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疫情下的中欧关系应怎样战略叙述?

2020-12-30刘春荣

中国品牌 2020年5期
关键词:中欧全球化危机

刘春荣

2008年的金融危机、2015年的难民危机以及2016年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后,疫情防控进一步暴露出欧盟自身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欧洲内部所酝酿的战略话语,值得我们予以注意和因应。这里所谓的战略叙述,是指政治行动者对自身、利益攸关方以及互动秩序的概念化。在国际关系中,战略叙述的对话、竞争和联通反映了行动者的身份建构,也塑造了政策协同的可能性。

疫情影响下,欧洲出现哪些变化?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威胁公共健康,也給欧洲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全球供应链以及经贸互联互通都带来了现实的挑战。毫无疑问疫情将导致各国的增长同步放缓甚至陷入衰退。一般来说,同步衰退比单个经济体的衰退可能来得更加深重,持续时间也更长,对欧盟这类开放型经济体的打击尤为严重。

针对疫情的发展及其日益显现的后果,欧盟及其成员国都推出了各种相应的危机管理措施,随之带来一些认知结构和战略叙述的变迁,将深刻影响中欧关系的未来建构。在上述背景下,欧洲国家出现或强化了其战略叙述和辩论。

1、质疑全球化的声音出现

欧洲暴发新冠肺炎疫情,令欧洲和全球经济雪上加霜。不断显现的脆弱性,牵引出西方对全球化新一轮的反思,瑞士《新苏黎世报》以“新冠肺炎病毒给全球化注入一剂退烧针”为题,刊发评论指出,此次疫情凸显了全球经济对中国的依赖性,全球化注定会因此降温。但是该评论也指出,与中国”脱钩”并非可取的正确之道。

2、主权意识和地缘政治思维进一步被激活

在疫情暴发之前,由于难民危机、英国“脱欧”、民粹政治等因素所导致的欧盟内部整合危机,以及美国的交易主义政治和去多边主义的立场,共同塑造了欧洲的新战略叙述。

欧盟的新战略叙述是重新拥抱主权观念。在2019年3月发布的《欧盟一中国:策略性展望》的政策文件中,欧盟把中国定义为一个具有不同制度体系的竞争者。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誓言建“地缘政治欧委会”,表明欧盟有可能会产生一种堡垒化的倾向。在这次新冠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下,这种主权意识和地缘政治思维被进一步激活了。

正确研判欧洲的韧性与自我修复能力

由于国情的不同,欧洲国家在没有有效疫苗的条件下,强调社会隔离的效用,同时也开始释放自己的一套社会制度和规范体系。危机应对在本质上需要一个风险公担和迅速、有效达成共识的机制。

总体上,在看到欧洲陷于困境的同时,我们不应该低估其危机应对和自我修复能力。危机是结构变化和历史长周期变迁的催化剂,这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催化到什么程度,催化出什么结果,根本是也取决于我们自己的对疫情的把控和经济的恢复发展能力。同时,要针对欧洲的新战略思维,发展出富有文化敏感性的论述,推动中欧关系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实现“规范性再平衡。

猜你喜欢

中欧全球化危机
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创始人 协助中小企业全球化
从全球化、逆全球化到有选择的全球化
“一带一路”是实体经济的全球化
中欧班列运营及发展情况
建筑师行迹中欧
“声”化危机
河口正陷入危机
危机来袭/等
避免情绪化