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及发展路径探析
2020-12-31史曙生
史曙生
(1.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46;2.东北大学体育部 辽宁 沈阳 110000)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为我国高校体育管理提供了新的改革思路。如今,“互联网+”技术为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成为各行各业加速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技术。现如今高校的体育管理也越来越重视数字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并在体育管理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优势,但如何充分发挥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价值依然是众多高校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高校应当根据自身体育管理的现状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切实将“互联网+”技术的管理优势发挥出来。
1、“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管理应用的基本现状
1.1、“互联网+”技术在体育教学管理中的应用
在高校体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各项体育教学计划的制定大都采取纸质上交的方式,然后再进行定期的检查以及临时抽查。如此,对于体育教学管理人员来说,工作量和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现在我们可以将教学计划直接输入电脑,集中在学校管理网站的某一板块,管理人员只需通过电脑操作就能完成工作任务。此外,在体育教学的检测和评定方面,高校主要还是用人为评定的方法,而基于信息系统的测评系统工具开发应用较少。这就导致了检测和评定结果不能完全客观的体育教学的情况,可能会受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导致检查评测结果的不公平性。所以,“互联网+”的数字信息化系统是在检查测评工作中比较客观、比较真实的评定方式,这更有利于提高其客观性,并且信息系统在处理信息数据方面,几乎是没有误差的,这对提升体育教学管理工作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2、“互联网+”技术在体育成绩管理中的应用
高校学生的体育成绩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学生在平时的体育课上取得的成绩;二是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获得的成绩。无论是哪一种都会涉及到庞大的数据,如果没有专业的信息系统支持,那么由于工作量太大,工作效率永远无法提高,而且还会对工作人员造成巨大的压力。现如今很多高校在这方面,已经开始运用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对学生成绩信息录入进行统计分析 。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方面,学校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以减轻体育管理工作者的负担,通过信息技术化的工具和手段,学生每一次测量的体质数据信息都得到了准确、高效的记录和保存,并且能够通过专业数据分析快速得出学生体质状况变化趋势,并结合学生的个体特征,在体育运动训练方面,给出一些更加有针对性和合理化的建议。但是“互联网+”信息技术在体质测试工作的运用中存在功能不健全、不完整的问题,其一,系统功能单一。只是进行简单的数据记录,并没有一些专业的数据分析功能;其二,在数据处理的多样化功能方面还需要尽快完善的地方,例如无法将历年的数据与新的数据对比储存等问题。
1.3、“互联网+”技术在体育竞赛管理中的应用
现在的高校都会定期举行一系列竞技比赛,以此来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和积极性,提高学校学生的运动技能水平和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但由于体育竞技比赛项目多、设计到的管理内容多,且时间紧张,如果单靠人工管理,必然会占用大量的人力资源。而如果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数据分析,就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形成合理的体育竞赛管理规划。此外,高校在体育竞赛的初始报名阶段,还是采用原始人工报名的方式,对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都是比较大的消耗。如果改为线上报名 ,使学生扫码关注进行报名,这对于竞赛管理工作以及工作人员都会提高工作效率和流畅度,提供了便利。可以说“互联网+”技术在体育竞技方面的应用空间大,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但如今高校的开发力度和应用情况不理想。
1.4、“互联网+”技术在体育场馆和器材管理中的应用
如今各大高校的体育场馆实行对外开放政策,但是却缺少正式的软件系统来介绍体育场馆的具体使用事宜和预约使用服务,采用最多的就是打印纸质通知提前贴在场馆门口,这样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信息传播速度也比较慢。并且场馆开放时间以及占用情况也是采用同样的方式,给使用人员带来了诸多不便。此外,对体育器材管理也存在问题。器材室的设备数量情况以及上课借用情况大多采用的还是手写记录而不是电子系统录入,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办事效率的低下。
2、“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缺乏经费和资金投入
现阶段数字信息技术在我国高校体育管理中应用比较少,经费和资金的缺乏是制约“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管理中推广和应用的主要原因。缺乏财政资金的支持使得“互联网+体育管理”的开展举步维艰,也使得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体育成绩、体育竞赛、体育场馆和器材等的管理过程中效率低下。
2.2、各种体育管理系统纷繁复杂,效率低下
诸多高校的体育教学、科研部门、场馆管理、学生体质检测等部门的管理系统纷繁复杂,管理系统种类多样,高效办公管理系统还未形成并应用,使得上级部门在进行管理时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同时,繁琐复杂的管理系统也使得各大部门在信息共享过程中存在着不及时、不全面的问题,不利于高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
2.3、“互联网+”信息管理系统开发的落后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更新越来越快,高校在引进或者开发相应的软件时,有时难免会出现滞后性,虽然足以应对如今的管理现状,但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系统会逐渐地被淘汰,专业化软件管理更新速度慢,这导致不能符合高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工作要求。届时,也会给管理工作平添大量的负担。
2.4、体育管理人员的思想和技术水平比较落后
“互联网+”体育管理系统技术的应用,要求高校的体育管理者必须精通和熟练掌握统计软件、计算机逻辑运算系统等技术。如果高校的体育管理人员缺乏计算机专业知识和应用技能,就不利于其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进行体育管理。目前我国高校依然存在着一大批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的管理人员。一方面,这些工作人员缺乏管理创新的热情和思维;另一方面,管理人员对新的信息技术应用不感兴趣甚至排斥,成为高校“互联网+”技术应用推广的阻力。
3、“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管理应用中的发展路径
3.1、加大经费和资金投入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大学校体育经费的投入力度,教育部门要根据需求将学校体育工作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保障高校开展体育管理工作的经费需求,财政资金重点支持运用“互联网+”技术开展高校体育教学、体质监测等体育管理工作。此外,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发展学校体育,多渠道增加学校体育管理投入。
3.2、加快整合,形成统一高效的体育管理系统
运用互联网技术,加快整合和打造统一高效的互联网平台是高校进行信息化体育建设与管理的重要途径。因此高校应加快整合种类纷杂的体育管理系统,着力打造集多种管理部门于一体的系统化、高效化的体育管理平台,缩短完成工作任务的时间,省去无用功,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加快高校信息化共享。
3.3、加快“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引进与更新
高校体育管理要重视结合实际情况,开发设计或直接购买一些高效的体育管理软件和系统。管理人员适当引进一些融合度高的、有效的软件,以此来推动有关产业在高校信息管理中的发展。同时,结合高校体育管理实际应用情况,对存在不足或者不能真正促进体育管理工作效率提升的软件进行淘汰,借鉴一些先进的体育管理模式,合理使用“互联网+”信息化管理系统工具。
3.4、引进人才,提升体育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
高校在引进新的管理系统和软件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对此系统的认识,引进一批计算机技术过硬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才,提高高校体育管理工作者的信息技术水平和工作效率。此外,还要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学习最为先进的信息管理知识,并认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体育管理工作的积极作用,从而提高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热情。
4、小结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体育管理中的应用,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是各大高校信息化体育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保障高校开展体育管理工作的经费需求;高校领导部门应高度重视高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积极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学校领导和体育管理人员也要以身作则,不断更新管理观念,积极主动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处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互联网+”技术的引进、更新与推广,为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形成统一高效的体育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