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MART”原则在运动损伤康复中目标设定手段的应用研究
2020-12-31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运动损伤的背景下设定目标的必要性以及受伤运动员在康复过程中如何从中获益,讨论了如何将“SMART”原则运用到康复目标设定中;最后概述康复期间设定目标的基本原则。
1、前言
众所周知,体育可以锻炼体能,培养个人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创造力和主动性。现如今,各个国家不停增加对国际体育赛事的投入,运动员的成绩也在不断刷新,竞技体育事业正在蓬勃发展。一方面,运动员会获得体育为自己带来的绩效和成就,另一方面也会承担许多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比如,他们将面临运动损伤的负面结果。
许多受伤的运动员不能完全恢复到受伤前的水平,而未能从受伤的情况中解脱出来通常是心理因素造成的。以往的一些研究也强调了心理因素会对康复结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运动员康复阶段采用心理干预手段显得尤为重要。
自洛克和莱瑟姆的著作问世以来,目标设定已经成为体育运动中最受欢迎和使用最广泛的心理干预手段之一。由于运动员天生被称为是目标的驱动者,不断地有大量研究结果证明目标设定和绩效之间的呈正相关关系。然而,虽然医护专家很容易在康复过程中加入这种干预手段,但如何使设定的目标对康复过程和结果产生正面影响仍然需要进一步讨论。
2、康复目标设定的必要性
根据洛克和莱姆在1980年在 《目标设定在体育中的应用》一文中表示。一个人在试图完成一项任务中有意识的目标,实际上可以反向调节任务完成的态度和过程。因此设定目标是有效的。同时,根据 Wiese-Bjornstal 1998年的运动损伤与康复过程的心理反应综合模型,在康复过程中使用的心理策略(目标设定)是一个多维复杂且动态的结构,不仅可以影响一个受伤的运动员的认知评估(例如,能够调整他们对速度的感知复苏),也可以影响他们的情绪反应(例如,促进情感应对态度),同时反过来还会影响行为反应(例如,促进行为应对)。显然,康复目标的设定可以为运动员带来多重好处。首先,在康复过程中,设定明确的目标可以将康复运动以及肌肉强化练习控制在正常的范围之内,不至于因为外界与内在压力使自身过度训练,从而使康复计划失衡。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目标设定还有助于运动员康复过程中的动机和努力水平,有助于运动员身体、心理和成绩的全面恢复,对整个的康复过程都有着积极作用。
此外,目标设定对受伤运动员在康复过程中具有有效性主要取决于它对康复坚持性的积极影响。根据以往经验,坚持是决定运动员能否成功康复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完成预期目标可以给运动员带来成就感,并减少运动员受伤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对沟通、康复结果评估的配合度,以及增加整体康复坚持性。因此,似乎在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使用目标设定干预是现实可行的。
3、目标设定的过程
3.1、评估需求(康复侧写)
评估和确定受伤运动员的个人和身体需求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康复侧写。这一种方法是在运动员性能侧写 (Performance Profiling)的基础上建立的。性能侧写是在20世纪90年代早期由Richard Butler和他的同事在运动心理学文献中提出的,作为一种可以更好地理解运动员对自身能力的感知和他们对成绩绩效作准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两个关键的应用运动心理学的概念:运动员的自我意识和目标设定。
在康复过程中,泰勒建议从运动员的个人和身体两个方面来评估,因为这些因素对康复过程的时间和质量都有影响。个人方面包括十二个心理、情绪和社会因素,包括信心(Confidence)、动机(Motivation)、焦虑(Anxiety)、专注(Focus)、期望(Expectations)、担忧(Worry)、情绪(Emotions)、认同(Identity)、坚持(Adherence)、理解(Understanding)、痛苦耐受(Pain Tolerance)、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身体方面包括12种特定伤害以及与健康相关的因素,包括运动范围(Range of Motion)、力量(Strength)、稳定性(Stability)、协调性(Coordination)、平衡性(Balance)、肿胀(Swelling)、疼痛(Pain)、功能(Function)、日常活动 (Daily Activities)、运动参与(Sports Participation)、健康(Health)和睡眠(Sleep)。
康复侧写可以帮助了解一个运动员自身对个人目前身体状况的认知以及评估最终可以影响康复结果的因素。这个方法的优势在于强调运动员的作为干预对象的主体地位,不同于以往其他方法过分突出运动心理学家以及医护人员的引导作用。侧写使受伤的运动员和运动医学专业人员获得一系列在康复过程中被认为是重要因素的视觉显示,剖析系统提供了一种理解,即哪些心理问题将有助于和阻碍康复过程。一旦确定了这些因素或者领域,它们就可以为运动医学团队的后续目标设定提供参考和基础。
3.2、“SMART”原则在有效设定目标中的应用
“SMART”原则是优化目标设定过程的一种方法,在绩效管理和员工管理等相关领域应用后,被证明是有效的。将“SMART”原则应用于运动损伤康复过程中的目标设定,不仅有利于运动医学专业人员能够更好地为运动员设计更有效的康复方案,同时还可以帮助运动员了解目标的类型、增强目标控制感,从而使运动医学专业人士将更有效地与运动员合作。
(1)“S”(Specific),设定具体的康复目标。
具体的目标比一般的“尽力而为”目标或根本没有目标对行为改变的影响更有效。所以要尽可能的避免只是简单告诉受伤的运动员要做到最好。目标应该用非常具体的、详细的行为术语来陈述。如果没有具体的对照指标衡量进步,运动员可能很容易感到康复没有进展,从而导致动机 (一种行为反应)的水平下降,以及情绪的负面变化(一种情绪反应),以及与受伤、康复和自我相关的非理性想法(一种认知评估)。确保目标是具体的和可测量的,可以让受伤的运动员评估进展,从而在康复的不同阶段保持努力。
(2)“M”(Measurable),设定可测量的目标。
由于个体感知的不同,在监测目标实现过程中,专业医护人员和受伤的可能会存在对衡量指标的分歧。如果制定的目标没有办法衡量,就无法判断这个目标是否实现,从而会带来一系列风险。因此在设定目标时应该有一组明确的数据作为考核运动员是否达成康复目标的依据。运动心理专家可以借助权威且相关的问卷和量表来作为制定目标的参考依据和基础。
(3)“A”(Attainable),设定现实可行有挑战性的目标。
根据以往的经验和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目标如果设定的太容易或太困难都会导致被康复者动机水平的下降,易对康复结果产生负面影响。一方面,如果康复者不需要付出太多的努力就能轻易达到康复目标,就没有设置目标的价值,也会使康复者对这些项目失去兴趣。但是如果设定过难的目标会导致挫败感,自我效能的下降和康复水平的下降。专业人员必须把握好康复者的能力和实际情况,目标设置要提前和运动员沟通,使拟定的康复目标在与其达成一致。既要使康复目标饱满,也要具有可达到性。
(4)“R”(Relevant),设定相关性的目标。
康复目标的相关性是指不能将每个目标独立化,在设定一个前期的康复目标时需要考虑其是否能作用于后期目标以及最终目标。如果实现了这个目标,但对其他的目标相关度很低,即使这个目标被达到了,那么对最终的康复结果还是没有实际作用。为了成功地设定目标,运动医学专业人士都应保证将每个目标建立在一个相互关联和作用的系统内。
(5)“T”(Time-bound),设定有时限的目标。
为了让运动员完全康复并且尽快的回归运动中,应该目标设置要具有时间限制,根据阶段性需要设定完成目标项目的时间要求,定期掌握目标进展的变化情况,以方便专业人员及时对运动员进行康复指导。同时根据康复计划的异常情况变化及时地调整目标。弗林特1988年提出,制定短期(过程)和长期(最终)目标都很重要,应该更加强调过程目标,因为它们更有可能在运动员自己的控制范围内,而且目标的时限性可以让运动员监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从而增强康复阶段的自信和动机。
3.3、康复目标在康复计划中的动态实行过程
根据泰勒1997年的观点,制定康复目标的过程应该从康复专业人员和运动员之间的首次会谈开始,在和运动员的人对话中讨论和解释有关康复的关键身体方面。其次,制定的具体目标和策略需要和运动员达成一致并学习。为了目标设定的成功,运动员必须接受既定的目标,受伤运动员需要感觉到他们的意见是有价值的,他们的意见是整个康复过程中不可忽略的。这些共同拥有一个方案的感觉可以促进运动员的康复动机,而这反过来又可以增加康复的依从性。最后重要的是,为了使康复目标保持其在康复过程中的每一个阶段都具备有效性,需要定期监测和修改既定目标。这可以通过康复日记、会议、图表和等多种方法来实现。
4、结论
本文首先强调了在康复期间制定目标的重要性,到目前为止的研究表明,在运动损伤康复中使用目标设定是有益的。许多受伤的运动员往往因为一些社会因素和现实压力急于恢复到受伤之前的水平,因此,运动心理学专家往往最需要适当地调整他们的恢复速度。通过设定目标,可以确定和监测适当的进展速度。此外,目标设定往往是运动员日常训练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对康复目标设定是否具有有效性的把握也是康复工作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