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霉菌毒素的危害及防控策略

2020-12-31姜柏翠海阳市仁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海阳265100

山东畜牧兽医 2020年10期
关键词:烯酮饲料原料黄曲霉

姜柏翠 (海阳市仁和科技有限公司,山东 海阳 265100)

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不但对动物有严重的危害,还可通过食物链威胁人类的健康。目前防止霉菌毒素污染饲料的主要措施是做好饲料中霉菌毒素的预防与清除工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畜产品的质量要求也逐步上升。在畜产品质量管控体系里,饲料安全是相当重要的一环;饲料在保管及加工运输过程中极易受到霉菌毒素的污染。动物摄入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不仅导致动物肝脏、肾脏等器官结构和功能损伤、免疫力降低,饲料利用率下降,而且导致畜产品品质下降。霉菌毒素在动物体内蓄积,通过畜产品传递给人类,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如何有效防控饲料中的霉菌毒素已成为目前饲料生产领域研究的热点。

1 常见霉菌毒素对动物的危害

霉菌毒素是霉菌生长产生的次级代谢物,迄今为止已经分离和鉴定出来的霉菌毒素有300多种[1]。目前,在饲料中较为常见、对动物影响较为严重的霉菌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T-2毒素、呕吐毒素等。

1.1 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致癌物质,常在储存不当的谷物和油料作物的种子中产生,花生、棉籽、玉米是最容易被污染的饲料原料。其中黄曲霉毒素B1最为常见,毒性最强。其毒性大约为氰化钾的10倍,三氧化二砷(砒霜)的68倍,相关的研究也最为丰富[2]。黄曲霉毒素对动物肝脏有严重的破坏作用,毒性大、致癌性强;可以抑制动物的免疫机能,降低动物生产性能,引起继发感染甚至死亡,还可在动物产品中残留而威胁人类健康[3]。

1.2 赭曲霉毒素 赭曲霉素是主要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真菌产生的有毒化合物,存在于被污染的大麦、燕麦、黑麦、小麦等饲料原料中。赭曲霉素具有肾毒性、肝毒性、免疫抑制、致畸和致癌的毒性,与黄曲霉毒素具有协同作用[4]。饲料中含有赭曲霉毒素,将对动物多种生理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主要侵害动物肝脏与肾脏,可能引起免疫抑制、组织损坏,大量的赭曲霉素可能引起动物的肠黏膜炎症和坏死[5]。

1.3 玉米赤霉烯酮 玉米赤霉烯酮,也称为赤霉烯酮,是由镰刀菌属真菌产生的一种霉菌毒素,主要污染玉米、小麦、大米、大麦和燕麦等谷物。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主要作用于生殖系统,使家畜、家禽产生雌性激素亢进症,可引起母畜早熟、卵巢萎缩、发情周期延长、持久黄体、假发情、流产、返情等生殖机能异常;公畜表现出乳腺增大、乳头肿大、包皮积水、睾丸萎缩等雌性化现象。妊娠期的动物食用含玉米赤霉烯酮的饲料可引起流产、死胎和畸胎,给畜牧场造成经济损失[5,6]。

1.4 T-2毒素 T-2毒素由多种真菌,主要是三线镰刀菌产生的单端孢霉烯族毒素类化合物,是常见的污染田间作物和库存谷物的主要毒素。T-2毒素在动物机体内可作为蛋白质生物合成抑制剂、神经毒素、免疫抑制因子或肾毒素发挥毒性作用,机体摄入后能引起急性和慢性症状。饲料中其含量超过0.4mg/kg 便能引发猪只中毒反应,猪采食后1h左右发病,呈现拒食,呕吐,精神不振,步态蹒跚,唇、鼻周围皮肤发炎、坏死,流涎,腹泻和出血性胃肠炎等症状。慢性中毒的猪,生长发育迟缓,并伴发慢性消化不良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症状[5,6]。

1.5 呕吐毒素 呕吐毒素,又称之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是由禾谷镰刀菌和秆镰刀菌产生的一种B型单端孢霉烯族毒素,通常存在与玉米、小麦、大麦等饲料原料中。其中毒反应发生快速,猪只食用被呕吐毒素侵染的饲料,会引起猪只呕吐、磨牙、焦虑、流口水、消化道出血等中毒反应现象,导致猪只进食量显著下降从而严重抑制其生长发育效率[6]。

2 饲料霉菌毒素的预防措施

2.1 控制原料的水分含量 水分是饲料原料安全储存的重要指标,水分含量超过规定的标准,饲料容易发生霉菌的污染。一般要求玉米、高粱、稻谷等含水量应不超过14%[7]。

2.2 保持饲料仓库的通风干燥 霉菌的繁殖受到温度、湿度的影响。大多数霉菌的生长,需要75%左右的相对湿度,当相对湿度达到80%以上,霉菌生长迅速,产生大量毒素。一般要求原料库的湿度应低于65%[8]。夏季保存饲料,必须做到防潮、防湿,尽量保持饲料仓库处于干燥的环境中。饲料下方要有15~20cm高的垫底,不可直接堆放于地面;饲料上方及周围都要留有空隙,以保持空气畅通。

2.3 采用包装袋和适当的防霉剂 饲料用双层袋包装,内层用不透气的塑料袋,外层再用纺织袋,并尽量使袋内缺氧,这样可抑制袋内霉菌繁殖。添加防霉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饲料原料的霉变,常用的防霉剂包括有机酸类及其盐类,如丙酸、山梨酸、苯甲酸及其盐类[9]。

2.4 饲料加工处理、运输、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措施 在加工饲料的过程中,必须规范化操作,按照标准做到彻底冷却后再装袋、运输、存储和使用。运输过程中应该防止雨淋、日晒[7]。各种饲料最好在短时间内用完;一次进饲料不宜太多,配好的饲料不可储存太久,夏天以不超过30d为好。储存新料时应将旧料彻底清理干净,不可新陈混存。

2.5 加强检测,严格执行饲料卫生标准 不论是饲料原料还是饲料产品,都应该严格执行饲料卫生标准,加强对霉菌及霉菌毒素的检测,建立高灵敏、高特异性、快速便捷的检测方法及霉菌毒素的长效检测机制[10]。饲料抽样严格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检测工作严格按照规定标准执行,做到检测工作及时准确。

3 饲料霉菌毒素的脱除方法

对于严重发霉、变质的饲料原料或饲料要及时进行销毁处理;对于出现轻度污染的猪饲料,为了避免出现过度的资源浪费,可以采取脱毒处理。目前生产中使用比较多的脱毒方法是添加剂吸附法和微生物法。

3.1 吸附法 吸附脱毒法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物理脱毒法,常采用铝硅酸盐类和有机吸附剂等。(1)铝硅酸盐类。常用的有蒙脱石、沸石、硅藻土等。铝硅酸盐类可以有效吸附黄曲霉毒素,对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单端孢菌素等毒素存在吸附能力不足的问题[11]。在吸收霉菌毒素的同时,对营养素也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干扰营养物质吸收利用,因此不适合用于吸附饲料的霉菌毒素。(2)有机吸附剂。用于吸附霉菌毒素的有机吸附剂,主要是来自于酵母细胞的功能性碳水化合物,最常用为甘露聚糖,由β-D葡萄糖和β-D甘露糖以糖苷键结合而成。其特殊的结构与霉菌毒素具有高亲和力,可通过氢键、离子键和疏水作用力等实现对霉菌毒素的吸附。这种多糖可以识别不同分子结构霉菌毒素的各种位点,直接吸附或直接结合霉菌毒素,从而达到吸附的作用,但不降低营养物质的生物利用率,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12]。

3.2 微生物法 近年来,采用微生物法进行脱毒受到了很多研究人员的重视。该方法采用乳酸菌、面包酵母、酿酒酵母等微生物分解霉菌毒素,微生物代谢产生的某些酶可与霉菌毒素发生反应,使毒素分子结构中毒性基团被破坏而生成无毒降解产物,从而达到脱毒的效果。微生物不仅对多种霉菌毒素有降解作用,而且不吸附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小分子有机化合物,能够有效保存饲料中的营养成分,可以广泛应用于饲料中[13]。

总之,霉菌毒素在饲料中的存在比较广泛,而且会给畜牧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为了保证畜牧业的健康发展,为人类提供安全的畜产品,采取科学有效方法对饲料霉菌毒素进行预防和清除,促进我国畜牧业朝绿色、健康、环保的方向前进,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与社会意义。

猜你喜欢

烯酮饲料原料黄曲霉
苯硫基烯酮与不活泼烯烃的分子内[2+2]环加成反应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欧委会批准8种转基因农作物为食品和饲料原料
黄曲霉侵染茶树籽产黄曲霉毒素的研究
牛奶中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及常用检测方法
丹麦研究与感官品质有关的甲基吲哚和雄烯酮在猪畜体内的分布
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LC—MS/MS定量分析方法
多指标测定黄曲霉毒素B1和伏马菌素B1联合毒性
广东饲料原料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