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质健康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2020-12-31
(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 昆明 650500)
前言
近些年,面对各阶段学生体质持续下降的现实趋势,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出台了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体质健康是人类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发挥着基础性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大学生是国家建设人才的重要储备,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下一代接班人,因此,重视并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此同时,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是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手段,并且在当前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严重制约了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水平。对此,在大学生体质健康视域下探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体育教学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程度与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有着紧密的关系,高校体育教学是大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以及体育精神等提升的主要渠道,其对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设置高校体育诸多课程,能够让学生在知识学习以及实训过程中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
第二,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品德塑造是相互促进的关系,通过开展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目标价值,认识到体育运动的魅力,帮助学生构建自己正确的体育体系,进而对学生全面健康产生深远的促进作用;
第三,体质健康不仅包括身体状态、身体运动能力等涵义,还包涵对于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深层涵义。面向社会需求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校体育教学的科学性和多元化,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和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达到身体素养和心理素养的有机统一。
2、大学生体质健康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突出问题
2.1、高校体育教学观念问题
第一,体育教育地位边缘化的延续。国家重视体育教学的发展,并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供了诸多政策,但是从现实教学经历以及周围同事和学生的访谈问答中,体育教育边缘化的问题似乎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这便是体育教学诸多困难起始点表征,是当前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教育理念偏差的一部分和延伸。解决不了体育教育地位被歧视或者被放在少数人身上进行教育开发的现实观念问题,那么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顶多是社会教育全方位前进的补充;
第二,体育教学理念革新缓慢。体育教学改革的实际程度在于在接受体育教学新理念的同时,或者在发现体育教学问题的同时,教学理念的跟进速度。当前,在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发展上,普遍存在着体育教学会议重视,现实跟进慢等不重视的态度问题、思想问题,与此同时,体育教师教学组织管理能力弱等突出存在的教学能力问题也是影响体育教学新理念融入的重要限制性因素。
2.2、高校体育教学课程问题
从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方面来说,高校体育课程设置是体育教学开展的基本载体,在多元化课程设置的改革探索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体育课程教学目标不能够满足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体质健康和心理健康等衔接性存在偏差。此外在课程设置与高校学生课程选择上也存在诸多客观限制。从课程教学内容层面来说,体育教学项目依然较为单一、不足,新兴体育项目较少,缺乏理论与课外实践的统一,缺乏体育教学与文化教育的统一。
2.3、高校体育教学人才问题
近些年,随着国家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的重视,促进体育教学质量高效稳步提升对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一方面集中体现在高校体育教师知识体系不够全面,体育专业知识较强,但是其他学科知识认知较差,并且更新较慢;另一方面集中体现在对于教学过程的组织管理、教学方案设计以及教学交际能力和科研能力方面。比如在教学方法探索上,部分体育教师对于学情把握能力存在短板,不能够综合多方面因素实现灵活教学,此外,体育教师与学生互动上大多数表现为单一僵化的师生关系,传授式教学多见,课堂互动不多,与学生课外活动等角色转化意识较为薄弱;
第二,高校关于体育教师的引入、培养以及人才队伍结构上存在多个问题。比如培训考核机制不健全、培训内容不全面,还包括体育教师激励机制、优秀人才引入等。
3、高校体育教学评估机制
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体系不够健全主要表现为学生体育学习考核内容的不全面,具体来说,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方法主要是以体育课堂考勤和运动技术成绩为主,还包括部分体育项目身体素质考核为主等,体育教学评估过程中涉及到体育理论知识考核、情感和能力目标等考核指标鲜有。体育项目教学并不单单是要充满娱乐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学习训练过程中具备更高的能力和情感认识。与此同时,体育教学评估并不单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凭证,亟待建立严格的高校体育教学评估系统。
4、大学生体质健康视域下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路径
4.1、重视体育教学理念现代化革新
高校体育教学观念问题是教学改革过程中长期普遍存在的难题,高校体育教学观念落后,再明确的目标、再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环境都会导致教学质量大打折扣。高校体育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持续性地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对于大学生体质健康重要性的认识程度,不断提高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观念现代化程度的认知深度。在思想重视和教育建设基础上,要进一步总结改革方法等经验教训,要把改革和教学两手抓,协同推进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要把行政管理干部、体育教师和大学生的理念革新三个层次抓,立体化全方位提高对于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扎扎实实把工作落到实处。
4.2、探索高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一,课程目标。要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依据,明确和不断充实体育课程目标,高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要树立体质健康基础性的体育指导思想,在培养大学生运动参与能力、身体健康目标与运动技能目标的基础上,坚持体质健康与其他健康协同发展的课程设置原则,坚持课程理论学习和实训的教材编写原则,引导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的实际统一。要把高校体育课程目标实实在在地延伸到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自觉锻炼意识和实际能力的提升,延伸到能够让每一个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姿态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第二,体育课内容的多元化探索。在扩充和完善体育课程目标基础上,要重视体育课内容的多元化探索。以各年级大学生为主体,设置合理丰富的体育课,把一批具有教育性、娱乐性以及健康性等特点的体育内容引入到课程改革中来,重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的课程内容整合,把具有地方特色、文化教育价值的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高校体育教学中来。与此同时,针对体育理论知识学习和考核鲜有涉及的问题要从教学课时安排上进行优化调整,并注重体育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探索。
4.3、不断提升体育教师教学能力
体育教师是实现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整个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以及实际课程教学质量上起到主导性作用。面对当前普遍存在的高校体育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不完善以及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弱等突出问题,
第一,着手解决体育师资力量不足的现实问题,加大体育教师的引入力度,缓解并解决目前体育教师人数不足的情况,按照国家设定的高校体育教师标准,满足相关规定上每个教室学生人数不超过30个人的基本要求;
第二,在提高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方面。除了上文单列体育教师教学理念现代化的要求之外,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提升。一方面集中在体育教师综合知识能力层面,基于高校体育教师一般从业状况下专门体育知识学习的现实状态,要把体育教学和体育训练区别分开,学习体育教学方法,更新体育教学理念,探索网络课程教学新方式;另一方面,要自觉树立自我学习的终身学习观念,利用闲暇时间对体育教学项目涉及到的专业知识和其他学科知识学习统一起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组织管理能力,而不是放任学生自主成长,以适应现代体育教学的新要求。此外,要强化对于体育教师在教学设计、师生互动、角色转换以及体育教学科研工作发展,提高体育课程的课堂效率。
4.4、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
高校体育教学评估以及学生体育学习评价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门槛”、“看门人”,要对照大学生体质健康评估标准,积极改进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注重体育教学评估的过程性和全面性,把文化价值和情感目标引入到具体的体育项目教学中来,建立一套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和与学生互评的评价机制。与此同时,要注重体育教学评价的严格性。要能够让教师和学生体会到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清楚地认识到体育教学和学习的重视程度。
4.5、完善高校体育教学环境
体育教学环境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和影响体育教学改革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大部分高校在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上大体呈现出高速的发展态势,然而也存在着包括体育经费紧缺问题、体育场地不足和建设等现实问题。对此,科学规划高校体育教学设施改进方案,有重点、重成效有步骤地进行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杜绝资源浪费和形式主义,合理利用体育经费,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实施环境。
5、结语
大学生体质健康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教学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大学生体质健康发展水平于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有着紧密的联系。对此,从当前严峻的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出发,根据国家对于高等教育体育教学相关领域的指导,高校上下要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长远目标,重视体育教学改革,并积极改变健康教育的发展理念,主动探讨和创新发展关于体育课程教学的诸多新理念、新模式探索,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素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一代优秀合格接班人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