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高校篮球运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策探析
2020-12-31
(天津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天津 300387)
前言
当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遇到瓶颈,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逐渐地不能满足新时代下多样化多层次的教育需求。拼搏进取,注重团队协作精神,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高校篮球运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1.1、规范作用
高校篮球运动的规范作用集中体现在运用高校篮球运动的各种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种模式,并以此来规范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当今社会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受到法律制度的约束和规范,体育运动、体育比赛同样也受到规则的规范和约束。在大学校园通常以学院或者学校为组织单位开展比赛,每一位参赛队员必须严格遵守比赛制度。虽然这些制度和规则不能与法律的制度规则相提并论,但是同样也可以培养学生遵守法律、规章制度的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
1.2、导向作用
所谓导向作用,就是学习优秀球员的个人品质,观看优秀赛事从而学习竞赛中所体现的竞争协作精神,从而使他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行为举止不断进步。与此同时,高校篮球运动中的优秀球员身上所具有的正确行为方式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行为提供准确的导向,更是值得大学生去深入地学习体验,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完善自身的行为能力。
1.3、激励作用
高校篮球运动的激励作用,就是利用高校篮球运动中优秀的教育资源作为动力,激励着大学生更加积极高效地完成任务。在篮球比赛中追求更快、更高、更强,体现了篮球运动优胜劣汰的竞争,更是激励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卓越。学生在篮球比赛中培养的良好的竞争意识,不断激励大学生拼搏向上,勇于克服困难。高校篮球运动中包括了丰富的积极竞争、艰苦奋斗、团队协作的精神。
2、高校篮球运动中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
2.1、高校篮球运动中球员行为存在的问题
高校篮球运动中球场球员暴力问题最为显著。篮球运动本身就具有对抗性,运动员在比赛中有意无意的碰撞,裁判是否精准判罚都会引起球员的情绪化。在球场出现失误或者出现肢体碰撞,都会使得个别素质较低的球员情绪爆发,出现辱骂对手,在比赛中使用不良动作,导致对方球员出现身体上的损害,导致双方出现打架等暴力问题。最后,当实际与期望出现大的偏差时,部分球员会出现异常情绪化,甚至干扰裁判判罚,更严重的是场下斗殴的问题。
2.2、高校篮球运动中球场观众存在的问题
在篮球比赛中,球场观众会效仿球员或者教练的行为,受到其深刻的影响。在赛场上运动员所有的行为公开可见,很容易被模仿,也很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在大学校园中,观众几乎都是以学院为单位,那么观众和球员就是一个整体,两者之间共有强烈的集体意识。出于保护自己集体的心理,就会出现一些矛盾,从而导致暴力问题的出现。由此球场观众在球场上也会出现不尊重对手的现象,主要有叫骂、手势、唱歌等方式表达自己的不满,表达对对方的敌视。对方球员在场上受到侮辱,其观众的情绪容易被激发,为了维护自己球队的利益,在赛后或者赛中出现暴力问题,维护所谓的“荣誉”。
3、高校篮球运动中大学生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3.1、物质资源相对匮乏
在高校篮球事业的建设中,高校篮球场地较为匮乏,篮球框架高低不符合正规标准,篮球尺寸大小不一,场馆内设备维护不及时,陈旧设备没有及时更换。室内篮球馆对学生开放时间较短,或者只为训练队开放。以及在日常比赛中所需的计时器、鸣音器等精准设备的缺失,无法对比赛进行精准的判罚;其次,奖杯、奖牌的缺少,物质激励相对缺失;最后各类媒介资源的缺失,优秀运动员照片宣传、专业篮球讲义的缺少、网络赛制直播的局限性等,缺失获取知识的途径。
3.2、精神文化较为缺失
高校篮球运动精神是师生在长期的实践中所呈现出的。现在的高校篮球比赛中,忽略了比赛所要传达的竞争协作、拼搏奋斗的精神。在日常篮球课程教学中,教师着重于技术和技能的教授,忽略了对学生进行正确的精神引导。在日常比赛中,裁判水准的高度影响着正常比赛,学生裁判只是进行简单的判罚,并没有起到规范调整的作用。在高校篮球比赛中,球员对于自身的反省以及提升不到位,只知道一味的提升技能,却忽视了精神文化的建设,对于优秀的运动员以及事迹并没有给予太多重视。
3.3、行为规范有待提升
高校篮球行为运动的主体是大学生,大学生球员在比赛中出现的不良动作以及不该有的声音,都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球员的行为有待规范。在球场上出现肢体碰撞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有的球员会故意使用“坏”动作,制造假象引起不必要的事端。在教学活动或者日常比赛中对于行为问题并没有刻意去讲解,去惩戒,也是导致学生球员的行为不规范的原因之一。同样在观看比赛时,学生观众会对对方球员出现唏嘘、谩骂等不尊重对方球员的行为。
4、发挥高校篮球运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对策
4.1、物质层面实现环境育人
(1)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激发大学生运动兴趣。
高校篮球运动的物质层面也就是指篮球场馆、篮筐、篮架等器材以及基础的设备设施,给高校学生提供锻炼身体的场所。现在大学的篮球馆设计得越来越美观,越来越多功能化,满足了大学生的审美心理,所以应当开放大学的室内篮球馆,增长开放时间,激发大学生参加篮球活动的动机,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2)加大各类媒介的宣传激励大学生拼搏进取。
丰富的篮球杂志、报刊、网络直播等新媒体的宣传,能够让大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与渠道获得更加系统化理论化的知识,开阔大学生的视野。通过开设荣誉墙,根据荣誉墙上的奖状、奖杯、奖牌以及优秀运动员的照片等进行宣传,都具有激励作用,能够让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积极进取的精神,遇到问题都能够做到不放弃,积极地解决问题,不断努力拼搏,勇攀高峰。
4.2、精神层面实现文化育人
体育精神是体育总体面貌的总结和概括,体育精神源于体育但又高于体育,它对于体育本身的规范约束和引导与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不谋而合。篮球运动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篮球运动精神的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得大学生参加篮球运动都会受到不同的启迪,让思想政治教育不在是单纯的说教,可以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培养竞争精神。
篮球运动具有强烈的竞争性,在比赛中想要取得胜利就得勇于进取,要求大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在竞争过程中,出现问题需要沉着应对,理智这种竞争精神是大学校园文化精髓之一,也是学生走向社会的必需品。高校篮球运动要结合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学生的发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
(2)增强团结协作精神。
对大学生来说,要了解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也需要协同合作的重要性,了解到合作的价值。现在高校校园中的篮球比赛都是以班级、学院或者学校为单位。在篮球比赛中,对比赛结果的期望和自己的情绪、认识相互交融,自己也是单位中的一员,大家同甘共苦,集体的力量愈发强烈,从而深刻体现出高校篮球运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4.3、行为层面实现管理育人
(1)以规则制度约束场上行为。
篮球比赛中的规则制度刚好起到了控制与协调的作用,它控制了不良动作,规范了球员在比赛中的各种行为和情绪。在大学校园中,不论是篮球选修课还是学校篮球比赛,都要有各自的规则,在课程或者比赛中需要大学生遵守规则。在篮球比赛中,对于球员的每一个不理智或者违反体育道德的行为都要有相应严格的判罚,才能使得活动的正常进行,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培养出个人行为和社会行为都规范良好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以法律法规规范场下行为。
法律法规是维持社会秩序的有力工具,大学生在社会大环境中必须遵守,才能使得大学生更好地适应在社会环境中生存。篮球比赛的规则与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此基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会让大学生更加认同,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发挥高校篮球运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做人处事要学会遵守法律、遵守纪律、自觉培养规范的社会行为,在实践中更加规范自己的行为。在符合法律法规的范围内,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