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种杀虫剂对番茄潜叶蛾的防治效果评价

2020-12-31阿米热牙生江阿地力沙塔尔付开赟丁新华吐尔逊阿合买提郭文超李晓维

新疆农业科学 2020年12期
关键词:氯虫甲酰胺虫口

阿米热·牙生江,阿地力·沙塔尔,付开赟,丁新华,何 江,吐尔逊·阿合买提,郭文超,李晓维

(1.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乌鲁木齐 8430052;2.新疆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业部西北荒漠化绿洲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91;3.新疆农业科学院微生物应用研究所/新疆特殊环境微生物重点实验室,乌鲁木齐 830091 4.浙江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微生物研究所,杭州 310021)

0 引 言

【研究意义】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meyrick),属鳞翅目(Lepidoptera),麦蛾科(Gelechiidae),又名番茄潜麦蛾,番茄麦蛾,南美番茄潜叶蛾,是南美洲与番茄等茄科农作物有关的最重要的害虫之一[1]。该害虫21世纪初开始在南美洲扩散蔓延,自2006 年传入西班牙,此后迅速遍布欧洲各国并迅速扩散至亚欧非大陆[2-4]。目前,在全球有90多个国家已发生此种害虫,其中与我国西北和西南相邻的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印度、阿富汗等多个国家也有出现此种害虫[5, 6]。2017年在中国发现番茄潜叶蛾,已在我国西南地区新疆、云南等地方发生。幼虫孵化后钻入叶片、顶梢、腋芽、嫩茎以及果实内取食为害[7, 8],在叶面上形成银白色的弯曲隧道,叶子慢慢变成枯叶[9, 10];受害叶片卷缩、严重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致使植株停止生长、幼茎坏死、果实变小、畸形,易于脱落,使植株减产[11-13]。若防控不当会在农作物中造成高达80%~100%的产量损失[13-15]。新疆作为我国加工番茄最大的生产省区,占我国产销量的90%以上。有效防控该种入侵生物进一步扩散为害意义重大。【前人研究进展】2013年张桂芬等[16]报道了番茄潜叶蛾的快速检测技术;于2017年此害虫入侵新疆后张桂芬[1]、李晓维[17]、张桂芬[18]、马林[19]等发表了该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对4种茄科植物的适应研究、室内毒力测定以及云南地区该害虫的田间防效等报道。【本研究切入点】番茄潜叶蛾是新入侵种,目前利用化学药剂防治该害虫是最为普遍的措施[12, 20]。化学防治不但效果快,还能有效的控制该害虫快速扩散[21,22]。但是由于此害虫生育期短,世代重叠严重,易暴发成灾,导致使用大量化学药剂,会使药效减退,使害虫产生抗药性[23]。在对新疆地区番茄潜叶蛾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尚未见报道。研究筛选出药效最佳的药剂和确定最佳施药时间。【拟解决的关键问题】选择9种内吸性杀虫剂,分2个浓度梯度,总计在田间设置18个药剂处理和1个清水对照,在药后1、3、7和14 d调查虫口,计算虫口减退率及防效,筛选绿色高效的农药及最佳药剂浓度。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 料

温室大棚番茄品种为京番502杂交一代;防治对象:番茄潜叶蛾Tutaabsoluta(meyrick)。供试药剂:6%阿维·氯苯酰悬浮剂(瑞士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45%甲维·虱螨脲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氯氟氰菊酯+噻虫嗪(瑞士先正达南通作物保护有限公司)、5.7%乙基多杀菌素+28.3%甲氧22%虫酰肼悬浮剂(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60%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陶氏益农中国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10%溴氰虫酰胺可分散油悬浮剂(美国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20%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美国杜邦中国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0.3%印楝素乳油(乳山韩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方 法

试验设在新疆伊犁察布查尔县安班巴格良繁场人工温室大棚。2019年6月上旬定植,设每小区面积为30 m2,每个处理3个重复[24]。采用容量为3 L的气压式小型喷雾器,按照试验要求的用药量准确量取用药量,配成药液均匀喷雾。喷药顺序为先喷清水区,再喷处理供试药剂区,供试药剂先喷低浓度,再喷高浓度。清洗喷雾器后,再喷对照药剂[25]。喷布均匀周到,包括番茄植株的上下和叶片正反两面,大田作物上下等都要喷到[26]。施药时间为2019年7月18日施药1次,施药时番茄植株株高约50 cm,施药时期为番茄潜叶蛾发生高峰期。表1

表 1 试验处理Table 1 Test treatment

1.3 数据处理

药前和药后1、3、7和14 d调查杀虫效果。试药前每个处理标记3株作为药后基数。在试药后调查每个处理中标记植株的虫口密度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防效。

虫口减退率(%)=

校正防效(%)=

利用 Microsoft Excel 2010和 SPSS23.0软件整理与分析调查数据,采用邓肯氏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和重复度量方差分析分别对每天和不同剂量浓度的防效和虫口减退率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差异性显著水平为P<0.0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蕃茄潜叶蛾的虫口减退率

研究表明,9种药剂对番茄潜叶蛾均有一定防效。但不同药剂的速效性、持效性存在差异。药后1 d,各药剂虫口减退率之间无显著差异。而7.50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12.00 mL/667m2的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CS的防效,相对其他药剂有显著性差异,防效均在60%以下,其中7.5 mL/667m220%氯虫苯甲酰胺SC和12 mL/667m2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CS,与7.5 mL/667m245%甲维·虱螨脲DNS防效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药后3 d,各药剂虫口减退率之间虽有显著性差异,但是各药剂其防效并不高,各药剂处理防效均维持在与药后 1 d 相近的水平,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

药后7 d,各药剂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防效及虫口减退率明显提高。其中60和75 mL /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虫口减退率和防效最高,其次是34%甲氧虫酰肼SC、28.95 mL /667m2的10%溴氰虫酰胺OD,防效均在80%以上。其中34%甲氧虫酰肼SC、28.95 mL /667m2的10%溴氰虫酰胺OD虫口减退率在70%以上。表2,表3

表2 不同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虫口减退率Table 2 The rate of population decline of tomato leaf miner with different chemicals(%)

表3 不同药剂对番茄潜叶蛾的田间防效Table 3 The field control effect of different fungicides on tomato leaf miner(%)

2.2 低浓度、高浓度药剂虫口减退率差异水平

研究表明,药后14 d,各药剂之间差异水平明显,个别药剂防效及虫口减退率持效性高。60 mL /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虫口减退率和防效最高,持效性最稳定。其次为42 mL /667m2的24%甲氧虫酰肼SC和7.5 mL /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其减退率和防效均在90%以上。15 mL /667m2的45%甲维·虱螨脲DNS、4.5 mL /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和12 mL /667m2的22%氯氟氰菊酯+噻虫嗪CS在药后7 d时,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1.03%、59.53%和62.42%,其防效在70%左右。但是药后14 d时,虫口减退率在80%以上,防效均在85%以上。75 mL /667m2的6%阿维·氯苯酰SC减退率及防效虽有下降的趋势,但是在同期内维持在80%以上。36 mL /667m2的34%甲氧虫酰肼SC在药后7 d和药后14 d虫口减退率分别为79.65%和79.01%,防效均为84%。28.95 mL /667m2的10%溴氰虫酰胺OD和30 mL /667m2的60%乙基多杀菌素SC在药后7 d时的防效为较高,分别为83.25%和75.59%。但在药后14 d防效均为60%以下,持效性不佳。37.5 mL /667m2的0.3%印楝素EW在整个药后过程中虫口减退率和防效效果最低,均在60%以下。其他药剂防效在60%~80%。60 mL /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对番茄潜叶蛾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为最高。42 mL /667m224%甲氧虫酰肼SC和7.5 mL /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在后期防效效果稳定。

低浓度药剂虫口减退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效果最好的是处理1,虫口减退率在药后14 d为90%以上。高浓度药剂虫口减退率之间效果较明显的有处理4和处理12。处理4在药后7 d和药后14 d都很稳定,为79%;处理12在药后14 d为90%以上。低浓度药剂防效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而在高浓度药剂防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处理2、处理12和处理18之间存在差异。处理2、处理12防效分别为80%和93%。表4~5

2.3 低浓度、高浓度药剂防效差异水平

研究表明,各药剂对番茄潜叶蛾有不同的防治效果,整体效果较好的药剂及用量较优的有60 mL /667m2的阿维·氯苯酰SC(90%以上);后期防治效果较好的有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90%以上)、15 mL/667m2的45%甲维·虱螨脲DNS、4.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和12 mL /667m2的22% 氯氟氰菊酯+噻虫嗪CS(85%以上);防治效果较稳定的有75 mL/667m2的0.6%阿维·氯苯酰SC和36 mL/667m2的34%甲氧虫酰肼SC(80%以上);防治效果中等的有30 mL /667m2的34%甲氧虫酰肼SC、36 mL/667m2的10%溴氰虫酰胺OD、7.5 mL /667m2的45%甲维·虱螨脲DNS、60 mL/667m2的60%乙基多杀菌素SC和15 mL/667m2的22% 氯氟氰菊酯+噻虫嗪CS(65%~80%)。目测,在各供试药剂剂量范围内未发现各处理区出现药害。与清水对照相比,药剂处理区番茄植株生长发育无异常,叶片颜色正常。表6~7

表4 低浓度药剂虫口减退率差异水平Table 4 Different levels of low concentration pesticide insect mouth decline rates

表5 高浓度药剂虫口减退率差异水平Table 5 Different levels of mouth decay rate of high concentration pesticides

表6 低浓度药剂防效差异水平Table 6 Different levels of prevention effects of low concentration agents

表7 高浓度药剂防效差异水平Table 7 Different levels of high concentration drug control effects

3 讨 论

番茄潜麦蛾幼虫个体小、早期为害隐蔽性强,为害症状与斑潜蝇相似,不易被及时发现与准确识别;成幼虫可随鲜食番茄的果实和番茄植株的调运进行长距离传播与扩散,容易导致异地突发为害案例;化学农药满足了对市场的需求,但是由于此害虫发展期短,世代数量多,导致使用大量化学药剂,从而会使药效减退,使害虫产生抗药性[23],对天敌也会带来巨大的危害[20]。如最初采用的有机磷酸醋,从1970年开始,逐渐被拟除虫菊醋代替;1980年代初,巴丹与拟除虫菊醋、杀虫环交替使用效果为更好;到1990 年,引入许多新型杀虫剂,如阿维菌素、酞基脉 、IGR、多杀菌素、tebufonozide、虫蜡睛等 。但是,杀虫剂的长期使用会使昆虫产生抗药性;自 1980年开始,在玻利维亚、巴西、智利[27]等国家,有机磷酸酷类对番茄麦蛾的防治效力已经逐渐降低。1990年至2000年初,智利、巴西、阿根廷相继报道番茄麦蛾对拟除虫菊醋、阿维菌素、巴丹、甲胺磷、节氯菊醋、澳氰菊酷等药剂产生抗性。

根据研究的结果表明,在防治过程中可作为防治药剂有42 mL/667m224%甲氧虫酰肼SC、7.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SC及15 mL/667m2的45%甲维·虱螨脲DNS、4.5 mL/667m2的20%氯虫苯甲酰胺和12 mL /667m2的22% 氯氟氰菊酯+噻虫嗪CS等药剂交替使用,以降低化学药剂对环境的污染和番茄产品的农药残留,其应用前景广阔。并且建议在防治番茄潜叶蛾时,可选择在低龄幼虫高峰期施药。研究结果还发现印楝素防效较低,与前人研究结果具有一定差异,可能是田间种群对印楝素产生一定抗药性[18]。最佳药剂或药剂组合施用后的降解性特性及残留,以及地理种群的抗药性情况还有待深入研究和了解。

4 结 论

60 mL /667m26% 阿维·氯苯酰 SC速效性、持效性、防效最高。药后14 d防效为93.6%。其次42 mL /667m224%甲氧虫酰肼和7.5 mL /667m220%氯虫苯甲酰胺在药后14 d持续性好,防效分别为96.16%和93.72%,这些药剂在生产上轮换使用,减缓番茄潜叶蛾产生抗药性。

猜你喜欢

氯虫甲酰胺虫口
测定大豆中氯虫苯甲酰胺残留量的方法研究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氯虫苯甲酰胺·噻虫胺颗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去离子甲酰胺在脑腱黄瘤病基因诊断中的应用
20%氯虫·噻虫嗪SC防治稻水象甲田间试验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30%甲酰胺基嘧磺隆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