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陵川县退耕还林工程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0-12-31赵书玲

山西林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立地条件管护树种

赵书玲

(陵川县太行第一山国有林场,山西 陵川 048300)

2002年,陵川县为改善生态环境、防治水土流失,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正式启动了第一轮退耕还林工程。截止2007年,全县完成退耕还林7500hm2,其中退耕地造林2270hm2、荒山造林4900hm2、封山育林310hm2,涉及12个乡(镇)、2个国有林场、331个行政村的1310 余户。于2009年和2010年通过了国家阶段性验收。2018年通过成效监测,全县森林面积增加5000hm2,森林覆盖率提高2.90%;同时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区域内生态环境逐步改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

1 退耕还林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1 设计粗放、科学性不强

1.1.1 调查研究少,树种选择和配置不够科学

通过历年的退耕还林自查,发现部分小班设计与生态适应性不符。究其原因是,一些技术员事先没有详细调查当地地形、地貌及立地条件,凭主观想象把适宜种针叶树种的设计成阔叶树,适宜种生态林树种设计成了经济林树种,造成了树木生长质量差,部分树种形成了“小老树”等问题。因此,给部分退耕户造成了不良影响,导致退耕户积极性不高,甚至部分小班不得不对原设计进行变更,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1.1.2 模式简单,林分单一

在全县退耕还林设计中,为了便于操作、施工方便等,各乡(镇)的小班设计模式基本相同,大部分以纯林为主,生态林主要以杨、刺槐为主,经济林主要以核桃为主,荒山造林树种主要以油松、侧柏为主。这种设计模式,树种单一、效益低下,设计没有做到精准施策、科学布局。

1.1.3 考虑不全面,与县域经济发展规划等不衔接

由于退耕还林任务重、时间紧,加之当地技术力量薄弱,存在一些边设计、边施工、边规划的“三边”工程问题。再之,退耕还林设计没有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扶贫开发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等相沟通,也没有和环境保护、水土保持规划相协调。这样的设计与现实和农民愿望不够统一,造成后续产业发展不足,农民退耕还林的积极性不高。

1.2 施工难、管护差,重造轻管现象严重

1.2.1 施工难,施工质量与设计不符

由于退耕还林涉及千家万户,小班多且分散,操作性强;农民意识差、水平低,有的退耕户退耕还林面积少(大部分不到3 亩);加之扶贫移民搬迁等原因,农民大部分时间在外面打工,造成施工难度大,施工标准不统一,施工质量也达不到设计标准。

1.2.2 管护措施不到位

造林能否成活与造林后期管护密切相关,由于后期缺少必要的管护措施,特别是林牧矛盾突出。尽管在退耕还林过程中,出台了《陵川县封山禁牧办法》,但是认真执行不力。加之,大部分牧主过着单身生活,执法部门对这类人群很难处罚到位,导致部分新造林地遭到牲畜破坏,毁林现象严重,甚至造成退耕户和牧主时有吵嘴、打架等现象的发生。

1.2.3 抚育措施不到位

造林成活后,由于退耕户缺少对林地的锄草、补植、病虫害防治、修剪、抚育等一系列抚育措施,特别是农户补植时存在应付心理,补植苗木规格小,造成树木长势差、成林慢、效益低下。

2 解决退耕还林工程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科学设计,精准施策

退耕还林的首要任务是把好设计关。设计是工程实施的依据,也是检查兑现的依据,更是能否成林的关键。因此,设计必须做到超前性、创新性、适用性、精准性、效益性等要求。

超前性:要符合现代林业生态发展要求,要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就是效益、就是生产力”和“生态文明”等现代理念有机结合起来。

适用性:一是要适地适树,多调研、多调查(立地条件、坡向、坡位、土层厚度、海拨、气候等),真正做到适地适树。在树种选用上,要因地制宜,坚持传统的树适地外,也要通过人工促进整地和技术提升,积极探索多树种培植,努力促进地适树;二是要和当地的乡土树种和良种壮苗结合起来。

精准性:一是要有详实的多模式设计,把造林季节、整地时间、整地规格、造林密度、苗木规格及栽后管理和经营措施详尽规划出来,也要把生物防火隔离带规划出来。二是小班设计精细化,不能省事,要结合小班特点实行多模式、多混交、多树种设计。宜乔则乔,宜灌则灌,立地条件差的,要进行乔灌混交,树种以耐干旱的侧柏、油松、连翘、鹅耳枥等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可以进行针阔混交,树种以侧柏、油松、刺槐、臭椿等为主;立地条件好的,以经济树种核桃、花椒、仁用杏、山茱萸、板栗等为主。三是对工程区近期、中期、长期成效进行预测,真正做到检查、兑现、绩效评价有依据。同时,要做到及时总结,有问题及时纠正,为工程持续、健康、高效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新性:要推广应用新的造林和管理技术,特别是在造林方面,积极推广应用容器袋、生根粉浸根、保水剂、塑膜覆盖、石片覆盖、截干等造林技术,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效益性:通过多种经营措施,大力提高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一是要和当地经济发展规划、乡村振兴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二是要在林地郁闭前,鼓励退耕户在不影响退耕地林木生长的情况下,在林地空隙内实行林薯、林豆、林药、林油、林菌等间作。这样既管好了林地,又提高了林木生长,更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达到了统筹治山治水、协调增绿增收的效果,做到了一个战场赢得多项目标的良好局面。

最后,设计要经过乡、村、退耕户代表及林业、发改、国土、农业、扶贫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并科学论证,广泛听取意见,修改完善后再审批实施。

2.2 创新机制,推行大户和专业队造林管护经营机制

针对退耕还林工程的特殊性,目前“户退耕、户造林、户经营、户收益”的模式已不能适用,必须大胆创新造林管护经营机制。在保证退耕户利益的前提下,培养一批有技术、懂业务的承包大户和专业队伍,并大力推行大户和专业队承包模式。首先要尊重农民意愿,其次要保障退耕户参与决策权利,也就是全体退耕户与大户或专业队在广泛协商的基础上,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明确各自的权利义务,形成约定或造林管护经营承包合同,起到科技示范作用。一方面托管者大胆行使自己的权力,另一方面退耕户又有了监督权力,做到节约成本、统一管理、统一施工、统一检查、统一兑现,确保成林达效。

2.3 合理解决林牧矛盾

退耕还林能否成林成效,封山禁牧是重中之重。地方政府要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调研、疏堵结合、标本兼治,实现林牧相融合发展。一是县政府要制定封山禁牧实施细则;二是要加大宣传和执法力度,让牧主从思想上真正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又要深知破坏林地所要承担的责任,真正达到让牧主在退耕地“不想放牧、不敢放牧”的目的;三是要规范畜牧业发展方式,由传统的随意散养方式彻底转变为现代化的舍饲圈养方式;四是县财政部门要出台一些扶持政策,给予牧户一定的经济补偿,同时畜牧部门要对舍饲圈养的农牧户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和服务指导;五是要在新造退耕郁闭前的林地空隙内种植一些适合畜牧发展的饲草,如紫花苜蓿、三叶草等。实行林草间作,适当解决畜牧饲料不足问题。通过以上措施,真正实现生态发展和确保生计双赢的目的。

猜你喜欢

立地条件管护树种
安徽省进一步加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后期管护
2022年将农村公路管护领域就业岗位稳定在80万左右
寒冷天气 咋管护羔羊
基于GC-MS流苏树种子挥发性成分分析
树种的志向
树种的志向
伊川县农业水利工程设施管护运行调查
不同立地条件6年生云南松幼林的生产力及其分配研究
浅谈循化县云杉的造林种植技术方法
改善华蓥山森林立地条件措施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