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育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研究
2020-12-31
(兴义市第二高级中学 贵州 兴义 562400)
前言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愈发重视人才的培养。并且,教育变革接踵而至,世界主要国家都在试图通过教育的变革达成优质教育的目的。我国是人口大国,要想使人口负担变成人口资源,自然要对学校教育的质量高度关注。教学变革的关键就在于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且精巧。并且,构建完善的体育健康教学设计体系是推动体育健康教学科学化的重要措施。教学设计作为刚刚兴起的教育技术,是伴随着心理学、教育学的发展形成的,是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的技术。所以,教师必须了解教学设计理念、步骤与方法,从而使传统的备课更加科学、规范与完善。对于体育健康教学来说,教学设计能够为课堂提供科学的操作原理与技术,通常能够避免凭经验进行的体育备课带来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中学体育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的研究。
1、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设计是系统化规划教学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教学目标的分析、最优化教学模式的寻找及合理教学资源的配置、教学程度的设计和学习过程的客观评价。并且,教学技术是以开发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为目的的技术。
2、中学体育健康课程教学设计存在问题
2.1、对于教学设计本质的认识不足
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对于教学设计体育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认知。但是,大部分教师都无法理清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的区别。如果这些问题无法解决,教师自然无法理解教学设计的内涵,教学的质量也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2.2、体育健康课程特点在教学设计中不突出
如何将教学设计的理论应用在体育健康课堂中,仍然处于经验性的摸索阶段,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科学的指导。现阶段,大部分关于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并没有将体育健康课程的特殊性纳入考虑的范围。缺乏带有体育健康课程特点的教学设计思路的研究,导致现阶段体育健康课程教学设计仍处于照搬状态,这严重限制了体育健康教学质量的提高。
3、中学体育健康课程设计原则
3.1、系统性原则
所谓的系统性原则实际上指的就是在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始终贯彻系统论的思想,使其成为有机体。系统论是教学设计的基础,在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中要遵循系统性的原则。体育健康课堂的教学设计要应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体的角度出发,对体育健康课堂中的基本要素及各要素间的相互关系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比较不同要素组成所产生的效果,选择最为优化的方案,从而取得最佳的效益。如果,不能从系统整体的观点出发,只是孤立地考虑课堂教学的某一个方面,就无法达到优化体育健康教学的目的。所以,在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时,不要忽视系统论的思想,要从整体出发,分析各个要素的关系,并严格按照系统性的原则保证体育健康课程教学设计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3.2、方向性原则
所谓的方向性原则实际上指的就是目标设计的综合性、具体性与重点性。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是教学过程的指南,也是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全面考虑情感、技能等多个方面所要实现的目标,同时,要突出某方面作为课堂的重点目标,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描述要尽量具有可操作性。
4、中学体育健康课程设计对策
4.1、加强教师的理解能力
要想真正提高中学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效率与效果,首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大部分的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仍然停留在传统教育的阶段,部分教师在解读健康课程时会形成偏差。只有教师真正理解和掌握体育健康课程的内容,才能够推动课程的实施,这也是体育健康课程实施的保障。所以,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解能力,对优秀的健康课程设计进行分析,引导教师总结成功的经验。
4.2、认识到课程设计的重要性
除了技术层面的培训外,让教师意识到教学设计的重要性,端正教师教学的态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学校的管理层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监督教师的教学设计工作,定期对体育健康课程的教学设计进行展示和交流,在此环节要避免形式主义。
4.3、因时因地制宜
教学设计的目标就是保证课堂的科学性,但是,好的教学设计并不一定都是教学条件非常充足的课堂。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条件和基本的理论及技术,灵活而有创造性地设计体育健康课堂。所以,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坚持因时因地制宜。
4.4、控制好课堂设计时间
在体育健康教学中进行教学设计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这就提醒了体育教学工作者,要尽量使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技术简化,不要过于繁琐。同时,教学设计应该便于掌握和操作,使用过程中不应该占用太多的时间。此外,教师对教学设计的使用有一个从学习到熟练的过程。只有教师真正掌握了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教学设计才能够愈发出彩。
5、中学体育健康程度设计案例分析
本文提供的案例是以学为主的课堂设计,由于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是大多数教师比较熟悉并掌握状况较好的。所以,本文并未对以教为主的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
5.1、合作式教学设计——《发展体能—健康身体的需要》
学习目标:掌握乒乓球基础理论知识,了解更多的乒乓球知识,掌握各类球拍的基本握法及应用特点,正手发球的基本方法,掌握基本技术。
学习内容:球拍的正确握法,掌握正手发平击球的击球高度与击球点。
学习步骤:教师讲解:乒乓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示范球拍的正确握法。
(1)第一次练习。
各个小组分成A/B两队,成一路纵队,轮流练习,在A队练习的时候B队提供帮助,根据教师的示范及提供的视频纠正参加者的姿势。各小组的A队同时练习,看哪队能够最快掌握基础的要领,甲乙两队互换位置,继续进行练习。
(2)第二次练习。
各个小组内两人为一组,在练习中明确正手发平击球的击球高度与击球点。然后,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明确其技巧和方法。
小组讨论:成功的关键是什么?如:默契、方法、技巧等等。
教学效果评析:这既是一堂合作交往的课程,也是体能发展的课程,其教学目标包括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也包括学生合作能力的增强,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体能。在相关的合作活动当中,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与同伴配合好,还要有足够的体力坚持到活动结束。在合作活动当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加活动,并且都在活动当中占据着非常关键的位置,担负着重要的任务,最终,体现出了同样的价值。这样以学生为主的合作课堂更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与动力,而且,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分析和研究掌握的技能会更加深刻与牢固。
5.2、探究式教学设计——《运动安全—健身不可忽视的环节》
学习目标:了解运动损伤的原因及症状,掌握常见的运动损伤的建议处理方法,树立终身安全运动的相关意识,尽可能地避免运动损伤的发生。
学习过程:1.人在哪些情况下会发生运动损伤?对这些原因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这些现象发生运动损伤的频率进行排序。
(1)人在产生运动损伤时,不同的原因所造成的不同结果分析;
(2)对不同情况下发生的运动损伤进行调查研究,从根本上了解产生运动损伤的原因;
(3)探究避免运动损伤发生的渠道和途径。
教学效果评析:这是一堂典型的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设计,学生围绕着运动损伤的主题进行分析、讨论、探索和尝试,最终,经过探索研究得出相关的结论。在学生进行探索学习时,可以将相关的结论延伸到课外。案例中的探究内容设计的较为合理,有需要学生分析的内容、调查的内容,也有实践的内容。虽然学生在讨论和分析后可能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样的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价值,还展示了探究学习的应用性。此外,探究学习最大限度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发展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对健康课程的认识。
5.3、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健康人生—田径类运动的价值》
设计理念:通过田径创新活动,促使学生学习模式的变革,改变传统教学活动中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反复练习的模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在进行体育健康课程的实践中,如何落实课程改革的理念,是教师们不断探索的目标。体育健康课程必须要吸取传统体育教学中优质的教学手段,合理开发有限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轻松愉快地掌握运动的技能,从而更好地实现体育健康教学的目标。
活动目标:
(1)让学生真正认识田径运动的价值;
(2)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让学生明确自己的作用;
(3)改变教师的角色,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甚至是课堂的设计者与开发者。
活动过程:
全班男女生分成两组,教师简单交代走、跑、跳跃、投掷、跳跃的规则、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并且,教师制定比赛的路线以及每一段路所需要完成的动作,两个大组进行比赛。
在比赛的过程中,有些男生认为女生的动作太慢,想要男女分开,所以,这时,男女生分开,兵分四路,展开了比赛。女生小组先是集体商量了比赛的原则,制定了比赛的方法。所以,女生的比赛相对有序。男生则是有些急躁和凌乱,分工不够明确,活动进行的不够理想。总体来讲,学生通过探究自创的活动,非常投入,整个操场都成为了欢乐的海洋。
教学效果评析:本次教学属于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教师借助学生探究的兴趣,在锻炼学生思维的同时,完成了体育健康课程资源开发的任务。在实际比赛的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没有以这种模式接触过田径活动,在这样创新型的活动当中,学生的体验、认识和领悟被加深。可见,探究式学习必须要让学生拥有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具备自主发现的能力,给予学生自主尝试的机会,让学生可以分享彼此的感悟与成功的喜悦,更好地实现学生的反思,激发学生创新的潜能。此外,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允许学生出现个性化的理解,多多鼓励学生多角度地思考,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6、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对教学设计的研究。并且,教师要从体育健康课程的特点出发,结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应用教学设计的方法与理论,尽量减少现阶段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完善教学过程,最大限度提高教学设计的效率,推动体育健康教学改革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