众最盼望的新科技、新技术、新信息送到群众手中,为广大农户增收致富“充电”。
机手刘彦俊高兴地说:“这种培训方式就是好,以前遇到机械上出现什么故障,书本上是注明了怎样排除,可是一到实际操作中就无从下手,唯恐一不小心将机械弄坏了,现在有专家们为我们现场示范操作,我们的心里就有底了,该怎样操作我们的心里都有数了。”看到村民们溢满笑容的脸庞,记者相信,有了这些“特派员”,他们一定会在新农村建设道路上越走越快,越走越远。
农机手争做“科技使者”
在诸城市农村四乡八疃,常年活跃着一支以农机致富能手为主体的“科技使者”,他们积极开展农机新技术、新成果推介服务,手把手对周围的农民进行技术传帮带,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这是该市农机部门创新“科技下乡”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
腊月十八一大早,百尺河镇管家朱村农机大户王志海就把自家的农机大院打扫得干干净净。不一会儿,周围村庄的村民陆续来到院内,仔细听取王志海讲解现实生产中科技知识。目前,在诸城市像王志海一样自愿当起“科技使者”的农机大户已有上千户,越来越多的群众正享受着“科技使者”带来一道道味道鲜美、免费实用的“科技快餐”。
该市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示范户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势,形成了农机科技示范户和农机手帮带群众同奔致富路的良好氛围,并在全市建立了科技帮扶档案,记录帮带情况和效果。农机部门免费为科技示范户发放技术、音像培训资料和讲义,并对这些科技示范户以会代训等形式进行统一培训。贾悦镇徐宋村村民马金华看到不少乡里乡亲靠捣鼓农机赚了钱,心里直痒痒,也一心想着干农机发家致富,但是苦于缺少信息和技术,本村农机能手马兆星及时伸出援手,帮助他制定了详细的致富计划。老王跟随马兆星的“作业队”一路南下跨区作业,当年就净赚三万多元。这件事也让马兆星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让更多的人致富,才能打开更大的市场。在马兆星强力带动下,徐宋村及周边村新增农机户30多个,并成立了农机专业合作社,徐宋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农机村。孟家屯村农机示范户赵佃相靠种“懒汉田”出了名,他把技术总结出来并现身说法传授给左邻右舍,在他的影响和带动下,全村500多亩小麦率先全部实现了机械化免耕播种,成了名副其实的“免耕村”。
去年,先后组织召开了新技术新机具推广等现场会十多场次,通过示范带动和宣传促动,加快了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目前,全市已通过科技示范户形成130多个致富群体,涉及种植、工程开发、农副产品加工等多个领域,每年为农民增收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